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网贷催收结束了吗?催收现状分析!

;     进入2019年以后,不少办理网贷的人都出现了逾期,且遭到了催收不过,有的朋友发现催收力度小了很多,就来问2019年网贷催收是不是结束了。在这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正规网贷催收

      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2019年正规的网贷催收是不会结束的,因为合法、合规的网贷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放款机构有权进行催收。如果正规网贷平台催收力度减弱了,那么有三种可能:

      1、网贷平台已经将欠款列入坏账,彻底放弃催收;

      2、网贷平台决定将欠款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进行催收,暂时停止催收;

      3、网贷平台打算通过法律途径来进行催收,将欠款人直接告上法庭。

非正规网贷催收

      对于一些非正规网贷平台来说,可能已经在2019年被取缔或自行关闭了。在这些网贷平台当中,确实有很多会放弃催收,因为它们本身就是违法的高利贷、套路贷。

      如果非正规网贷在收回合理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以后,仍然通过多种渠道对借款人进行骚扰,那么大家是可以向金融监管部门举报的,甚至能直接报警。接受举报的金融监管部门有: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地方金融办公室等。

      总的来说,2019年网贷催收是不会结束的,欠款者依然会遭到催收。因此,建议欠款人通过协商或监管部门介入来解决问题。

二、关于90后普遍的负债情况,是如何造成“恶性循环”的呢?

汇丰银行最近调查显示,中国90后一代人的债务与收入比达到令人吃惊的1850%,该群体欠各种贷款机构和信用卡发行机构的人均债务超过17433美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90后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人均负债高达12万。这个数据引起 社会 各界的重视,

对此,专家们认为,90后要比70后、80后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他们生活的时代虽不像现在物资这么丰富,但是90后主要还是独生子女家庭为主,即使是农村的农二代也过得也不会太差,为了保证自己生活的舒适性,90后往往就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这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学习了西方国家的年轻人超前消费的理念。

而我们认为,真正导致90后普遍负债,并且形成恶性循环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由于 社会 贫富差距的拉大,90后在学校里面也开始了生活条件的互相攀比,比如你有一只苹果手机,我也要有。那么,家里没给这么多钱咋办?于是就向校园贷借款购买各种奢侈品。这就导致前些年校园贷盛行。而借了校园贷后,利息高得惊人,最后只能由家长出面摆平此事。

第二,现在能借到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既有传统的信用卡可以透支消费,还有蚂蚁花呗、京东条等,更有线下的校园贷、借条贷等等。这无疑给了90后们大肆借钱的工具。而在90后们看来,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何乐而不为。趁着自己还年轻,及时享受快乐人生,这才是关键所在。至于明天怎么办,慢慢借钱,慢慢还,时间还长着呢。

第三,现在互联网电商兴起,各种电商节日每年都要举行很多次。90后年轻人都热衷于网上购物,不仅商口物美价廉,而且还能送货上门。于是,90后们经常一不小心就把刚发的工资都给用完了。最后,90后们就不得不通过京东白条、花呗来消费。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现金消费,那可能在消费时心中有数,而一到网上消费购物,就只能过着寅吃卯粮生活。

那么,如何改变90后这样债务越滚越多的情况呢?首先,我们的媒体、学校都应该倡导“量入为出”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你能赚多少钱,就花多少钱,偶尔购买家用电器进行透支消费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长期习惯于过那种寅吃卯粮的日子。因为,通过借新债还旧债这种借款方式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的。

再者,90后年轻人在学会花钱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的去赚钱。比如说,一些在校大学生喜欢超前消费,而家里并没有给这么多生活费,那可以通过打工赚钱的方式来解决,而绝不是提前过起超前消费的日子,最终还要连累家人来偿还债。当然,对于一些已经参加工作的90后,可以选择多打几份工,这样多赚了几份收入,也用不着再去借钱消费。

最后,90后年轻人在透支消费时,应该学会理财,先把每个月剩下的钱存入余额宝,这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一年下来就有多余的资金。然后再尝试投资一些安全系数低的理财产品,当90后年轻人把精力分流到投资理财上面,尝到了理财的甜头后,就不会把生活的重心用在透支消费上面。

90后年轻人陷入到高负债的泥潭中,主要是他们生活在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时代,很多人都有相互攀比之心,而有的人一时财力达不到,只能通过负债来解决。当然,各种借贷工具的产生,也为年轻人透支消费提供了帮助。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媒体来引导大家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同时也要让年轻人多赚钱,通过赚钱来达到收支平衡。当年,90后年轻人还可通过理财产品的学习、投资来分散自己消费的精力,养成理财投资的好习惯。

