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笛福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
笛福的原名是丹尼尔笛福,他是17~18世纪的英国作家,出生于伦敦圣盖尔斯街,他的代表作有《鲁滨逊漂流记》,《骑士回忆录》,《辛格顿船长》等等他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写出的作品,对我们后世乃至现在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他。
首先,我们先来讲一讲他创作的特点,他的思想主题一直都是围绕着人文精神,宗教意识,还有殖民主义。他的作品确定人的价值及人文精神,他指出了实现实践活动的价值的基本途径是小说传递出经典的伦理和价值观需要,同时还体现了西方文学的基本主题和深厚的传统。
其次就是他的写作语言非常的具有特点,他把作品的语言变成了一种描述性的手段,从而建立起了语言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读者理解,即使读者没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但只要认真阅读,他都能够读出作者的意图并且了解故事想要表达什么,他的小说遵循的主要是顺时叙述,从整体上来说,所有的故事的发生都是具有先后顺序的并且围绕着主人公展开。
最后小编来总结一下,他为什么会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是因为他创作的《鲁滨孙漂流记》,《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同一网的文学作品相比,无论是艺术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峰,从一定的形式上来说,它像是人们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小说文本,对英国以及欧洲的小说发展都起到了影响和作用,所以它成为了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所以他对我们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所以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当之无愧
丹尼尔笛福被誉为什么?
丹尼尔笛福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
丹尼尔·笛福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他创作的《鲁滨孙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
同以往的文学作品相比,无论在艺术形式或是在艺术质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说,丹尼尔·笛福向世人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小说文本,作品没有蒲柏的古典风范,也没有斯威夫特的辛辣讽刺,但也自成一家,在平直晓畅、细枝末节中见真实。
丹尼尔·笛福的语言艺术:
丹尼尔·笛福在作品把语言变成了一种描述性的手段,从而建立了语言和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为了有助于读者的理解,他选择一种彻底的明了,在事实上和文体上都要说得清清楚楚的语言,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是出现了类似日常口语式的同语反复、叙事重复、啰嗦冗长、平铺直叙、措词简单等文体现象。丹尼尔·笛福只求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易懂,不求辞藻华丽、文体优美。
丹尼尔·笛福这么做是为了营造小说细节的真实性,缩短自己的作品与广大读者之间的距离,而不得不作出的取舍。在丹尼尔·笛福的小说中除了出现了顺叙手法之外,还使用了倒叙的手法,这些追述或起补充作用,或起重复的作用,对先前已经描述过的事件进行改变、强调、或解释。
笛福有什么美誉
丹尼尔·笛福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
在笛福之前,英国文学只是以诗歌和戏剧而闻名,比如16世纪莎士比亚的戏剧,17世纪弥尔顿的诗歌等等。在笛福之后,小说,尤其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渐渐多了起来,所以笛福毫无争议地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又被称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在20世纪前,《鲁滨逊漂流记》的翻译和模仿版本就有700多种,如今更是流传于世界各地。根据这本书改编的影视剧作品也是层出不穷。
比如,1946年,苏联根据《鲁滨逊漂流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有声立体电影,1996年,著名导演乔治·米勒也拍摄了同名电影,2016年,比利时和法国还拍摄了动画电影。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笛福出生于1660年,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不过,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则,反对买卖当时简直要淹没伦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饮料。
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 》《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他的小说以《鲁滨逊漂流记》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1731年的一天,《伦敦信使报》刊登出一条消息:星期一傍晚,著名的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尼尔·笛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创作长篇小说)
英国小说家福笛有什么美誉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新闻记者及小说,以一部《鲁滨逊漂流记》名闻全球,并以此书在英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开辟了现实主义小说的道路,也奠定了这种新型文学形式的基础。从此,小说在所不惜8世纪英国文坛上迅速繁荣起来,成为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正因为对英国小说所作出的开创性功绩,笛福被后人称为“英国小说之父”。此外,他也被誉为“英国报刊文学之父”。
笛福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
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 《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作品语言朴素生动,文字明白易懂,虽然艺术上并不十分成熟,但它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小说主人公鲁滨孙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威尔基·柯林斯被誉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他亦是世界侦探小说史上一位不可缺少的作家。是他第一个将短篇侦探小说引向长篇的创作,也是他第一个塑造了机智、勇敢、真挚、善良的官方侦探——克夫探长。除了他在侦探小说写作上的两大突破外,其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亦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他的小说笔调辛辣又不乏幽默感,叙述中时而夹入风趣的语言,使读者在欣赏紧张而恐怖的故事同时,获得心情的放松。由此可见,柯林斯在侦探小说创作上,站在爱伦·坡的肩头又迈出了一大步。爱伦·坡笔下的杜宾是一个业余侦探,而柯林斯笔下的克夫探长则是一个职业侦探;杜宾解开谜底只凭借想像与推理,而克夫探长则亲自调查,跟踪罪犯,历经种种艰险,这一形象就更令读者亲近了。因此,柯林斯的侦探小说创作更接近于读者的期待视野,亦增强了侦探小说的社会内涵。 月亮宝石》是柯林斯的侦探小说代表作,也是世界侦探小说史上的一部杰作。小说以英国侵略印度圣城西林加巴坦为背景,英国军官汗卡什在王宫里抢得举世闻名的月亮宝石,印度人不甘心国宝落入异邦,便派出数名婆罗门化装成江湖艺人前往英国,决心不惜冒生命危险夺回宝石,汗卡什得知情况后惊慌失措,遂将月亮宝石存入银行保险库。50年后,汗卡什得了重病,临死前立下遗嘱,将月亮宝石赠予其外甥女雷茜儿。雷茜儿得到宝石后,其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未几,月亮宝石竟不翼而飞。故事围绕寻找月亮宝石的下落展开了一场生与死、正与邪的较量。小说在主旨挖掘上也比较深刻,它揭露了英国侵略军队在印度圣城犯下的滔天罪行,对侵略者烧杀掠抢、破坏古迹、盗窃神器的行径作了有力的抨击,同时,深刻揭示了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的世态炎凉,暴露了宗教的虚伪,呈现了慈善事业的真相,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丹尼尔 笛福有什么美誉
丹尼尔
笛福被誉为“小说之父”,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在18世纪四大著名小说家中,丹尼尔·笛福排名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