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篇是哪三篇呢?
老三篇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白求恩身为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来中国时,他不仅仅带来了大量药品,手术器械,更可贵的是,他带了高超的医疗技术。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白求恩大夫。
《愚公移山》:这篇中国古代寓言成为展开全文的故事基础,并且直接作为文章标题。文章中倡导的愚公精神。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讲述的是古代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惩于大山阻挡出入之迂,筚路蓝缕,劈山开路,子孙相继、久久功成的故事。
列子把“愚”与“公”组合在一起,反映了他本人“愚公不愚”的价值取向和对愚公式人物的赞誉。东晋张湛注:“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
“愚公移山”于人生境界提升亦具有很强的指引性。王国维先生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老三篇是哪三篇文章?
老三篇是《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下面是老三篇的详细介绍:
1、《纪念白求恩》: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医治伤员时被感染,在河北唐县不幸逝世。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怀着崇敬的心情,想念着毛泽东。毛泽东得知白求恩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
12月1日为延安各界追悼白求恩的大会,亲笔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12月21日,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于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学习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2、《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宣传口号,最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提出。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他更明确地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有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的。
3、《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
扩展资料:
老三篇被收录在《毛泽东选集》当中,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它们既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也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
《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发行,在青年、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中形成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毛泽东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变化和共和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三篇
什么是《老三篇》,有那三篇,及历史背景!
《老三篇》是由毛泽东写的三篇短文,即《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出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在“老三篇”中提倡了三种精神,一种是以八路军战士张思德为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种是以抗战期间加拿大援华大夫白求恩为代表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一种是以古代寓言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象征的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这三种精神,在当年的延安和新中国建设初期,都曾经成为举国上下的行动指南,发挥过无比巨大的威力。“为人民服务”又因其成为一种时尚风气而广为传播,至今在一些公共场所的老墙上,仍可看到这五个大字。
要大力弘扬“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作风正派,尊纪守法,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单位文化;重温“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用老三篇思想指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题名:为人民服务,作者:毛泽东,发表时间: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
扩展资料:
纪念白求恩简介: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医治伤员时被感染,在河北唐县不幸逝世;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怀着崇敬的心情,想念着毛泽东。毛泽东得知白求恩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
12月1日为延安各界追悼白求恩的大会,亲笔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12月21日,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于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学习白求恩》一文(建国后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时,题目改为《纪念白求恩》),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三篇
什么是老三届 ,什么是老三篇
老三届”指的是在1966-1968年三年中毕业的初、高中生。他们在接受文革前期的大洗礼后,被伟人一声号令,打起铺盖卷一并送入“大自然”中,接受“再教育”。
老三篇就是毛泽东写的三篇短文,即《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的作品,俗称“老三篇”,是哪三篇?
《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
1、《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该文被选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2016年秋季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
2、《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本文已被选入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朗读者是陆洋)。
3、《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一文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闭幕词,与《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并称为老三篇。
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共产党以愚公自诩,表示我党坚决反帝国反封建的决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纪念白求恩》
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
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
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
延安各界于12月1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文章。
2、《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生前是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
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
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从毛泽东当时所提出的要求来看,应当说,这是对革命军队新四军和八路军的要求,是对广大革命工作者的要求,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3、《愚公移山》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大会闭幕是,毛泽东讲出了这段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三篇
谁知道老三篇与新三篇指的是?
“老三篇”是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文章的合称。这三篇文章确实对中国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品格产生过极大影响。
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了鼓舞全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和斗志,曾写下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三篇重要文章,今天这些作者“抄袭”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文章,并反其意而用之地模拟写下了《为资本家服务》、《纪念胡士泰》和《愚私移公》三篇痛斥时弊的投枪和匕首,实在是因为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
拓展资料:
人们爱读的三篇文章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一文,是1944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一个普通战士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新中国成立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
毛泽东在这篇讲演中赞扬了张思德身上体现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提出了“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著名论断,提出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价值观。毛泽东还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自身修养的根本出发点,提出了“对人民有好处”是我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而加强自我修养的立足点。
中国经过几千年封建统治,陈腐的观念长期占统治地位,包括一部分共产党员在内的许多中国人,在世界观、道德观、修养观方面,还处于迷离状态。而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一文,恰恰在此时树立了一种全新的精神境界。因此,毛泽东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即受到共产党员和追求进步的中国人的喜爱。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共产党员的宗旨和口号,而且成为一种全民拥护并努力践行的准则。
正是因为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具有这样的重大历史价值,因此,它受到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国人中流传,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
《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一文,是毛泽东于1939年12月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于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所撰写,原题为《学习白求恩》。新中国成立后将此文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时,题目改为《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除了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外,更重要的是提倡一种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他强调:“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把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品格加以高度概括,发表后即成为共产党人和积极上进者进行自我修养时可供对照也可供自励的简明扼要又道理深邃的读本。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1945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致的闭幕词。愚公移山这篇中国古代寓言成为展开全文的故事基础,并且直接作为文章标题。
文章中倡导的愚公精神,实际上就是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毛泽东用“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概括了这种意志,同时毛泽东也说明了共产党的上帝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我们一定要依靠人民的道理。可以说,《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既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意志,又说明了共产党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