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量催收员工被抓,上万家催收公司将仅剩300到500家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催收 行业就被列为“扫黑除恶”的重点行业

在持续一年的时间内,大量催收公司员工被抓,催收员相互打招呼的方式都变成了:“你被抓了吗?”“你还活着吗?”

除了公安收紧之外,催收行业还承受着甲方、运营商、 老赖 等多方压力。

目前,行业80%的互金催收公司已退出,50%的催收员离开行业,谋求转型。

但,这还不是催收行业的至暗时刻。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个关于“非持牌机构禁止爬取通讯录、催收禁止拨打通讯录电话”的法规,即将出台。

“未来行业内可能只会剩下300到500家催收公司。”信用与清收行业协会筹备处秘书长王晖预测称。

上万家催收公司,仅剩下300到500家公司,这意味着淘汰率将高达95%。

甚至行业内的人都在自嘲:只剩下几百家,还算是一个行业吗?

01 不安

5月的一个下午,催收员杨飞宇的微信群突然热闹起来。

有同事在公司微信群里发了一段6秒的小视频。

第一遍,杨飞宇并没看懂。“视频里就一辆挂着苏牌牌照的警车,距离我们的天津分公司大楼15米远,看起来就像在正常巡逻。”

“抓人了。”紧接着,群里又跳出一句话。

所有人才反应过来——天津分公司被查封了。

不久前,与他们公司合作的一家P2P机构暴雷。嗅到危险的老板,派一位同事去天津分公司做清退。

没想到,这位同事刚到分公司楼下,就看到了前来查封的警车:天津分公司被查封,二十多个员工被带走。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催收行业就掀起了抓人浪潮。

7月16日,信弦的一百多名员工都被合肥警察带走,知情人士透露:“可能是因为暴力催收。”

在信弦出事的5天前,一家催收机构被河南警方跨省带走。

“据说是催死了人。”业内人士透露。

持续一年的恐慌,在催收行业蔓延。

“一些催收朋友突然失联,我就知道对方出事了。所以我们现在打招呼的方式,就是‘你今天被抓了吗?’‘你今天还活着吗?’”催收员小河自嘲地说。

在天津分公司被查之后,杨飞宇的一个同事直接办了护照出国,也不敢再用微信联系。

“这事跟他没啥关系,但他一直说就当演练了。”杨飞宇说,所有人都变得小心翼翼,神经兮兮。

小河也到了神经质的地步,“路上看到警车,可能心里都会一紧”。

杨飞宇透露:“几天前我们的老板也匆忙出国了。公司账户上的钱都没来得及带走。”

一位做汽 车贷 后的老板,现在每天都待在燕郊的家里,不敢进京,“因为进京需要检查身份证,就怕自己碰上了什么案子”。

催收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个风险职业?而催收员,从什么时候开始戴上了屈辱的面具?

02 退潮

除了警方之外,还有多方在不停地给催收行业施压。用小河的话说,已到了不让人喘息的地步。

比如,甲方爸爸中的银行,开始对催收行业发起“突袭检查”。

“半月一抽查,一个月一次全面检查。”小河称,“3·15”之后,银行的检查频次,比原来高了两三倍。

一些银行开始要求回收录音,包括空号、停机、无人接听的录音。

“甚至有些银行要求回收5年内的录音。”某催收公司负责人郭南介绍,银行开始对催收行业念紧箍咒。

而银行检查一次的成本巨高。

“银行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将录音导出。”郭南称,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

除了银行之外,其他的金融机构也抓紧了监管。

从今年4月开始,某家金融平台分公司的催收负责人孙希,就直接进入催收公司,驻场监督。

他在催收公司有自己的工位,每周对催收员进行培训,手把手地教。

“每个催收员的工位前都安装了摄像头,电脑也会被监控。”孙希称。

甲方爸爸步步紧逼,运营商也开始施压。

北京一家催收公司的负责人沈天表示,工信部在部分城市,会限制固定电话每月的呼叫次数。

也就是说,每个月只能有一定量的呼入和呼出次数。“这造成了我们业务量的萎缩。”沈天称。

多位业内人士称,现在工信部和运营商,只要接到大量投诉,就可能直接将一个公司的线路掐断。

“我们就曾经因为投诉停止展业一周,损失了几十万。”小河称。

但他深入调查之后发现,对方是恶意投诉。

老赖们似乎都知道催收员有投诉这根“软肋”,在给后者下套。

孙希称,一个老赖问催收员:“你是不是牛X得很。”

