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过桥业务违法吗?如何判断?
银行过桥业务这个说法是不存在的
过桥业务这个说法,是在“贷款人在银行贷款到期后无法还清”的前提下产生的,在经济下行时期,一些闲钱很多的人(或公司、团体)发现了这个情况,便设想了这种“我替你还款,贷出来之后立即还给我”这种“桥梁式过渡业务”。
也就是说,提供“过桥资金”业务,是银行之外的有钱人制造出来的。
过桥业务违法吗?
泛泛而言,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从事这种业务是不违法的。
但前提是,你不能有任何违反现有的相关法律规定,如利率限额(超36%不受法律保护),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是否涉及违法吸收公众存款)等。
甚至在遇到意外“桥断了”(本以为银行贷款归还后很快能在此贷出,但,银行收贷后“断贷”,不再放款了),你是否涉及“暴力催收”。
从过桥业务的实际操作来看,本质也就是相当于“你借点钱给我用些天,等我过几天来钱了就还你”,这种普通的民间借贷。只不过有区别的是,借贷的钱用途是很特别而已。
如何判断过桥业务是否违法?
目前来说,很难“事先判断”。因为 “不受法律保护”≠“违法”
我们说,“年利率超过36%”的借贷不受法律保护,并不是指“你参与了借贷给钱的人就违法了”——这有本质的区别。
“不受法律保护”的风险在于“一旦产生纠纷去打官司,法院可以不受理”或者说“对超过36%的部分不认可”。并不是说:“所有收过利率超过36%的放款人一定回去坐牢”。
——否则,要真是“触及了就会犯法”,那意味着“你找朋友借了10万元,突然一年爆赚100万,给他20万回报”朋友接收了你的20万一定得坐牢,这不很扯么?
所以,站在法律的角度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当下并没有任何法律条文有如下意思表达“民间借贷利率超过36%,放款人当处3个月以上监禁”, 也就是说,过桥业务实质是一种民间借贷,只要双方没有实际违法的行为发生,那么是很难判定是谁、触犯了什么法律的。
过桥业务其实质也是借贷的法律关系,法律锦囊认为过桥业务是否违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定、参考:
① 利率 。过桥业务的贷款利率若是超过了年华36%,其行为就是违法的,民法典已经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行为。若是利率超过年华36%,超过的部分无效,并需返还给借款人。
②放贷主体。过桥业务的放贷主体, 其一 , 是有放贷资质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以及小贷公司,这属于经过家批准的放贷主体,具有放贷资质, 一般问题不大。 其二 , 民间借贷,自然人放贷,也就是民间常说的“职业放贷人” 。若是此中类型,其法律风险就会比较大。参照非法放贷刑事若干问题意见, 职业放贷行为,指2年内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10次以上。
而一旦被认定为职业放贷人, 首先,民事方面 ,其其放贷行为会被认定无效。 其次,行政方面 ,构成非法经营行为,或面临行政机关的处罚与取缔。 最后,刑事方面 ,若再后高利率的行为,和一定的放款量等情形(具体可参照非法放贷刑事若干意见),有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③因此,过桥业务是否违法可以从上述几点进行判断。若是涉及过桥业务,你可以着重看下对方的利率和放贷资质两方面。别一不小心被套路,被骗之类。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欢迎关注“法律锦囊”,用法律之锦囊,为权利而斗争!
银行自己本身没有过桥业务一说,如果银行短期需要自己会做同业拆借。
一般认为的银行过桥是指在银行贷款快到期的客户,资金比较紧张,还的起利息还不了本金,银行不想出现不良,客户不想出现逾期。
贷款到期前客户再申请下一笔贷款,从外部借来的资金用于偿还上一笔贷款的本金,再用下一笔贷款来还外部拆借的过桥资金。
这个业务其实就是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的业务。过桥的资方要重点关注,借款人有没有拿到下一笔贷款的批复、诉讼、查封,还有就是要控制好借款人的证件手续,保证下一笔贷款顺利指定还给过桥资方。
在经纪下行周期的大环境下,这类业务时有发生,风险也比较大。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成立了不少转贷基金。
个人做资金过桥是属于民间借贷的行为之一,个人资金过桥是否违法,主要看利息支付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过桥贷款是一种合法的贷款方式,贷款期限短利率高,可以满足一些企业短期内的融资需求,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过桥业务属于非法经营范畴,经常性向不特定人群借贷资金,已利息为主要收入来源类似职业放贷人
过桥业务不违法,但不能保证过桥行为不违法。
什么叫过桥不违法呢?