90后现在都是30岁的成年人了,提起负债也只能说是之前的一些消费观念导致的。

我也算个90后,说说我的经历吧!现在总共负债60000多。信用卡40000,朋友20000。

我之前刚毕业出来第一个工作是来深圳做物业的。工作还算差不多每个月就5000多,那个时候我也买了我第一部智能手机花了2000几。我是个电子产品控。平时也喜欢看着电子资讯。上了两年班也有了一些积蓄对于我来说还算不少。就买了一些高配电脑。耳机等。这些东西还真是烧钱几万块钱根本招架不住用。

记得再一次买一台86年的CD机的时候,需要3000多,那时候不够。一位同时说可以用信用卡先用再后期还款。我就办了第一张信用卡。额度起初是6000,我用了几次半年时间就给我涨到30000额度。

这时候还情况比较好没有逾期,后面就开始大手大脚的花钱了。没有一个概念,心想这个月先用着下次慢慢还。好景不长发现工资改不了最低还款了。就开始借钱先还。后面还款感觉压力愈来愈大。这个时候就萌发了再办卡,新卡还旧卡账单的想法。

我开始办了第二张信用卡,额度直接就有20000多,一张卡还另外一张感觉还是可以很轻松的倒腾来。时间长了加上开销没有节制。就发现还得办新的信用卡。

后面我有在各种网站上看到有各种网上贷款。这时候信用还是比较好的,下的额度也比较大。但是从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利息等方面问题。那是我总共有用6-7家贷款软件。等到一次都倒不过来了,感觉天都要塌了,这时候就是噩梦的开始。

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催收电话就来了。那真的叫一个烦,轰炸式的联系我,给我朋友打电话说我欠款。为了不被这些恶性催收打扰朋友,又开始大批量的申请网贷。弄得这种网贷,信用卡都申请个遍,直到再也没有平台给我额度。

正式逾期债务爆发,这时候就是天天面对催收,实在受不了了,向家里坦白了,家里给我还了30000多,没有说实话。还有30000多加上新冠到来,被催收整的换工作又是各种悲催。就这样再找工作只还最低还款额。为了亲戚朋友不被再次打扰就这样坚持着。也在努力的工作争取债务尽快还清!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剩下的时间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争取早日还清债务。无债一身轻到时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加油和我一样负债的朋友们!

汇丰银行最近调查显示,中国90后一代人的债务与收入比达到令人吃惊的1850%,该群体欠各种贷款机构和信用卡发行机构的人均债务超过17433美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

90后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人均负债高达12万

这个数据值得引起每个人的重视,

90后年轻群体有两个典型标签:一是“爱花钱”,二是“穷”。所以透过数据来看看90后负债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欲望不断被放大,步入深渊浑然不知

随着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借贷形式的风靡,通过借贷进行超前消费,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的选择。用明天的钱,成就今天的梦想,成为当下十分新潮的消费观念。

2018年的天猫双十一,销售额突破了2135亿,阿里巴巴再次创造了 历史 。然而,这巨大的销售额背后,是多少年轻人负债消费换来的。花呗和京东白天长长的还款账单,成为了多少年轻人噩梦。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当消费者进行借贷消费的时候,在支付过程中会出现强烈的快感,但是对未来还款的担忧,却非常的细微。这也正是贷款消费让人上瘾的原因。现在年轻人没有几个不欠债的了,短短几年间身边的朋友一大堆人都欠债了。

90后经济状况亚历山大

70%的年轻人分期负债

20%的年轻人并没有存钱

31%的年轻人在4个以上的平台借贷

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众多网购成瘾的90后年轻消费者群体,进一步助长了网络借贷的发展,而背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资本,作为这个年轻群体只能无奈的面对这些“负债”。

为昨天欠下的账买单,身心疲惫

因为急用钱,东莞青年牛某2017年10月在某借条贷平台APP上打了6000元借条,实际到手的只有2300元,约定一周之后还款3000元。几次如期还款后,借款人不断怂恿续借、追着放款,但出现一次违约他便陷入泥潭:到期还不上,当日要付三成续期费;如果续期费也付不起,就按每天300元累计逾期费。一年多下来,牛某实际借钱不到1万元,但总共还了将近10万元,APP上的借条却还没消除。刚参加工作五个月、今年28岁的小曲,还在用工资一点一点“填窟窿”。在北京读研期间,她在“蚂蚁花呗”上每月动辄花费三五千元,由于没有固定还款来源,每月只还款最低额度,剩余部分自动转到下月收取利息,如此反复“滚雪球”。