催收员回答:“我就是牛X得很。”

结果,老赖打电话给借款平台,投诉催收员态度恶劣,导致催收员被罚款1000元。

警方紧逼,甲方施压,运营商层层禁锢,催收行业已寸步难行。

小河称,他们只能“客服式催收”,原来的话术本已经被完全抛弃。

“要说‘您’‘请’‘好吗’,催收员比客服都有礼貌。”小河称,就算老赖在电话那端破口大骂,他们的语气都不能硬。

而客服式催收带来的,就是催回率的直线下降。

“我们的催回率下降了70%,业务量直接下滑了60%。”一位催收公司的创始人陈浩透露。

很多催收公司主动离场。

今年3月,陈浩关掉了自己成立近三年的催收公司,一百多位分散在各地的员工被解散。

他表示,在行业内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条例之前,他不会再踏入这一行业。

同样是3月,在东北做催收的刘鑫将团队从40多人裁至9人,即便这样,员工的工作量还是不饱和。“整个东三省的大环境都不太好,同行都在挣扎。”

陈浩表示,“或主动,或被动,约80%的金融科技催收公司已经退出。”

大量的催收员也离开了这个行业。

“成就感太低,风险太大,工资不高,没人愿意留下来。”小河称,自己身边70%的催收朋友已经转行。

“今年催收员的离职率超过50%,我们去年的老员工只剩下10%。”孙希说。

80%的公司离场,50%的催收员离职,甚至有不少催收员称,催收已经惨得不再算一个行业。

03 走向合规

尽管压力已经如此巨大,但行业还面临最后的致命一剑。

知情人士透露,监管即将出台新的法规,要求非持牌机构不得爬取用户的通讯录,不得给用户通讯录上的人打电话。

如果只能给借款人本人打电话,对催收行业来说,打击将是致命的。

“不止是消费金融的逾期率会开始暴涨,就连 信用卡 的逾期率也会飙升。”甚至有行业人士预测,这对整个金融体系都是巨大的打击。

但也有业内人士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致命一击,也会有“太极之功”。

“不能爬取通讯录的话,可以在借款人申请借款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填写几个紧急联系人。”小河透露,催收的时候,就可以打给紧急联系人,但不是催收,而是“提醒”。

小河认为,以后的人际关系,不会只沉淀在通讯录上,“不需要对通讯录那么执着”。

“微信朋友圈、抖音、微博……这么多社交平台,都会沉淀人际关系。”小河称,曾有催收员找到借款人的直播间,打出“还钱”的字样,对方紧急停掉了直播,并还了钱。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项法规已通过两期征求意见稿,离最终的出台已时日不久。

行业内的人认为,这项法规出台后,行业将急速洗牌。

“未来,催收行业最多可能只有300到500家公司能存活下来。”信用与清收行业协会筹备处秘书长王晖预测。

他认为,催收行业会以合规为底线,出现两极分化。

一极是头部公司,它们不会超过100家,将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另一极是尾部公司,它们将深耕某个领域,解决行业内遗留下的疑难问题。

目前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催收公司大概有上万家,按照这个比例,淘汰率将高达95%。

而活下来的唯一法门,只有合规。

“合规的话,催回率就上不去,这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小河称。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式,可能就是利用技术,提高催收效率。

目前,智能催收被提得越来越多,但其实很多环节,智能运用的价值还没有那么明显。

“催收和哪个行业最像?那就是销售,这里面有很多人与人交际的诀窍,机器是很难参悟的。”陈浩称,催收恐怕是最难被机器取代的行业之一。

目前智能催收最适用的,是逾期天数在7天之内的单子。

“通过智能提醒,借款人就直接还款了。”陈浩称,逾期周期越长,机器的效果就越差。

行业的共识是,智能催收要落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金融一直都是两方势力的博弈:一方是借款人,一方是催收。

