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春节的主要特点是家人团聚。穿新衣服,然后,吃各种年货,因为现在经济水平都提高了。所以大家的吃并不是问题,最主要的事情人们可以团聚。亲朋好友在一起可以聊聊天,谈谈生活,谈谈健康。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这也是春节的主要特点。

二、春节有什么特点?

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节日。它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盛大的一个节日。

春节为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种叫法大概起源于周代。因为对于“年”,尧称“载”,夏曰“岁”,商曰“祀”,到了周代才称“年”。“过年”是农业收获后的一个大庆祝日。古书载:“年,谷熟也;从禾、干声。春秋传曰:大有年。”又说:“五谷皆熟曰有年,大熟曰大有年。”五谷丰登,俗称“好年冬”或“好年景”。

我国民间惯用农历,代代相传,未易转移。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形式。因为历时久远,深入人心,所以形成为固定的习俗。其中主要有:

(1)春联

春联究竟始于何时,虽传说不一,文献难证,但其历史久远,却是毫无疑问的。直至到今天,每逢春节,张贴春联,仍为一项历久不衰的庆祝形式。

(2)春酒

新春饮春酒,由来已久。远在我国战国时代,就有此风。如《庄子》中说:“春月毗巷,饮酒茹葱,以通五脏。”《诗经》中也说:“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张衡赋中还说:“致饮芹于春酒。”由此可见,春节期间饮春酒,不但是欢庆中一大乐事,且有益于身体。

古时所饮的春酒是一种延年祛病的“屠苏酒”或“椒柏酒”,多用中药调制。据说,屠苏酒系华陀所配药方,饮之可以“辟疲疠一切不正之气”。早年我国医学多“寓医药于饮食,以收预防之效”。

(3)迎春接福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广大农村特别重视。《礼记·月令》说:“先立春三日,太史谒天子曰:某日立春盛传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至今有些农村仍有“迎春”之俗。就是在红纸上写“迎春接福”四字,贴于中堂,并陈设果品、五谷,以祀勾芒之神;敲锣打鼓以迎“春牛”。当然这都是古俗了。

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灯节,又称.“元宵节”,俗称“十三点灯起,十五上元冥”。灯节前几日为“放灯”,最后一天为“谢灯”。此日家家悬灯结彩,竞放花火;夜间举行灯会,鼓乐齐鸣,龙狮并舞,一派喜乐景象。

关于灯节的起源,北史上有这样记载:“隋柳或见都邑百姓正月十五日作觚戏,上奏曰:‘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阶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带兽面,男为女服,竭资破产,竞此一时,请并禁断’。上可其奏。”这里所说的觚戏,就是一种摔跤游戏。

《汉书·武帝纪》中说:“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

隋朝也同汉代一样,在春节期间举行摔跤游戏,只是隋人选在元宵之夜举行,并且扩大范围,将摔跤游戏演变为“人带兽面,男为女服”,好像现代的化装游行。照柳或奏折所述,“竭资破产,竞此一时”,可谓十分热闹。但“禁断”并未能遏止民间习尚。到了唐代,元宵晚会更发展为盛大的灯节。

另据《明皇杂录》载:“上在东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大陈灯彩,设庭燎,自禁中至于殿庭,皆设烛炬,连属不绝。时有京都匠毛顺、巧思结创,绘成灯楼十二间,高一百五十尺,悬珠珍金银,微风一至,铿然成能。其灯为龙凤虎豹之状。”

到宋代,改为放灯五夜。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述元宵情景,至今读来仍耐人寻味:“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春节的特点是什么(春节主要特点)

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元宵放灯始于汉,兴于唐、宋。古代农业社会在岁首闲暇之时,官府与百姓同度佳节,张灯结彩,通宵达旦,欢乐之情可以想见。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各族人民仍把元宵放灯作为喜庆丰收和抒发欢乐的象征。全国各地多在公园游艺场所举办花灯展览,灯型制作逞奇斗巧,更有电动花灯,人物栩栩如生,尤为奇观。

三、春节的风俗特点有哪些?

春节的习俗特点为:

主要以人热闹,增进亲友感情为主而传承下来的一套习俗、节日期间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庆贺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而节日期间的活动也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春节习俗:

春节,老百姓叫过年,要贴红对联,挂红灯,放鞭炮,敲锣打鼓,初夕夜灯火齐明,守岁,吃饺子等。节日活动有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爆竹、发压岁钱等,节日饮食有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元宵(汤圆)等。

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报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动。而年末的除夕,祭祖、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辞旧迎新的几件大事。

春节习俗: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即在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产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新春。这一习俗,由来已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礼记》中,有“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的记事。

周书《秘奥造宅经》有“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的记载,说明古代的人们早就知道污秽、尘沫与疾病传播有关。

《吕氏春秋》载:“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亦曰木难。”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大扫除,谓之“扫年”。到了唐代,“扫年”之风盛行。

四、春节的特点有哪些?

春节的特点是历史悠久,风俗繁多,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

春节的特色有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春节的地位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春节的特点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

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