过桥:即个人或企业之间的一种拆借方式。
过桥属于民间借贷常见的一种业务,换句话说,民间借贷并不违法,而借贷中,行为不一定不违法,比如:高息、砍头、阴阳合同等套路。
个人资金过桥
在现实中,一般出现在个人需要资金循环于银行贷款,银行要求借款人在规定期限内还入一笔资金,银行查账,保证借款人资金正常使用,然后按照规定再给予释放。而很多人在根据银行要求还款节点时,并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周转,所以就衍生了资金过桥的业务。
企业之间的拆借。
如上所述,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有些业务也是需要在节点查账的,同时,在企业资金周转不及是,也需要借助个人或者企业来进行过桥。
过桥的目的:过桥的最终目的是双方互利的,对于借款人,首先是不会在银行逾期或造成其他不利于企业或者个人的征信,授权额的问题;对于出资人,能带来一笔资金使用的利润,即利息。
所以说过桥业务不违法,属民间常见的一种借贷行为。
如何区分过桥是否违法呢。
区分过桥业务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站在借款人的角度来看 ,违法行为无非利息,高利贷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违法行为。
在过桥业务中,放款前都会有出借人直接和借款人商讨阶段,借款人留意合同,避免出现合同和面谈不一致。注意利息,保证在红线以内,以及出现违约责任后应当以 公平、公正原则。
至于说银行抽贷的问题,银行抽贷属于个人与银行的问题,一般银行借款,在合同其内,如果借款人未出现逾期或者其他银行限制行为,一般银行不会抽贷,并且银行无辜抽贷属于违法行为,再有过桥也有风控,出资人出借前也会对银行是否存在抽贷的可能进行审核评估,或者向银行核实。
我是老梁,从事个人贷款和企业融资的工作,如果您需要或者正纠与如何处理贷款方面的问题,可以关注 @郑州老梁贷款汇 ,老梁能帮到你。
过桥业务2年内超过10个人,非朋友之间的的过桥只要收了利息超过36%就涉嫌犯罪。
二、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
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如何处理:
我国银监会有明确规定,银行员工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民间借贷活动,一经发现,做开除处罚。 如何防范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
1、严禁员工组织、参与社会非法集资和民间融资借贷活动。
2、严禁员工充当票据融资、民间借贷的中介角色或资金掮客,或在活动中充当鉴证人、证明人,以及帮助他人非法集资、参与经营地下钱庄,或为上述活动提供担保。
3、严禁员工泄露利用工作之便所掌握的票据信息、资金信息、客户名单等信息。
4、严禁员工为民间融资机构提供营业办公场所或帮助其进行宣传,或将本行的重要空白凭证、各类印章提供给从事民间融资人员使用。
5、严禁员工为民间融资出租、出借对公账户、个人账户,或利用与本行信贷客户的工作关系,帮助客户垫款还贷,进行资金周转。
6、严禁员工将自有资金、信贷资金、拆借客户资金等投资于民间融资市场或发放高利贷。
7、严禁员工在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社会融资机构兼职或投资参股。
8、严禁员工提供虚假对账单、余额查询单、出资证明、存款证明、注资增资或其他资信证明。
9、严禁员工代客办业务,或代他人保管存单、存折、银行卡、密码、有价单证、票据、印章、网银密钥、有效身份证件等异常行为。
10、严禁吸储不入账,不得借银行名义或利用银行员工身份私自代客投资理财。
拓展资料:
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如何理解?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银行员工不能参与民间借贷。
这里的不能参与主要包括:不得以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或向存款经办人和关系人支付费用或佣金等方式违规吸储;不得以各种形式参加非法集资活动;不得介绍机构和个人参与高利贷或向机构和个人发放高利贷;不得借银行名义或利用银行员工身份私自代客投资理财;不得利用银行员工或银行客户的个人账户为他人过渡资金,并不得借用银行客户的个人账户为银行员工过渡资金。
三、银行员工过桥获利如何担责
正常的过桥资金周转流程是:一家A企业在银行贷款,到期还不上了,资金掮客知道个人B有钱,可以先垫款,A企业给个人B比较高的利息。A企业抵押了自己的房产、土地等作担保。最后,个人B把钱打给A企业,A企业把钱打给银行还款。就完成了过桥资金的一个周转过程。手续费一般是一天千分之三,如果金额大费用会更高。有的银行员工利用自己在银行工作的高信用度,发动朋友筹集资金代客户垫付救急;有的用自身掌握的借贷需求信息牵线搭桥,从中赚取“提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六条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有下列情形之一,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的;(二)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的;(三)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