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到十大写字

一到十的大写分别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 据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 还是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 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

扩展资料:

汉字中的数字原本没有大小写之分。“大写数字”实际上是“小写数字”的10个同音别字,“大写数字”原本另有其意,有一些沿用至今,另有一些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遗失、忘却。

大写规则

1、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可以不。

2、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3、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在票据和结算凭证大写金额栏内不得预印固定的"仟、佰、拾、万、仟、佰、拾、元、角、分"字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写数字

二、123的大写是什么?

壹贰叁。

中文金额数字大写分别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万)、亿、元(圆)、角、分、零、整(正)”。(“柒”在当时作为“漆”和“桼”的异体字,后来出现分化,将“柒”定为数字“柒”的大写,“桼”并入“漆”定为“刷”的意思) 。

概说:

大写字母或大写体是许多拼音字母的其中一种书写形式,例如A,B,C等。

大写体有时又称做上层字盘体(uppercase)。因为西方在过去活字印刷时期,凡大写字体都会放在检字抽屉的上层,故也有此别称。

大写体一般和小写体的字体高度宽度是有明显分别的,但在有些语言中也不分大小写,拉丁字母在发明初期,只有一种字体,即大写体。

历史起源:

明朝初年,一起涉及12名高官,6个部的左右侍郎的重大“郭桓贪污案”,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累计高达2400多万石(dàn),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当。

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汉字中的数字改为了难以涂改的大写,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阡”等(“阡”后来改为单人旁的“仟”),中国历史上金额数字的大写从此开始。

三、“壹贰叁.”这些大写字是谁创造的

汉字数字分大写和小写两种,它们都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这些数字.可了解这些数字的人并不多.记得1994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就曾考过这方面的知识.结果那道考题成了当年难度系数最高的试题.下面就汉字的十个大写数字,为大家简介如下.不当之处,请指正.

汉字大写数字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这十个汉字并不是从先民创造出来后就直接用来表示数目的.

“壹、叁、伍”是最早用作大写数字的文字.

“壹”是本是会意字,最初通作“一”,表示专一的意思,到了春秋时代,“壹”才被子用作数字的.如《管子》“六月而且壹见.”

“叁”是会意字,本是“参”字的俗体字,很早时就通用作“三”,表示“三”这个数目.《左传》就有“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后来不知何时,这个数目字“参”就写作“叁”了.

“伍”也是会意字,本义指军队的编制,五人为一伍.不知何时“伍”就通用为“五”,表示“五”这个数目字.如《易经》:“参伍以变.”这里的“参”和“伍”都是阴阳爻相的位置数字.

“陆”和“柒”是何时被借作数字的,查阅了许多书籍,没有看到更具体详细的说法.但在《说文解字》里,“陆”是形声字,本义指陆地“柒”是“漆”的俗体字,也是形声字,本义是指一种木名.后来何时被用来表示数目字,不得而知了.

“贰、肆、捌、玖、拾”这五个数目字,则是在唐朝武则天时期被确定为数字大写的.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贰”本认是副职.“肆”从长、聿声,本义指陈列,后引伸为放肆.“捌”从手、别声,本义是指一种农具.

“玖”从玉、久声,本义是指比玉稍次的黑色美石.“拾”从手、别声,本义是拾起、检起.

据说,武则天时代,各地国库管理混乱,出现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官吏.武则天为了加强国库的管理,不给贪赃枉法官吏以可乘之机,让他们不能随意涂改数据,就下令有关部门,统一汉字的数目字.他们就找了读音相同或相近的笔画繁难的十个文字,作为十个小写数字的另一种写法.这十个文字就成了汉字的大写数字.于是,在武则天时代,就出现了汉字的大写数字.应该说,统一规范汉字数字,用大写数字代替汉字的小写数字,这是武则天的一大贡献,功不可没.

另有传说明朝以前人们记账都是使用“一二三”等汉字和自己创造的一些简单符号,这种记数的方法简单实用,而最大的缺点就是太简单了,容易涂改.这就让一些贪官污吏有了可乘之机,比如把“一”改成“二”、“三”、“六”、“七”,把“三”改成“五”,再加上字迹潦草一些,想辨出真伪真是难上加难.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感元朝末年贪污腐败之严重,对于治理贪污可谓不遗余力,甚至滥杀无辜.在《明史?刑法志》中记载着这样一宗大案:“郭桓者,户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桓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

在“郭桓案”之后,朱元璋深感治理贪污不光要严惩罪犯,更要从制度上堵上贪污之门,所以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就成为了朱元璋的创造发明之一.这些汉字写着虽然麻烦,但可以有效避免涂改数字,故沿用至今.

四、1到10的大写怎么写

大写有两种写法:

第一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第二种:壹、贰、叄、肆、伍、陆、柒、捌、玖、拾

大写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进行整改。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整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复杂的汉字。

大写的规则

一、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

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二、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三、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

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

五、一二三的大写怎么写?

一二三的大写为壹、贰、叄。

中文金额数字大写分别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圆、角、分、零、整(正)”。

“柒”在当时作为“漆”和“桼”的异体字,后来出现分化,将“柒”定为数字“柒”的大写,“桼”并入“漆”定为“刷”的意思。

现代社会的今天,银行票证、流动支票、实用发票、合同协议、账目单据等各类经济文本必须标明大写数字,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规则,而且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又开发应用了电子支付密码、指纹智能验证、特定身份识别等更为复杂的防伪技术,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国家财产和私人资金的保密性与安全性。

扩展资料:

明朝初年,一起涉及12名高官,6个部的左右侍郎的重大“郭桓贪污案”,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累计高达2400多万石(dàn),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当。

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汉字中的数字改为了难以涂改的大写,

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阡”等(“阡”后来改为单人旁的“仟”),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金额数字大写的首创。

六、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繁体字吗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这才是繁体。

这种汉字大写的数字,虽然看着好像繁琐了点,但并不等同于繁体字,而是数字一的大写形式。

                                 

据中国现有的史书记载,大写壹贰叁肆。这些计数文字最早出现在武则天时期。

但是那时的写法和现在略有区别。而真正使大写数字普及的人是朱元璋。

明朝初年,人们依旧习惯地使用着自古以来就传承着的小写一、二、三等数字就是。

一横两横三横。这样本来也是相安无事的。直到后来,有一个贪官利用这些数字的漏洞,为自己贪污提供方便的时候,就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明朝初年,有个吏部尚书叫郭环,他就在做账的时候,将小写的壹贰叁这些计数数字进行涂改。只要添加横撇、竖等笔画,就能使它变成六七九十这些更大的数字。郭环就是利用这其中的原理,改动了朝廷的白银数量将多出来的部分纳入到了自己的腰包之中,为自己牟利七百多万两。他贪污的事情最终被朱元璋查获了,因为朱元璋出自于民间,童年的时候深受这些贪官污吏迫害。

                                 

所以他在做皇帝之后,最痛恨的就是贪官。郭环的这一次贪污事件,他处死了上万人,这就是明朝著名的郭环案。而这个案件中,贪官们的操作手法也引起了朱元璋的深思。他为了从源头治理贪污犯,特地重新设计了中国的计数文字。将原来的一横两横、三横的壹贰叁命名为小写计数文字。

将自己创造出来的壹贰叁一直到十命名为大写计数文字,并且推广如今,用于账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