不论是个人破产法,还是通讯录禁爬法规的酝酿,从中都可以看出,监管保护借款人的意愿非常明显。

对于催收和金融行业来说,目前压力极大,淘汰和洗牌在所难免。

合规和技术,将成为行业仅有的出路……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二、2021年到2022年中国催收公司被警方打倒了几个被警方抓了几个公司

随着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警方的共识加深,打击“债闹”的行动。

正是由于反催收过程中出现了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敲诈勒索等多项违法犯罪情况,全国各地都开始清理和打击非法的“反催收”行为。

随着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警方的共识加深,一场围剿反催收、打击“债闹”的行动正在拉开帷幕。打击黑灰产业,维持稳定的金融市场,是整个金融行业发展和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升级必须面对的一场挑战,需要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警方与广大金融消费者齐心协力,共同改善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

三、1069开头的逾期催收短信说要上门

一、这种通知短信一般都不是真的,而用户之所以收到类似的短信,主要是因为平台为了督促用户早点还款,处理债务,所以利用欠款人害怕失信的心理进行施压而已。1069开头的短信号码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其中贷款类型开通的1069还被举报过,所以在收到类似短信时要注意是不是贷款诈骗手段。

二、用户申请的贷款逾是对信用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所以建议还是尽早进行债务处理,不要一直拖欠,否则还是一样可能要被平台催收、起诉。逾期后产生的后果很多,比如上征信,直接导致个人征信不良;其次是逾期会按天收取逾期利息,逾期时间罩卖孝越长利息就越多;还有就是面临催收;最后是无法再次使用分期乐,就算结清了欠款,也不能百分配简百确保可以继续使用。

三、贷款逾期,有短期,也有长期,因逾期的时长不同,后果也不一样。不同资金机构对短期逾期的时间界定有所不同。针对短期逾期,各机构一般不会采取强制手段,会进行还款提醒及催收,其后果是:

1、高额罚金和违约金

贷款逾期后,还款时除了要归还利息和本金外,还需要缴纳高额罚息和违约金。

2、留下个人征信污点

征信报告上会留下逾期记录,即便还款后,逾期记录也会保留5年。逾期记录将会影响逾期者后续几乎所有金融活动。

3、收到短信电话催收

放款机构会不间断地发短信、打电话对逾期资金进行催收,告知借款人逾期的严重后果,责令借款人限期归还逾期本息。

贷款长期逾期及后果物稿

一般来说,逾期超过90天会被放款机构视为恶意逾期。银行针对超过90天以上的恶意逾期,无论数额大小,都可以起诉追收。法院判决后,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限制其高消费、限制乘飞机高铁等。由于现在监管局越来越严格,网贷平台也越来越规范加严格,不少网贷现在都是上征信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四、山东泰安的催收是什么贷款

闪银至尊贷款。

晋商消费金融成立于2016年,晋商银行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40%,奇飞翔艺(北京)软件有限公司持股25%,天津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宇信科技,300674.SZ)、山西华宇商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

频频踩雷背后,反映出晋商消费金融内部风险防控能力严重不足,其对合作方和消费金融底层资产的风险认识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而今年的晋商消费金融董事长任职风波也从侧面证明,晋商消金的业务能力确实不乐观。今年6月25日,晋商消费金融提名的董事长李文莉因未通过任职资格考试,而被监管否决。直到10月8日,山西省银保监局才批准赵基全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

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持牌展业的正规军,在消费金融大潮中不负责任的盲目扩张,产生的破坏性后果尚未完全展露。

做这种贷款还是需要借款人提供身份证明、居住证明、稳定收入来源的。申请时,贷款机构会查看借款人的征信情况,个人流水,看看借款人是否具有还贷能力。在评估过程还是很严格的,条件不符想成功申请还是很难的。

