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说催收软暴力属于扫黑除恶范围内呢?软暴力有哪些?

软暴力犯罪即是以软暴力形式实施的犯罪,属于有组织的犯罪形式。软暴力犯罪以有形的硬暴力为后盾,本质在于通过软暴力的形式对被害人形成心理强制,亦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行为方式表现为:以强硬的态度、威胁的言语对他人进行恐吓;长期滋扰他人生产、生活;集体展示黑恶势力的组织力量、标识,暗示自己具有一定的黑恶势力背景;通过组织或雇用网络“水军”,在网上威胁、恐吓、侮辱、诽谤、滋扰被害人或影响舆论监督和公众知情权。

惩治软暴力犯罪不仅应坚持软和硬、个人与组织、行为特征与非法控制特征、线上和线下的结合,还应在注意加害方与被害方关联性考察的同时,加强对此类犯罪的理论研究和打击力度

二、扫黑除恶结束后上门暴力讨债怎么办?

扫黑除恶结束后上门暴力讨债。说明扫黑,除恶进行的不彻底。这时应该及时报案。一旦自己不报案,纵容了这些。暴力行为,那么社会将会出现动荡不安。

三、暴力催收派出所会管吗

当然会管的,现在全国各地都有打黑除恶行动的,你可以找一下当地的打黑除恶办公室电话,这种催收属于黑 社 会 组 织,在打击范围内

四、被高利贷暴力催收怎么办?

要知道他们怎么违法,要知道利息是怎么计算的,要把这些算清楚。说他们怎么违法,他们最后也懒得招惹你了,他们不敢起诉,也不敢上门找你,找你了就报警就对了,所以这样他们也就没有办法了,他们都是欺负不懂金融和法律的人,欺软怕硬!

抓住了两点:

1、欺软怕硬,这些高利贷团伙只为钱,真的要到拼命的地步,他们是第一个怂的,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2、高利贷违法,法律保护年化24%利息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们的业务现在时打黑除恶首要目标,暴力催收更可能涉嫌二十多项罪名,起诉的话只要正常出庭,谁又会怕谁?

所以说,不管现在暴力催收来的多么凶猛,只要我们多多了解相关的法律和金融知识,那真可称得上“流氓会武术,谁都挡不住”的情况。

五、国家关于催收的法律法规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规定:“各类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均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也就是说,谁也不能暴力催收。“对涉嫌恶意欺诈和暴力催收等严重违法违规的机构,及时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暴力催收不仅违法犯罪,刚刚又被国家列入“扫黑除恶”打击范围。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1月24日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安部门早有准备,列举了10多类扫黑除恶的范畴,其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嫌高利贷非法讨债,以及采取故意伤害、非法拘禁、威胁恐吓等手段暴力讨债,或插手经济纠纷的“讨债公司”、“地下出警队”、“职业医闹”等恶势力赫然在列。

被催收直接打黑除恶办公室(扫黑除恶 暴力催收)

法律依据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十三条 债务催收对象应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不得骚扰无关人员。第十四条 从业机构无法与债务人取得联系时,为恢复与债务人联系,方可与债务人事先约定的联系人进行联系。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十四条 从业机构无法与债务人取得联系时,为恢复与债务人联系,方可与债务人事先约定的联系人进行联系。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十五条 在开展债务催收时,催收人员应第一时间表明所代表机构的名称,现场催收时应主动出示相关证件及借款资料。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十六条 催收人员在与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沟通时,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得采用恐吓、威胁、辱骂以及违反公序良俗的语言或行为胁迫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十七条 催收人员应在恰当时间开展债务催收活动,不得频繁致电骚扰债务人及其他人员。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十八条 催收人员不得向债务人外的其他人员透露债务人负债、逾期、违约等个人信息,法律法规另行规定的情形除外。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十九条 从业机构应当指定收款渠道,催收人员不得使用其他渠道或方式收取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的还款,也不得以催收名义非法收取额外费用。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二十条 现场催收人员着装须文明得体,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穿着误导性服装。 第二十一条 现场催收应全程录音或录像。现场催收人员应主动告知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录音或录像行为。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二十二条 现场催收人员不得殴打、伤害债务人及其他人员,不得非法限制债务人及其他人员人身自由,不得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非法搜查他人身体。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二十三条 现场催收人员不得抢掠或破坏债务人及其他人员财物。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二十四条 现场催收人员如与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发生冲突,应主动报警。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二十五条 催收人员不得诱导或逼迫债务人通过新增借贷或非法途径筹集资金偿还逾期债务。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二十六条 催收人员不得冒用行政部门、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名义开展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