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侯爷是什么职位

侯爷即侯爵,是古代贵族的级别划分,并非职位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蔡国、卫国、邢国、晋国、燕国、管国、滕国、杨国、箕子朝鲜、薛国、焦国、赖国、纪国等。

每个时代侯爵的地位不同。周代时,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二、侯爷是什么职位呢?

侯爷相当于现在不是官员,而是待遇。

事实上侯爷并无实际职务,所以多数都是兼任他职,放到现在可以对于正高职称这些。

纵观古今,历史上有多少被封侯加爵的古人,可以说是多之又多。数不清的古代人物拥有官爵。在古代,拥有侯爵就代表本人拥有很大的权威,可以支配许多人为自己办事儿,因为是侯,低自己一等的人就必须服从自己。一切决定权都属于侯爷。然而现在人人平等,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中国古代爵位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先秦文献中有关爵制的记载,主要见于《孟子·万章下》。所举周代爵称,有天子、公、侯、伯、子、男六等。年代稍晚的《礼记·王制》,则将天子除外,子男分列,即所谓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文献反映的先秦爵制是否准确,学者尚存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