拓展资料

乔融金服为一家专注于医疗行业消费金融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平台,主要与整形美容医院、口腔医院、眼科医院等合作,提供消费分期贷款服务。

乔融金融关闭后,其分期付款平台“一智奇”APP无法登录或还款,直接导致借款人“逾期”。除了额外的逾期费用,它还将影响借款人的信用检查,因为乔金融服务联系的大多数金融机构是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令他们沮丧的是,泰安银行、晋商消费金融公司和宁波鄞州银行频繁发送短信,要求借款人偿还债务和逾期费用。

五、网贷不还款被上门催收怎么办?

第1个:网贷欠款逾期后违规催收给借款人造成了严重伤害比如上门催债或堵单位闹等等让欠款人有家不能回或直接被逼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有的上门催收人员他们上门后直接泼红漆写大字,而且还把欠款人的个人身份信息以及债务信息打印成宣传单的方式进行各种渠道传播并贴到当地村委会或社区公告栏里面,因此给欠款人带来了严重伤害还有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行为非常恶劣也是违法的,这就是为什么近期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催收公司和抓人的原因,

上门催收参考图

第2个:高利贷很多欠款人借款时都会遭遇砍头息或高利息等等费用!比如借款人借款成功后都会提前扣除一部分费用俗称砍头息或高额利息,并且有些平台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增加一些服务费.担保费,会员费,保险费,手续费,而且这些费用保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本来逾期费用就比较高再加上这些费用很少人能够接受得了的更别说目前资金本来就困难了!第3个:如果有其他严重情况发生网贷公司不但不赔偿反而还在相互推卸责任!甚至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自己违规违法催收还不愿承担责任,很多欠款人对这种行为是非常愤怒的!

催收

所以就会出现有些欠款人能愿当老赖也不愿去协商还款直接让他们走起诉流程为止,并不是说欠款人故意去当老赖不还钱,而是要让有些人接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这就是为什么近期很多催收公司被警方一锅端催收人员被抓很多地方首列被判刑的典型案例,甚至有些违规违法平台为了能够让借款人逾期后尽快还款,就会绞尽脑汁把欠款人的逾期记录想方设法上报到个人央行征信!至于这里面什么原因就算我不说相信你们也应该清楚是怎么回事!

六、催收问别的平台处理怎么样了

之前做企业的,流水比较多。第一次用网贷时候因为有免息活动,用不到一个星期全还进去了。后来某网贷平台业务员疯狂联系希望我用他们平台的网贷,额度20万。我连着拒绝了很多次,理由是利息太高了5元,然后他们真的把利息降了2.9元。关于网贷,太容易陷进去了,铺天盖地的各种广告,各种诱惑。可是一旦遇到了经济困难,立马循环贷就被停了,毕竟那是以盈利为目的无可厚非,资本的本质——借你就是为了赚你钱。

循环贷功能停了,因为疫情又没了收入,终于网贷全面逾期了。各种加起来大概有50w左右债务。

作为一名算是"高知",一开始脸皮还是比较薄的,毕竟是自己违约了。所有的电话一个都不敢漏接,说了困难,表了决心…逾期不到一个星期非常清楚地记得几个平台催收态度,当然有的可能是委外第三方,所以那个态度实在不敢恭维。

1.微某银行(委外催收态度极差,官方态度好):女催收员说我一有额度就取出来用,说我是做诈骗的,说没钱就不用还了吗?(我从来没说不还)要我承担法律责任,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好歹曾经也做过企业,日入过万。怎么能容忍她如此奚落我,于是我问了她工号,并问她,我是欠你钱?还是欠微X银行的钱?你TM有什么资格说我诈骗???