还有人因为花钱花得太疯,连清白和性命都弄丢了。厦门女大学生深陷裸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电话骚扰,自杀身亡。武汉大学生在旅社自缢身亡,家人发现他手机中有13个网贷APP,共欠下5万多债务。有数据显示,2018年度存款超过3万元的白领仅占三成,两成白领不仅没有存下钱,还欠了债务。

社会 快速的发展却忽略了根本的教育

在互联网与市场经济下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摆脱了前几代人那样原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宽裕的状态,手中的可支配财产多了起来,消费有了底气。但与此同时,一部分人超前消费惯性难止、尺度难以把控,并未及时形成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

在此过程中,家庭、学校、 社会 的正向引导也存在缺位现象。有专家表示,在 社会 欢呼消费扩张和升级的同时,各方面对年轻人消费观的教育和引导显得滞后,目前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等到事情的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才引起人们的重视!最后只能为 社会 的不重视,付出惨痛的代价。

改变,从花钱思维到赚钱思维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你是需要好好的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未来的路如何走? 首先要做到从思维上的转变,当人有赚钱欲望,才有强烈的付出行动力,想要赚钱,你就必须行动;想要有更好的人生,你得摆脱过去的自己。

经济飞速发展,相比于70-80年代,已经完全是天壤之别,物价上涨,房价翻几倍,年轻人想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只能贷款,这也是90后负债的一个主要因素!

经济飞速发展,相比于70-80年代,已经完全是天壤之别,物价上涨,房价翻几倍,年轻人想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只能贷款,这也是90后负债的一个主要因素!

2.绝大多数90后从小生活在父母的襁褓之中,几乎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心存野心但 社会 经验尚浅,很多90后选择创业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导致自己负债累累!

3. 社会 的大变迁,经济水平飞速提升,90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无奈于资金不足!所以对现如今的种种诱惑力抵抗能力差,例如:网赌、网贷等,导致自己掉进无边无际的深渊!

4.不论有钱没钱,从小都未受多少苦的90后,对颜面及其看中,在步入 社会 后,为了不让自己的朋友、男女朋友瞧不起,办理各种信用卡、网贷之类的提前透支消费,俗称以贷养贷,同时,如今的互联网诱惑消费因素逐渐增多,导致他们逐渐步入深渊不能自拔!

5.金融行业近些年的大放水,主要目标就是年轻人,以门槛低、额度高等条件诱惑,把许多判断能力差、抵抗诱惑力差的年轻人拉下水!

6.结婚生子,现在抚养一个小孩堪比供一个大学生,再加上家庭的其他负担,导致他们提前预支,债台逐渐高筑,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7.父母的纵容,即使结了婚,现在的父母多数还在负责他们的日常,即使犯了错误,他们依然要不惜一切代价的为他们解决,这使得一部分年轻人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一错再错,直到将几代人的付出全都败光,无力偿还时才知道为时晚矣

出发点可能是源自家庭的消费习惯,两类家庭的孩子特别容易负债,一类是孩子在家庭中备受宠溺,所有想要的父母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其得到,他从来没有体验到,想要而得不到的那种滋味,自己挣钱之后也保留了同样的思维,想要什么就买,至于多出来的卡帐以后再说;另外一类是从小被父母管制特别严的,想要什么都很艰难的那种,物极必反,一旦自己有了收入之后,出于弥补的心理,就开始大肆满足自我。

从家庭出发到了 社会 中被强化,现在的消费场景太多,商家各种各样的诱导姑且不提,但是自己朋友圈总是能看得到的,小张昨天买了个新包包,小李前天看了最热的一部电影,小王买了新款球鞋,还有XX买了盲盒,你总要做点什么,以示存在吧?做什么呢?大概率是花钱。

金融工具的完善提供了超前消费的条件。如果手头没钱,那只能看不能买,毕竟一成年人也不好意思到父母面前撒娇耍泼,要是同龄人借,偶尔还行,次数一多谁也不傻,所以消费额度总体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自从有了信用卡,有了花呗白条,想花钱再也不用找别人了,每个月最低还款和分期付款,让很多人有一种错觉,只用很少的代价就能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最开始的时候可能还有些焦虑,万一还不上怎么办,时间久了虱子多了就习惯了,消费没法降级,钱包又鼓不起来,差距越来越大,实在hold不住了,只能找父母求援。尤其是第一类家庭的孩子,父母恼火之余,还是会帮着善后。

年轻人一琢磨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反正有人兜底,于是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三、90后负债一族?全国1.4亿张信用卡,多地不良率4%

