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2月25日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如果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那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只了解自己,不了解敌人,则战胜概率是50%,如果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敌人,则胜率为零。
在战争中,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与弱项,了解敌人的强项与不足,才知道这场仗能不能打,从哪里打,有几分胜算,对方将领会怎么打…方能做到百战百胜。但是在战争中,高手间的对决,你了解对方的长处与不足,别人也了解你的,所以在知己与知彼之间,知己大于知彼。懂得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存在什么缺点,不被对方所利用,才可能在同等级较量中占心理优势,获得胜利。
老子也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懂别人的人仅是有智慧的,看懂自己的人才是明达的。这与孙子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不仅仅可以用于战争或者商业战争中。在日常的交流中,同样做到知己知彼,自知者明。以前,我好为人师,看到有朋友做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会给出善意的提醒,这样不对不对,应该这样这样。有的朋友一般当时会说有道理,事后还是该怎样怎样,有的可能就直接反驳了,有本事你来呀!次数多了之后,我开始反思,明明说的很对很有道理,怎么就不愿意听呢。这种感觉就像父母有时候骂我们不懂事,不该怎么样的时候,我们自然的就有逆反心理,你又不是我你怎么懂得我为什么这么做?
后来我发现,有没有人听你说话,很可能不取决于你说的对不对,而在于你有没有说话的资格。第一,我在他人心目中属于同等位置,或者说没有取得比他更高的成就,我的建议当然不具有参考价值,你不配教我怎样。第二,我没经历和他一样的事情,无法设身处地的从他的角度思考问题。简单来说,我不自知,不懂得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不知人,没经历你的场景,不配给出评价。当然就事事遇挫了。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让自己比他人牛逼,提高自知,运用同理心,知人。
所谓情商高的人懂得别人所想,在恰当的时候让人感觉舒服,一定是对自己足够了解,也了解对方的人。之前遇到一个人,刚开始接触时,保持十分谦卑的位置,我滔滔不绝的自得其乐,他也在旁边静静的听着,其实人家懂得比我更多更深。偶尔我犯了一些错误,他总能够恰到好处的点出来,这种恰到好处不是让你当时顿悟,而是事后回忆越发觉得有道理。既给出了自己善意的建议,也给了我面子。这种功力不仅是见过世面能习得的,更要对“知人”与“自知”有深刻的领悟才能达到,让人发自内心的佩服。
在不同的情景下,每个人所处的位置都是不同的,家庭里你是一家之主,公司同事间你是共事的人,领导面前你是下属,需要有不同的“知己”与“自知”。找到不同场景中的平衡点,懂得切换自己的状态,了解你在“彼”心目中的位置。而不是把在家里的老大的状态带到工作中,那样肯定死的很惨。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自己有足够的认知,方能在生活与工作中游刃有余。
总结一下:
00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攻敌之前全面了解已方与敌方方能胜。
00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懂得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才是情商高。
003不同场景切换自知,才能游刃有余。
二、百战不殆的的上一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殆
形声字,从歹,台声.本义:危险①危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百战都没有遇见过危险.
三、百战不殆的前一句是什么?
百战不殆的前一句是:知彼知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意思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失败。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战都有危险。
语出《孙子·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的,胜负各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的,每战必败。
近义词
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释义: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一样。
出处:《宋史·道学传序》:“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示例:对于潼关附近的形势,他尤其了如指掌。
四、百战不殆前面一句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
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哪里?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规律不仅为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所推崇,作为一种智慧,一种决策制胜方略,它同样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适用于当前的经济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