一番问候后,她慌忙挂了电话。

处理方式:给微某官方客服打了投诉电话,说了工号。告知催收人员对我进行侮辱谩骂违反了“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六条 催收人员在与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沟通时,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得采用恐吓、威胁、辱骂以及违反公序良俗的语言或行为胁迫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

官方客服道歉并表示核实后给我回复,核实人员很快给我回复了,一方面承认催收态度有问题(事实,有录音),一方面对谩骂做了解释,说催收人员情绪激动(正常,他们不可能承认自己违法)。

处理结果:目前逾期两期,金额2w+,暂时没有催收电话。

2.某度(委外催收态度中规中矩):某度额度比较高大概有20w,还了一半时候,不让使用循环贷了。山东口音的催收汉子,先是打电话,可能电话被网络标注拉黑了,发短信威胁说拒接将采取严厉手段。我回了电话,聊了很久,问了具体原因,现状。还让我留一个家人电话(其实大可不必留任何信息)。让我在今天限定内还清,我说真办不到。第二天又问我怎么还没还上,我说了我不是恶意逾期,如果催一催就有了一两万,那才是恶意吧。

处理结果:过了一个星期,主动还了一小部分。目前没有催收电话。

3.某邮(催收态度差,导致一刷到他家广告立马给他来一条违规催收的评论):催收人员也是拽的跟欠他爸钱一样,各种威胁恐吓。说要去户籍地,单位核实之类的。我问候了下他老木,对方就挂掉了。

处理方式:联系官方客服投诉催收人员违反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八条 催收人员不得向债务人外的其他人员透露债务人负债、逾期、违约等个人信息,法律法规另行规定的情形除外。

处理结果:客服很客气道歉了并解释了原因,也提出我的态度也有问题(找台阶下)。并对我的遭遇表示同情,并给了我一些建议。再来后的催收人员都很温柔,我也配合着还了一小部分。

4.某闪付(态度中规中矩):欠的金额不大,催收人员态度说不上好坏,只是提醒还没有处理,过几天还上了也没再联系。

5.某音(未催收):逾期了一个星期,也没人催收。金额不大,半个月后还上了。

6.某宝(良心企业):逾了两期,金额大概8k左右,目前只接到一次智能语音提醒,不多的短信提醒,算很文明了。

7.某团(非常差):逾期了不到一个星期,金额不到2000,联系到本人的情况下,又打电话骚扰了我两个朋友,态度极差。第一次和官方投诉了,官方态度好,表示会将名单移出第三方委外催收。见态度好,第一次逾期就还上了。第二次逾期因为有两项4笔,第一项催收态度较好还提供了解决方案,表示该笔还了可以免去罚息或者恢复我的可用额度,还上之后打电话让她帮忙恢复额度,回拨联系不上了,也没联系我了(感觉被套路了),第二项催收是个男的,同样的话术问我怎么没还(MLB,劳资有钱还让你赚利息?让你有机会在劳资这BBLL?)。我让他叫之前的催收联系我,我就把电话挂了。谁知这T鳖,在联系我之前就已经不停地骚扰我亲友了。

处理方式:第一次骚扰亲友我找了客服投诉,当时说会把我的名单移出委外催收公司,看来并没有。今天已经把证据保留并传到金融监管平台,看看后续官方会不会主动联系我。

写在后面:网贷这东西真得有时候像毒品,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命,散了多少家庭。可能网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目前来看,在你真正有困难的时候,它是不会贷给你的。逾期有自身的问题,时运的问题。欠债还钱,无可厚非。相信大多数人逾期真得是无奈之举,但是真得不能容忍这些网贷平台铺天盖地的诱导性广告,以及逾期后为了回款通过恐吓、威胁、爆通讯录等违规催收方式给人的精神、生活、工作上带来的伤害。负债逾期已经让生活充满压力,我们负重前行,这些违规催收却像打在身上的鞭子,一刻不停。对于目前负债违约的人们,给如下几点建议:

1、生命宝贵,好死不如赖活着。si都不怕,还怕征信、名誉吗?千万不要有极端思想!

2、寻求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我们承认违约,不代表催收可以违法!

3、运气不好,逾期了没什么大不了。只是逾期,不是欠债不还,只是违约,我们千万不要做犯法的事。相互鼓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还有就是做好隐私,不要让这些App读取个人通讯信息。大家有困难有想法可以私我,相信度过了这个坎,我们会更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