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是怎么死的?
洪秀全之死,由于原始材料记载不一,加上曾国藩篡改史料,以假乱真,因而分歧很多一百多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者,大多认为洪秀全是“服毒自杀”的,所据史料主要有三条:一是曾国藩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奏称:“叛贼洪秀全实属是今年五月间,官军猛攻之时服毒身亡。”另一条是曾国藩同治三年七月初七日奏稿称,洪秀全“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服毒而死。”还有一条就是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记载:“天王这时很急,日日烦躁,最终在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死。”这三条史料出自当时清政府和太平天国双方的知情主将之手,因此,被史学界的大部分人当成信史。但当时在洪秀全身边的幼天王洪福瑱在“自述”中却说:“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天王病死了,二十四日众臣子扶我登极。”这条史料自然也无法列在信史之外。这样一来,洪秀全究竟是自杀还是病死,便成为历史之谜。尽管大部分太平天国论著都从曾国藩及其刊刻本《李秀成自述》的说法。但都以存疑的办法,把洪福瑱“洪秀全所记史料罗列于后。如郭廷以在《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中根据“李秀成供状及曾国藩奏报认为洪秀全之死”以“服毒说为近真”,在罗列了洪仁玕,洪福瑱供词中关于洪秀全之死的文字之后,又说“似洪秀全系病死。”简又文在《太平天国全史》中认为洪秀全自杀是“事实”,但又对曾国藩奏稿中的内容多加批驳,好在“官军急攻”语下批驳说,在洪秀全死前三个月“曾国藩未攻城,天京外亦无战事。”曾国藩奏稿说,洪秀全“服毒”材料来自天王府宫婢黄氏,简又文批驳道:“他的话由黄氏宫婢提供,不是真的。”可见,在很长时间里,史学界对洪秀全之死实无定论。 六十年代初,藏在曾国藩的家中达一百多年的李秀成亲供手迹(即《李秀成自述》)正式影印发行,其中关于洪秀全之死的原始记载,有力地证明了洪秀全是病死,而非自杀。《李秀成自述》刊刻本中有关此事的记载,是经曾国藩篡改过的。李秀成当时正在天京,对天王府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所记洪秀全之死的材料最为后人所重视。为说明问题,现把正伪两段材料摘录如下: 《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 “此时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候。……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 “此人之病,不食药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药,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 曾国藩在刊刻《李秀成自述》时将上述说法篡改成: “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 原稿和刊刻本对照,其真相大白,人们历来所据信史系曾国藩所伪造,而李秀成提供的原稿则明明白白地记载了洪秀全因病而死。再和其他原始记载对照,洪秀全病死更可确信无疑。上述《洪福瑱自述》明确记载“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天王病死了”。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能静居日记》五月初六日条也记载洪秀全死于四月二十八日。当时清、太双方记载是一致的。洪秀全虽然不在天京,但他在湖州和幼天王会师,自然要谈到洪秀全去世情况,所以他在“自述”中关于洪秀全之死的论述,也为史学界所重视。但《洪仁玕自述》前半部分说:“至今年四月十九,我主老天王卧病二旬开天。”后半部分又说:“天王之自杀,更令全局混乱。”这个自相矛盾的记载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不得而知。不过《洪仁玕自述》中的前半部分,即病死说是出于洪仁玕供词原稿,而后半部分则出自英译本,原稿已失,无法查证。但英、中两次翻译受《李秀成自述》刊刻本之影响,并不是不可能的。 人们也许会问,曾国藩为什么一定要篡改《李秀成自述》中关于洪秀全之死的说法呢?这是因为湘军攻破南京之后,曾国藩在安庆给清廷的一个奏折中已经说过洪秀全是“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的。而他在到达南京之后,又于七月初四日亲自拟写了七月初七日的奏稿;并在奏稿中重申了洪秀全因“官军急攻,服毒身死”。这两个奏稿都是在曾国藩看完李秀成亲供前写成的。曾国藩看到李秀成亲供有关洪秀全之死记载和奏稿截然不同,他在把亲供抄送军机处时,把这些文字给篡改了,当不难理解。至于曾国藩两次谎报军情,罗尔细和周村合写的《洪秀全论》说:“洪秀全因天京缺粮,久吃甜露充饥,致病发逝世。”并在注中说:“曾国藩刻本《李秀成供》所说洪秀全因被围急自杀死,乃是曾国藩为着要向清廷报功而盗改的。”由于《李秀成亲供》影印出版,曾国藩篡改史料骗局被揭穿,洪秀全死因之谜已初步解开,近年来有关太平天国史论蓍,大多改变了“自杀说”的看法。当然也还有一些人仍坚持自己的观点。
洪秀全是怎么死的?
洪秀全是病逝的。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小名火秀,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谐音)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民族英雄。
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英国政府曾派使者与洪秀全联系,表示如果洪秀全承认英国在华利益就对太平天国提供援助,但遭到洪秀全严词拒绝。由于洪秀全始终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不肯出卖国家主权而使得列强转而支持满清政府。
1864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其子洪天贵福继承其位。其臣属用锦绣绸缎包裹他的遗体,藏在宫内,秘不发丧,十余日后方宣之于众。7月19日(六月十六日),天京(今南京)陷于清军,太平天国首都被攻入,太平天国覆亡。
扩展资料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对太平天国的研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开始变得过于偏颇,否定太平天国、替曾国藩翻案的观点被炒得沸沸扬扬。认为太平天国宗教是邪教的说法在立论上存在着极其明显的破绽。
首先对太平天国宗教缺乏应有的研究和了解,而是避重就轻、裁剪史料,片面罗列一些所谓的史实,采用以点代面的方式来全盘否定太平天国。不能因为洪秀全的一些失误就否定太平天国所有的人,对于太平天国进行笼统的否定并非客观的研究、而是随意裁剪拼凑史料。对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件,应分别评论。
对洪秀全的评价要和太平天国的评价联系起来,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满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动摇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基础,还具有反帝的性质,从这方面来讲,洪秀全也是人雄了。
不过他在建立起政权之后,开始乐享其成,不思进取,最终太平军内部争权夺利,失败而终。从这方面来说,洪秀全也没有逃出权力欲望,缺乏足够的远见和意志力。但总体而言,洪秀全仍不失为时势所造的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