巴菲特减持IBM股票 IBM市值现在是多少

美股简称:IBM;美股代码:IBM;上市场所: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日期:1972-01-21;最新市值:1438亿美元(截止2017年12月6日美市收盘)

联想,惠普,ibm的经营与管理有哪些异同

尽管惠普和IBM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这两个巨头的理念却全然不同。

乍一看,惠普和IBM有诸多共同之处。两家公司都大名鼎鼎,各自丰富的技术左右了高科技行业的格局。两者都与大大小小的公司合作,推进商业运作和技术发展。两者都在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些发展前景大好的市场竞相分得一杯羹。

这两家公司还迎来了新的首席执行官:一年前,梅格•惠特曼就任惠普首席执行官;而弗吉尼亚•罗梅蒂在今年1月份执掌IBM大权。两家公司都有着相似的成功愿景。两者在抵达成功的道路上面临着相似的挑战:萧条的全球经济形势和不断涌现的颠覆性新技术。

尽管有着这种惊人的相似,但惠普和IBM沿着不同的道路前进。惠普正处于历时多年的转型期,而IBM在执行一项多年前描绘的长远计划。这两家公司的发展道路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是由现任掌门人制定的。原因何在?首先是它们对于硬件和软件在IT未来中扮演的角色抱有不同的见解,其次是它们对于企业并购持有不同的看法。

IBM在过去十年的发展特点是,稳定的领导层致力于实现长远计划。IBM曾是一家知名的大型机生产商,为了摆脱这个形象、力求发展,该公司进军IT咨询服务和软件领域。2004年进一步远离硬件业务:把PC部门作价17.5亿美元卖给了联想。

与IBM一样,惠普多年前就发现,科技巨头的未来并不在于将大型机卖给公司企业,而是应对越来越复杂的任务:管理大型机以及所有之前的技术。但与 IBM不一样,惠普坚持认为,硬件会继续在其技术外包业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在2002年斥资250亿美元收购康柏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大手笔。

惠普收购康柏后持续增长。这家公司的收入从2002年的570亿美元增长至去年的1270亿美元。相比之下,IBM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收入从2002年的810亿美元增长至去年的1070亿美元。

在过去的十年,惠普通过积极收购,在收入增长方面超过了IBM。在马克•赫德掌权时期,2006到2010年,惠普投入巨资收购了多家知名科技公司,比如EDS(139亿美元)、3Com(27亿美元)、Palm(12亿美元)和3Par(24亿美元)。注定走霉运的李艾科接替赫德后,惠普分别耗资16亿美元和110亿美元收购了ArcSight和Autonomy这两家软件公司。

相比之下,IBM自从剥离PC部门后并购了多家公司,但在这期间只有一次金额超过20亿美元——2008年以50亿美元收购了商业软件开发商 Cognos。IBM而是在此期间进行了数起10多亿美元的收购:Internet Security Systems(16亿美元)、数据分析公司Netezza(17亿美元)和Sterling Commerce(14亿美元)及其他公司。

但是另一方面值得注意。自从刘易斯•普拉特在1999年辞去惠普首席执行官后,这家公司先后迎来了七位领导人,包括两位临时首席执行官。而IBM自1971年小托马斯•沃森退休后到现在,总共也就只有七位首席执行官。

首席执行官的更迭速度影响重大:那边厢,IBM有机会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这边厢,惠普充满了变数,掌门人先是硬件高管菲奥莉娜和赫德,后改为软件高管李艾科,再到现在的电子商务资深人士惠特曼。惠普频繁变动(或者说IBM保持不动)对各自的战略产生了巨大影响。

换句话说,惠普过去十年的并购举动如实记录了这家科技巨头硬件软件双管齐下的战略,显然看好未来需要软硬件。相比之下,IBM觉得软件在未来比硬件更大有作为。

惠普不惜血本看好硬件,认为硬件最终会获得成功。与此同时,IBM把许多比较小的赌注押在了软件上;事实证明,软件方面的启动成本比硬件方面来得少。这并不意味着IBM不愿斥资收购:该公司表示,从现在一直到2015年,将斥资200亿美元用于收购——比过去10年的收购总额还多。

这意味着,IBM认为自己的大笔资金会投入到刚开始出成果的软件公司上。当然,惠普也会寻找合适的软件公司来进行投资,不过它希望以此平衡一下自己在过去几年收购的几家硬件公司。这是纯软件与软硬件相结合两大战略的区别。

惠普的赌注风险很大,因为科技行业越来越由软件推动。硬件现在是、将来也一直是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不过在个人电脑、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诸多领域,推动效率和创新的是软件。硬件虽然也在不断进步,但日益被认为是一种利润很低的大路货业务。

当然,软件长期以来是利润很高的业务。尽管惠普经过多年的并购,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IBM,但是IBM的利润更丰厚。去年,IBM的运营利润占收入的27%,而惠普只占收入的8%。

这就是IBM和惠普现在的处境。两家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面临的更大问题是,这两家公司将何去何从?领导层能够把公司带往何方?