前一阵,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办公室里三代人,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负债。而90后的父母在替孩子还贷。”这是一句戏谑,虽然不太准确,但也大约道出了目前几代人的消费与投资情况。不服的话,我们先看几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1月30日,中国银联公布,截至2018年12月末,银联客户 信用卡 有效卡量近1.4亿张,同比增长34%。数据显示,2018年,天津、重庆、辽宁等地区的信用卡不良率已经超过了4%;四川、北京、黑龙江等地区的信用卡不良率也接近4%;有效卡量排在全国前列的广东省和卡均交易笔数领先的上海,信用卡不良率都已经超过了3%;江西、甘肃等地区的不良率攀升较快。这组数据,给银行信用卡资产质量“亮红灯”。

第二组数据:央行2018年底披露三季度银行信用卡半年未偿付的信贷总额超过880亿元,占总应偿信用总额的1.34%。该规模与上一报告期同比增加超过百亿元,环比增长16.43%,比18年二季度末上升0.13个百分点。

第三组数据:根据发布的消费调查数据,90后在借贷市场上的占比高达49.31%,在亚洲同龄人中排第一。不仅如此,这其中有28.57%的人使用消费 贷款 ,就是为了偿还其他贷款。看来拆了东墙补西墙这一招,年轻人已经非常纯熟了。

这三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当然,这几年信用卡市场迅速发展,这对经济也是好事,极大促进了信用经济与消费金融的发展,当然可以促进与提振消费。信用卡市场的快速膨胀与消费金融的崛起,在方便年轻人群消费的同时,有些年轻人也养成了过度消费、过度透支甚至恶意透支的消费习惯。信用卡不良率持续攀升就是一个警示。

前一阵的媒体报道,有些银行对透支信用卡不还者开始动起了脑筋。2月13日,农业银行山东分行庆云县支行发布信用卡 催收 公告,对于信用卡透支本息逾期超过90天以上的客户进行了公示,作为报请司法机关处理的“最后通牒”。除了大行之外,京山农商行等一批中小银行近期在信用卡催收上也对欠债不还的客户进行了通告。

近年来,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持续高位运行,案件量占全部八个金融诈骗犯罪的八成以上,重刑率逐年上升。实践中,有的银行同时通过刑事和民事两个渠道追究持卡人的法律责任,有的银行向公安机关批量移送恶意透支案件。

除了恶意透支信用卡以外,目前,信用卡套现、以卡养卡等在部分年轻人中颇为流行。这种模式是指用户有多张信用卡,利用信用卡刷卡消费存在免息期的特点,循环刷多张卡来维持免息借款。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在去年5月初发布的监测数据,“信用卡代还”结合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运营平台共计140余家,其中相关网站平台70余家,在运营APP有80余款。这类业务主要有“套现贷”、信用卡套现、平台代偿三种模式,而前两者都存在信用卡套现行为。目前,一些业内知名平台采用的是“平台代偿”方式。

去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原有司法解释中关于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进行了系统修改。其中之一就是将恶意透支信用卡定罪量刑的数额标准进行了上调,将“数额较大”的情形,由原来的“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规定修改为“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

恶意透支信用卡入罪门槛由1万提至5万元,入罪门槛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纵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行为。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信用卡恶意透支依然是需要重点预防的犯罪形式,尤其要引导90后、00后形成正确的消费方式,避免过度负债、透支消费。

除了信用卡透支以外,互联网金融也是目前年轻人群透支消费的主要方式。过去几年,现金贷风靡一时。现金贷监管政策出来后,行业消停了一阵,但从2018年春节后又逐渐冒出很多新平台,周息30%,借1000到手800都直呼良心,到手700的也很常见,堪称高利贷中的战斗机,业内人称之为高炮口子。

一些现金贷平台的产品,名字里通常都带有“回租”、“回收”、“回购”。产品使用流程简单,用户只需几步就可完成。具体来说,用户下载其APP后,系统会自动识别手机型号,然后提醒用户将手机卖给平台;平台会评估手机的回收价格,这个价格并不是手机真实的价值,而是用户要申请的现金贷额度。用户点击申请后,提交身份信息、工作信息、运营商数据等,就可以静待放款了。

在短暂的疯狂后,手机回租模式已在去年5月被监管叫停。不过新的擦边球玩法又很快出现,比如集现金贷和淘宝刷单为一体的分期商城,如今这一玩法正在进行。除了手机回租、分期商城,诸如游戏充值、手机分期、房租分期等现金贷马甲也层出不穷,常换常新。

现金贷变种为什么会死灰复燃?正像一位网友说的, 借钱 是会上瘾的,跟吸毒一样。有手机和身份证就能借钱,跟白捡差不多。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过度消费、过度透支都是不足取的。要知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借钱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