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使用场景怎么写

产品应用场景(或叫使用场景)可以这样写:还原使用发生的场景,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并且尽可能全面的描述出来有哪些场景。. 描述场景一般主要从 时间、地点、人物、行为、心理 这5个方面去描述(描述心理状况是最能看清楚是否真实、合理的)。

比如某个地图App的使用场景如下:场景1:用户想去某个地方 。描述:早上8点,用户小明坐火车来到杭州东站,想去西湖旅游。但是第一次过来,人生地不熟。然后打开地图App,输入西湖风景区,并点击导航,发现坐公交过去很方便、也很便宜。于是按照公交路线的导航,达到了西湖。

什么是场景?怎么理解场景?

每天都在说场景,用户场景。当我真的想尝试给人说清楚什么是场景时。那瞬间我竟然懵了。天天都在说的场景究竟是什么?

一、什么是场景

在办公室随机访问得到的答案:

“是一个案例吧”

“现在我们两对话的环境就是场景啊”

“是一种前提,就像我们通常描述问题的时候会说的前提条件”

“emm…不要问我这个问题”(下班时间在办公室打荣耀的程序员)

“有开端有结束的事情”

emm…大家都好像很熟,但是又很难用言语描述清楚的一个词。百度的解释也很抽象:

受大家启发,整合一下:场景是在某个时间空间下发生的有开始有结尾的事情片段。可以想象一下是某段正在播放的视频,突然暂停截屏,你可以猜测当时发生什么,这事之前人在做什么,之后他要去做什么?他现在是什么心情,之前是什么心情,之后又会是什么心情。而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总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人物心情怎样,接下来他想做什么,会有什么动作,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这就是一个丰富的场景。

二、场景怎么写

场景就是写一个简版记叙文,抓住典型的事典型的人,描写参与人的所处环境与内心活动。场景描述了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可参照上图模版编写。可按时间、任务维度拆分,从下至上拆分再合并;或自上而下逐渐拆分,颗粒度自由把握。

好的场景应该让人感觉生动,能看到画面感。

企业级产品通常时间与地点都相对固定,都是上班时间或办公室。这个时候可以把时间换成某个事情的前提条件。“上班时间接到电话”

有时候场景会写的有缠绕,特别是多人交互时。这是评估是否要多写几个,配合流程图使用会更清晰。

三、理清场景的好处

1.需求分析时能更有针对性的抓住用户需求,抓住卖点与价值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需求分析时只知道要做一个产品查询的功能,没有任何背景与场景分析。则会出现一个大而全的查询,把尽可能多的查询条件与全部的库表字段都摆在界面。那么这样一个查询功能真的是用户要的吗?用户什么情况下会查询,能否通过其他菜单提供信息,用户一般查询都想知道什么信息,是否区分重点信息?能否快速查出一批用户最想查找的数据。能否提供按场景查询的数据,比如近一个月新增的产品。或者2年内都没变动的产品。只有有场景分析,我们才能针对性的提供简单易用的查询功能。

只有分清场景了才能针对性的设计,也是猜测用户想法的第一步。

2.需求传递时,更有利于研发线了解需求。

需求传递时不说清前因后果,程序员会问已经有时间选项了,为什么还要提供近一个月两个月这样的查询,看起来不好布局。如果能传递客户场景,他通常最关心这个数据,提供快捷操作用户更方便。程序员会认可设计,也可能会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找出一种更易用的表格框架。当然这个例子是很简单的。真正想表达的是需求传递与沟通一样,让研发线的每个人站在用户场景与目的角度思考。需求才比较不会偏离路线,才能万众一心。

或者说有些有难度的需求,如果不解释清楚大家在做的事情的目的与意义,想必研发线也会有逆反心理,毕竟程序员都是比较聪明甚至有个性的人,怎能阻止他们的思考?

什么是用户场景-用户使用场景怎么写

推荐文章: 为什么做产品的人都很喜欢思考「场景」?

当然做这么细致的场景分析是会增加很多工作量的,但是至少先培养这样的意识,在各自的脑袋里先传递一遍,在设计中体现这些东西。

by the way  我想试着写一个系列的名词解释,如果你有想知道的,给我留言吧。如果有不准确不理解的也求纠正。

产品分析:用户的使用场景

概述

用户的使用场景包括:外在因素场景和内在因素场景。

外在因素场景: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所属的环境、地理位置、时间、姿势、身体、年龄等包括用户自身,除了产品本身之外的所有因素都称之为外在因素场景。

内在因素场景:主要指产品本身,通常指产品业务流程在产品上的操作、其他所有跨功能界面的操作路径,到具体某功能页面的操作交互和视觉。

设计产品时要包括的场景

产品如果没有使用场景那么是没有用户会去使用的,比如智能灯在白天光线非常好的时候,通常不会开。每个产品在不同人、环境、情况下都会产生非常多的使用场景,像灯类产品,以前都是线下开关控制,使用的场景通常是晚上天黑开灯、睡觉关灯、人离开关灯,升级智能灯后,增加了App远程控制场景、语音控制场景、灯泡温度、亮度的可控场景等等。

产品最核心的使用场景如果无法贴合用户实际使用场景,那么这个产品会很快被用户淘汰转向选择竞品。通常产品的第一版功能都比较少,目标、场景都比较明确,这个阶段如果真的能满足用户使用场景且体验适中(也是用户需求),那么即便用户交互、视觉、体验差了一点,但是用户还是会勉强接受,后续产品可通过快速迭代完善好,但是如果产品初期就不满足目标用户群的核心使用场景或者场景体验太差,那么用户使用一次以后可能就不会再用了。

充分考虑并讨论推演出用户的所有使用场景,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从企业内部业务系统产品来看,如果系统没有满足某个场景下的业务需求,说明是使用场景考虑有遗漏,会导致直接业务无法流通或者出现系统BUG。再比如系统和应用的比较复杂的表单编辑类功能,通常都会提供保存草稿能力,这就是设计产品时要包括的场景。

场景是包括需求的

很多时候产品经理都在单纯实现功能需求而不是将需求和场景进行结合设计。这会反应或者导致很多问题,比如:需求调研不清晰

如何设计场景?

产品的使用场景都是产品经理根据用户需求、调研、竞品分析、市场分析等综合信息设计出来的、能被实际使用的产物或服务。关于如何设计场景,下面列出了几个点可供参考:

前提条件:用户的需求是清晰、明确的。

1、团队小组分别构思,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和推理产品的操作路径,全部列出来

2、构思用户的使用环境和情境,最好能深入现场去体验去感知,全部列出来

3、用户调研和用户在线反馈、留言,全部列出来

4、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对列出来的所有场景排列出优先级

5、高频场景是必须要满足的场景

拥抱变化,也是拥抱场景、发现场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不断的出现新的大量的场景,并衍生出大量创新产品或者创新应用。比如:智能家居生活需要大量的各品类智能设备,这会对传统行业造成巨大冲击,用户的使用场景在逐步变化并增加,如果产品不能实现用户应用场景,那么这个产品将被逐步淘汰。

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方方面面都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变化;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都在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技术、新场景、新应用驱动创新;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场景越来越多,最明显的就是现金到移动支付的变化、的士到线上打车、私人自行车变成共享单车、叫外卖等,这些变化改变了用户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市场,让市场发生巨变。企业只有拥抱变化、拥抱新场景新应用才能适应和生存,并需要不断发现场景、不断创新才能逐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