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腰围和尺码怎么换算

很多人在网上或者是在淘宝上购买衣服的时候,不能像在实体店一样去试穿,只能靠着尺码来判断衣服的大小,很多消费者被各种尺码弄的头晕眼花,不知道这些标准之间如何进行换算腰围换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呢?

全国服装就统一的型号,这就是所说的“号”,是指人身高的厘米数,它影响到的部位是裤长、袖长、衣长,所说的“型”指的是人体的体围厘米数,一般它影响的部位是腰围、臀围。一个人一般都是使用同一个号,而不能适用同一个行,因为上衣和裤子的形式必须要分开的。假如说你的身高在1米70,基本的胸围是在88厘米,基本的腰围为73厘米,那么瘦穿的是170-88号的上衣,170-73型的裤子。因此大家就可以按照自己量的尺寸号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了,不过有些衣服的尺码得不太标准,所以穿衣服有时候也可能尺码对了,但是穿起来就感觉有点不对,所以大家还是到实体店去逛一逛。这是为什么电商虽然起来,但是实体店依旧火爆。

标准腰围计算方法:男性身高(cm)÷2-11(cm),女性身高(cm)÷2-14(cm),±5%为正常范围。码数减去7就是尺寸,例如2.2尺腰=29码(74厘米)、2.3尺腰=30码(76厘米)、2.4尺腰=31码(80厘米)、2.5尺腰=32码(84厘米)。

二、腰围和尺码怎么换算 快来看看

1、腰围(WC),指的是经脐点(om)的腰部水平围长,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测量方法是: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至30厘米,体重均匀分配。

2、“尺码”一般指衣服的尺寸码数,衣服、鞋袜肥瘦或大小,以及人体的某些部位长短和大小。

3、腰围和尺码换算例子如下:

(1)70厘米是2.1尺腰。一尺约为33.3厘米,70/33.3约等于2.1尺。

(2)28码=2.1尺腰=70CM。

(3)29码=2.2尺腰=73.5CM。

(4)30码=2.3尺腰=77CM。

(5)31码=2.4尺腰=80CM。

(6)32码=2.5尺腰=83.5CM。

(7)33码=2.6尺腰=87CM。

三、腰围cm和尺怎么换算?

换算方法:身高(cm)÷2-11(cm)

举例:175(cm)÷2-11(cm)=76.5(cm),腰围2.3尺-2.4尺,需要穿30码-31码的裤子。

腰围的常见尺码换算对照如下:

29码=2.2尺腰=73.5CM

30码=2.3尺腰=77CM

31码=2.4尺腰=80CM

32码=2.5尺腰=83.5CM

33码=2.6尺腰=87CM

34码=2.7尺腰=90CM

36码=2.8尺腰=93CM

38码=2.9尺腰=96CM

40码=3.0尺腰=100CM

扩展资料:

腰围的测量

腰围(WC),指的是经脐点(om)的腰部水平围长,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测量方法是: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至30厘米,体重均匀分配。

腰 W aist:在身躯的最狭窄处,作腰部的自然水平线,其周长即为腰围。 测量时一要注意客户的尺寸规格表是否有测量方法的提示,二是在生产前就要去了解客户的测量方法。

三是在确认样品和产前样的测量中,如果发现和客户的测量结果有较大的差异时(超出允差),也许测量方法不符合客户的测量方法,这时应该及时的和客户去沟通有关尺寸的测量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腰围

四、腰围换算

2尺7的腰应该穿185/86A的裤子。

2尺7的腰围也就是34码,通常1市尺等于33厘米,而2尺7也就是90厘米,根据市场规定的尺寸对照码可以得出90厘米应该穿着34码的裤子。

90厘米的腰围一般应该穿XXL码,也就是185/86A或者34码。如果选的是高腰裤可以穿33、34码;如果是标准裤型应该穿34码;如果是低腰裤要穿34、35码,因为腰围一般指从肚脐穿绕身体一周的周长,但裤子的款式分为高腰、中腰、低腰,其中中腰就是标准的,而高腰会比标准腰围小一点,而低腰又会大一点,所以尺码大小就会跟随裤型而变化。

腰围概念、定义:

腰围:经脐部中心的水平围长,或肋最低点与髂嵴上缘两水平线间中点线的围长,用软尺测量,在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

注:前者大于后者,后者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腰围,又称腰节围,是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严格定义的腰围 ,近似于最小腰围 。男性腰部最细处略高于肚脐,女性则高出更多 。

腰节围:经左、右腰节点的腰部水平围长,用软尺测量。

注:腰节点:在腋中线上,髂嵴上缘与肋骨下缘之间的中点。在水平面上,两侧腰节点围成的线称为腰节线。

最小腰围:在肋弓和髂嵴之间腰部最细处的水平围长。在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用软尺测量 。

人体围度与健康:

(一)来自伊朗德黑兰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腰围、臀围、大腿围、腰臀比等中央肥胖指数与死亡风险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腹部周围储存较多脂肪)与任何原因引起的早期死亡风险相关性均较高,而整体脂肪与其无关;相反,臀部和大腿脂肪偏多会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腰围每增加10厘米,全因死亡风险便会增加11%;而腰臀比每增加0.1个单位,死亡风险会增加20%。这两种关联性在女性中表现得更强。

大腿围增加5厘米会使总死亡率风险降低18%,而臀围增加10cm可降低10%风险。该关联在女性中较为显著,而在男性中无明显相关性  。

(二)在《欧洲心脏杂志》的相关研究中也证实了类似的结论,该研究选择了2683名50-79岁的BMI指数在正常范围内(18.5-25之间)的女性作为实验对象,经过了18年的追踪,结果发现,梨型身材、沙漏型身材的女性比苹果型身材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91%  。

(三)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蒂宾根大学医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Norbert Stefan教授在《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发表了一篇综述,详细阐述了不同脂肪分布表型与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的关系、影响脂肪分布的因素、改善体脂分布的方法等。研究指出,体重正常但臀部和大腿脂肪较多的梨型身材女性,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的风险较低。因堆积在臀部和大腿的脂肪,属于皮下脂肪,有保护作用。而苹果型身材的脂肪则堆积在腹部,是内脏脂肪,容易向血液释放脂肪酸,会引起高胆固醇、胰岛素抵抗等病 。

(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苏青教授和杨震教授课题组基于上海市9520人进行了细致的流行病学分析:粗腰细腿的苹果型身材人群患高血压风险最高,而细腰粗腿的梨型身材人群患高血压风险最低;大腿围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水平均呈负相关,即大腿越粗,上述血压、血脂、血糖指标越低。

总结:

人体腰围大小受年龄、性别、身高等因素的影响,正常腰围男性大于女性,一般男性的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就属于腹型肥胖,目前腰围是判断腹部脂肪积聚最重要的指标。为了自身的身体健康,大家一定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将自身的腰围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五、腰围是怎么换算的

换算方法:身高(cm)÷2-11(cm)

举例:175(cm)÷2-11(cm)=76.5(cm),腰围2.3尺-2.4尺,需要穿30码-31码的裤子。

腰围的常见尺码换算对照如下:

29码=2.2尺腰=73.5CM

30码=2.3尺腰=77CM

31码=2.4尺腰=80CM

32码=2.5尺腰=83.5CM

33码=2.6尺腰=87CM

34码=2.7尺腰=90CM

36码=2.8尺腰=93CM

38码=2.9尺腰=96CM

40码=3.0尺腰=100CM

扩展资料:

腰围、胸围、臀围三围的计算方法和标准线:

我国健美专家曾根据一般女性国人曲线体型的“三围”,结合健身运动对人体形态,归纳出计算标准三围的方法:[胸围=身高(厘米)×0.535],[腰围=身高(厘米)×0.365],[臀围=身高(厘米)×0.565]。

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三围”小于5厘米,说明过于苗条(偏瘦);大于5厘米,说明过于丰满(偏胖)的结论。

职业模特的三围标准与此不同,由于职业需要,他们的三围标准与正常标准有一定的差距。

针对中国人种特点,三围尺寸的标准一般为胸围84厘米,腰围61厘米,臀围90厘米。

同一民族的男性和女性在身高、体重等参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可以相互换算。日本学者大岛正光得出的由男性数据求女性人体尺寸的换算系数(节选):胸围系数为90%,腰围系数为89%,臀围系数为10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