罗梅蒂表示,她会继续执行前任制定的战略,不过愿意在必要时作出大胆举措。惠特曼对惠普面临的挑战直言不讳,但愿意面对公司未来作出艰难的决定。惠特曼曾反对投资者分拆惠普PC业务的要求。近日她再次重申,渴望让这家公司进军方兴未艾的智能手机市场。

无论全球经济何时好转,这两家公司都有发展的空间。IBM会告诉公司企业,自己拥有它们迈向全新科技时代所需要的咨询、基础设施和软件等专长。惠普也会表示,它可以提供同样的专长,还有从咨询、应用程序、PC到智能手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比IBM的还要来得全面。两家公司都会与该领域的其他巨头展开竞争,比如甲骨文和戴尔。

两家公司前景如何?金融市场给出了不一样的分数。今年到目前为止,IBM股价上涨了13%,惠普却下跌了29%。IBM市值为2360亿美元,惠普市值仅为360亿美元,不到对手的六分之一。

不过在考虑任何这些统计数字之前,不妨考虑许多人认为最能表明科技巨头未来前景的一个衡量指标。在过去的三年,IBM在研发上面投入了180亿美元,占同期收入的6.0%。惠普同期厨研发投入却只有90亿美元,占收入的2.5%。着眼于未来作规划意味着,减少大宗并购开支、增加研发开支。随着两家公司都迈向更光明的未来,这个战略似乎完全值得为之赌一把。

世界500强公司差点轰然倒下:没有谁可以靠优势一直屹立不倒

IBM公司全称是IT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业务,有员工30多万人。在2018《财富》世界500强中IBM是第92位,是2018年世界品牌榜的第28位。

但这个世界500强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却遭受了一次重大危机。在1990年,IBM拥有645亿美元的市值,在美国上市公司中排第一。但是随后业绩滑梯似下滑,1991-1993累积亏损168亿美元,所有的人都在等着这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没想到在1993年,新CEO郭士纳上任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扭亏为盈,并让IBM转型成功。

郭士纳用这句话形容当时的IBM,深层含义是大公司如果掌握了灵活性,它会跳舞的话,也就没有小公司的什么事情了。

我们普通职场人如果了解这只大象倒下又起来的原因,我们会更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

即使你身上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或者潜能,如果你不跟随时代发展,如果你只是固步自封,你终究有一天会倒下,而且这一天会比你想象的来得早。

IBM是1911年托马斯·沃森在美国创立的,它起初只是生产制表设备和打孔机的小公司。在1950年的时候,沃森的儿子抓住时代机遇,将这家生产公司转型成为计算机公司,并且通过小沃森的敏锐嗅觉,全力研发出了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芯片,比其他采用晶体管作为芯片的计算机公司高出了一次技术革命。

这个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就是昔日的计算机霸主S/360,这个霸主厉害到什么程度呢?现在有个词语叫做躺赢,估计就是为S/360研制的。1964年,IBM公司研制成功360后,直到1980年中期,20多年的时间里这个S/360就一直处于主机市场的垄断地位,为IBM公司带来了超额的利润。IBM依靠这个360每年的收入以14%的增长率增长,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据。因为S/360IBM公司成为行业领先的佼佼者,不光收货巨额利润,而且牢牢把握行业话语权。

据说,当时完全就是IBM一家独大,所有的企业,供货商都是拿着订货单求IBM卖S/360给他们,可想而知当时的场景是什么样的,IBM也因此赚大发了。而且因为独特的行业地位,大家都求着买他的主机,IBM也成为一个相当傲娇的公司,对顾客别说巴结,就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爱买不买,反正你不买有的人买,颇有一种官僚主义的做派。

IBM公司成长为行业的大象,但是它一开始也是只很弱小的蚂蚁,因为抓住了时代发展机遇,又因为当家人独到的眼光,让他们乘上了重大技术变革的快艇,逐步成长为行业的霸主。

可见,任何企业,任何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时代的机遇。就如小米创始人雷军说的那句话: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也许这句话有些夸张,其实背后的含义是想告诉我们普通的职场人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当然这种成功并不是说要腰缠万贯,作出一番震惊世界的业绩来。是想说明,但凡我们要作出一点成绩来,都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规律,从大环境入手,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和大环境不违背的事情。然后再从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是区别于别人的,当然这是小范围内的,并不是说非要你和全世界的人比。

我们只要做到,在一个行业,在一个领域,在一个小范围内,比周围其他人优秀就好了,这就是我们突出的优势。再往小点去说,我们只要在公司内部,做到有一点比其他同事做的好就可以了,当然这个优势是和公司大环境下一致的,这就是你的核心发展力,也就是这一点能让你在公司有话语权,主导权。

IBM经历的危机,如果我们不重视,终有一天我们在职场上也能遇见,而且这天会很快到来。

IBM因为S/360的霸主地位,在计算机领域领先二三十年。这个情况在1991突变,昔日的计算机霸主地位得到腰斩。在1990年,IBM公司的销售收入还是130亿,在93年的时候截掉一半,不足70亿美元。股价最高峰的时候是美股43美元,最后下降到每股不足6美元,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以人们来不及感知的速度。

为什么会突然间遭受如此大的重创呢?

表面原因是,在1991左右,IBM公司的竞争对手经过追赶,生产出了性能比S/360还要先进,但价格比360要便宜接近三分之一的价格。竞争对手的产品一经问世,迅速以低价质优的优势抢占了市场。

其实,这场挫败并非来得毫无预兆。

只是因为20多年的时间里,IBM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在1990的时间里,IBM的市值还是全美第一呢,长时间的垄断地位,长时间的躺赢,让IBM公司放弃了警惕,放弃了技术研究,他们太过于自信,认为360的霸主地位无人撼动。等着市场份额逐渐缩紧的时候,他们才回过神来。

ibm市值-ibm全称是什么?

面对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他们除了S/360主机产品没有新的核心产品与之抗衡,而且他们的主打产品360还比竞品高出30%-40%的价格,他们的竞争优势完全消失,而且这个时候他们还不能降价处理,因为一旦降价就会出现资金断流的情况,情况很危急。

这和 陷入能力陷阱的职场人处境一样的尴尬。

我们可能在早期的工作中,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和优势成为行业、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某一模块的主负责人,我们也因此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和“金钱”福利。

我们很骄傲,我们很沾沾自喜。这一块是我擅长的,这一块我是单位第一,无人能给我比,于是我们就在这个能力陷阱中越陷越深,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其实,我们一直都是靠着之前的经验,之前的模式去工作,也就是说我们一直靠着习惯去工作,沉浸在过去的成绩中,久而久之我们忘记了抬头看看这个世界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我们忘了学习,忘了去看看周围的人都在干什么,都在学什么。

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为:我这些能力足够让我存活,却忘记了我们身处飞速发展的世界。

不进步,不学习不是原地踏步,而是不断后退。

在所有人等着昔日的计算机霸主IBM轰然倒下的时刻,郭士纳临危受命来到IBM任CEO,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让IBM公司扭亏为盈,并且分析IBM优势,发展优势,又使得IBM公司从一家计算机公司成功转型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和软件服务公司。

郭士纳采取的策略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一个是 硬实力, 继续坚持主机业务优势,在稳固优势前提下找到新的战略发展方向,也就是我们后来熟悉的IBM的软件业务。

另一个是 软实力, 提高IBM公司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去除因为垄断地位造成的IBM公司内部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做派,精简组织结构,提高办事效率,改变薪酬制度,让员工的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紧密结合,提高团队的合作精神。也就是让IBM公司重新重视市场导向,重视竞争对手,在创新改变中逐步发展。

从郭士纳拯救IBM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职场中,如何避免陷入能力陷阱,让我们随时保持竞争优势,让核心能力一直有竞争力。

01:硬实力:认清自己的优势,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拿自己的弱势和别人优势抗衡

在S/360主机优势逐渐衰退的情况下,IBM公司当时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发展主机业务,另一个就是发展当时比较流行的个人电脑业务。面对不同选择,公司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当时郭士纳分析了形式后,依然坚持选择发展自己的优势——继续主机业务。

除了IBM公司在主机业务上独特的优势外,郭士纳发现很多老客户对IBM的产品依然很认可,只是价格比较贵,还有服务比较差。而且更重要的是,郭士纳发现个人电脑业务虽然是当时流行的业务,但微软已经占据了强有力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90%,这个份额是IBM公司怎么都追赶不上的。所以权衡之下,郭士纳依然选择了发展主机业务。

而且,郭士纳通过对IBM公司业务盘点,发现公司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个叫做系统集成的部门还能保持盈利。系统集成业务是,很早的时候买电脑,有的人会选择买各个软硬件组装成电脑,而不是直接买成品。后来,他还发现公司给主机配套的软件服务也可以独立发展,就这样通过盘点,在发展主机业务的情况下,郭士纳又独立发展出了两个业务部门。

这给我们职场人士一个启发。

认清自己的优势,不要拿自己的弱势和别人的优势硬碰硬。在自己的特长潜能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也不要看着别人哪个地方比较吃香,就去学习,这样很可能我们再努力也追赶不上别人已经形成的优势霸主地位。

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认清自己优势,分析自己在哪方面有擅长的地方,继续在优势上寻找突破点,更加努力学习,弥补优势缺陷,在主干优势下看能否分出相对优势来,然后去发展这个相对优势,让自己手中的法宝多一些,而不是只凭一招就吃定天下。

02:软实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环境保持敏锐的察觉力,保持开放低调的心态

IBM出现了巨大危机,表面上是硬实力出现了问题,其实是它的企业氛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出现了问题。

长期的养尊处优,让他们养成了傲娇的心态,目中无人,无对手,无顾客。工资与公司效益无关,任何情况都有工资拿,这就造成了大家不关心公司大利益,而只盯着自己那点小钱。

其实,从职场个人来看,就是 长期陷入我很行的意识中,没有危机意识,更没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没有一颗开放低调的心态。

如果我们要摆脱能力陷阱,让自己一直有竞争力,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改正的。

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学习,这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时代。 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有多少竞争力,在公司有多少人不如你,都不要被这些情况蒙蔽,你需要不断保持学习,不断向上,才会让你的竞争力一直领先,才能让你的经验跟上时代发展。

保持低调开放心态,这是一个一年河东一年河西的时代。 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努力向周围的人学习,任何人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点。即使这个人,这个同事你没有发现他比你强的地方,你都需要谦虚、低调,尊重别人,和他人搞好关系,不要像IBM公司一样目中无人,这是一个一年河东一年河西的时代,我们需要保持低调,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才有可能不被这个时代抛弃。

大象虽然强大,但是如果它不灵活,打死它的可能只是一只不起眼的小蚂蚁。

ibm全称是什么?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英语: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首字母缩略字:IBM,曾译万国商用机器公司)是美国一家跨国科技公司及咨询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州阿蒙克市。IBM主要客户是政府和企业。

IBM 生产和销售计算机硬件、中间件和软件,并在从大型计算机到纳米技术等领域提供托管和咨询服务。IBM 也是一家大型研究机构,连续 28 年保持着企业每年产生的美国专利最多的记录(截至 2020 年)。

IBM 的发明包括自动柜员机(ATM)、软盘、硬盘驱动器、磁条卡、关系数据库、SQL 编程语言、UPC 条形码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以System/360为代表的IBM 大型机是 1960 年代和 70 年代的主要计算平台。

IBM 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的 30 家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雇主之一,截至 2020 年拥有超过 345,000 名员工。

在 2020 财年,IBM 报告的收益为 56 亿美元,年收入为 736 亿美元。IBM 的收入在过去 9 年中有 8 年下降。

截至 2021 年 4 月,IBM 的市值超过 1270 亿美元。在 2020 年财富 500 强美国公司总收入排名中,IBM 排名第 38位。 IBM 因使用“金融工程”来达到其季度收益目标而不是长期投资而受到批评。

业务范围

IBM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为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2004年,IBM将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中国电脑厂商联想集团,正式标志着从“海量”产品业务向“高价值”业务全面转型。

另外,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主要代表有深蓝、蓝色基因和Watson),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

软件方面,IBM软件集团(Software Group)分为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以及中间件产品,包括业务分析软件(Cognos、SPSS)、企业内容管理软件、信息管理软件(DB2、Infomix、InfoSphere)、ICS协作(包括Lotus等)、Rational软件(软件生命周期管理)等。

IBM在材料、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也有很深造诣。硬盘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铜布线技术,原子蚀刻技术都是IBM研究院发明。

IBM在纽约证_交易所市值是多少,在2022.1.20

市值:1243亿美元。

IT行业爆发式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许多公司正在将人工智能集成到基于云的技术中,以更大规模地交付它们。

支持这种增长的其他关键创新包括社交和大数据、分析、云和移动技术。人们认为领先的IT公司正在加大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增强现实的投资,这被认为是技术革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