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贾宝玉 王熙凤 林黛玉性格特点。
1、贾宝玉
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没有善恶美丑的划分。
2、 林黛玉
林黛玉忧愁多思,弱柳扶风,同时喜爱诗书,颇有咏絮之才,具有诗人的特质。
在大观园中,大多数人对黛玉的印象是多愁善感,伶牙俐齿且爱钻牛角尖。黛玉曾因周瑞家的分送宫花一事使性子,更曾因与宝玉怄气而苦吟葬花词,宝黛二人间的争执与别扭也曾使贾母笑称二人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丫头小红曾言:“林姑娘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
可见黛玉并不如宝钗容易亲近,实则黛玉是一名心中充满不安全感的闺阁女子,也因而造就了她多虑心窄的性格。黛玉多病纤弱,有着病西施的形象。而她也好恶分明,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送给她北静王所赠的一串名贵念珠时,反应极大,并说了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
虽然黛玉乍看之下不与人亲近,但黛玉其实是全书中少数拥有丰沛真挚感情的角色。林黛玉情榜考语为‘情情’,意旨黛玉对于自身重视的人事能够全心的付出感情。黛玉虽看起来忧愁多虑,不易与人亲近,但对于她所重视的人便会全然的真心对待。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思敏捷,注重灵性生活,也造成她由著性子生活的人生哲学,和宝钗的藏愚守拙,压抑情感成为强烈对比,黛玉想哭时且哭,想恼时且恼,喜怒哀乐皆无造作,且丝毫不掩饰锋芒。
相对于宝钗奉传统价值礼教为圭臬,黛玉展露对诗书的热情及才华,不顺从时代的价值观。黛玉父母双亡,造就了她敏感多疑、且不安忧虑的心理,更因此纵然与宝玉两情相悦,却有缘无份,终无结果。
3、王熙凤
王熙凤以聪明漂亮,精明干练闻名,亦以阴险狠毒,心狠手辣而著称,在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争强好胜,工于心计,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阴险毒辣,爱慕虚荣,造了许多罪孽,折在她手里的就有好几条人命,可见其手段之毒辣。
她邀功诿过,掌握荣国府的家务处置、财务开支,掌握日常开销与姑娘们、奶奶、哥儿、丫环们的月银,有时还拿去放高利贷,但她并不曾苛扣银两。“每年少说也得翻出一千银子来”。荣国府小厮兴儿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贪利拆散张金哥与守备公子的姻缘,致使二人先后自尽。贾琏偷娶尤二姊为二房后,凤姐使人告状并加害尤二姐,又召庸医将二姐已经成型的八个月大的男婴打下来,最终致使尤二姐“吞生金自尽”。
王熙凤的判词称她“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其夫贾琏一开始对她敬从,后来对她指使命令,最后被休掉的结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高鹗的后续第114回写王熙凤因病而亡于荣府。
影视形象
扩展资料:
1、贾宝玉
他相貌出众,不以世俗标准为生活准则。他出场时,小说曾以林黛玉的视角描写他:“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他曾说“女孩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讨厌男人,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爱。
2、 林黛玉
兴儿(贾琏的心腹小厮)向尤二姐讲述大观园中诸位姊妹时(第六十五回),曾提到林黛玉:“......我们家的姑娘们不算外,还有两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
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兴儿解释道:“不是那么不敢出气儿,是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面,因为林黛玉属木,而薛宝钗属金。宝黛有木石前盟,而薛与贾乃金玉良缘。薛宝钗出身自富裕的皇商家族,林黛玉则是父母双亡的孤女。两人之间产生鲜明的落差,在角色设定上相互陪衬。
3、王熙凤
王熙凤在全书中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三回,林黛玉初到外婆家中,曹雪芹借由黛玉的眼睛、耳朵为读者勾勒出一位形容偕美、雍容华贵又气度非凡的女当家。当黛玉还在为贾府的人多、礼多而屏神以待时,“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对熙凤的第一印象是“无礼”;
不过随后“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著”见识到熙凤的权威,黛玉观察熙凤“打扮与众姊妹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著朝阳五凤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一串的描写使王熙凤的形象立即活跳出来。
二、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人物性格特点及描写的语言
1.贾宝玉:率性、多情、温和、善良、富有同情心,单纯,没有功利心。
2.林黛玉: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3.薛宝钗:外表冷漠,内心炽热。雄心勃勃
4.王熙凤: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
三、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人物分析,各500字
贾宝玉
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 :“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
四、《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1、黛玉进府,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其中王熙凤和宝玉是着墨最多的两位人物,一下就勾勒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
宝玉的性格特点:随性随意、对女孩字友好亲切、爱研究“杂学”,有公子哥脾气。
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外向霸道、做事干练,风风火火,语言风趣,办事灵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凡事必抢风头。
2、宝玉:黛玉本来心中正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外面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外貌是“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就通过外貌交待了他的爱惹情思、性喜文学风骚。 然后通过他的第一句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写出了他的随性,对美丽女孩的友好态度。接着,他又主动找话题,问起黛玉的名、字,还立刻给人家取字,并说出了出处。这还不算,针对探春的质疑,还洋洋洒洒的说出自己的依据,毫不客气的攻击“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直白的表达了传统说教的无视态度。一个人物的大致性格便跃然纸上了。
3、王熙凤:凤姐的出场,却是先通过声音,再通过外貌,然后是人物的热辣语言表现出来。
只见“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先声夺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连的黛玉都纳罕: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位是谁啊,直接认定这是无礼的行为。接着通过凤姐的浓妆绣服、描画了与人物性格极端吻合的长相装扮。再后,通过她先哭后笑,眼泪说来就来,笑语说开就开,与王夫人应对入流的一连串家常事物处理等神情、动作、语言,活现了一位势如中天的当家人气派。最后,通过贾母之口,给她坐实了一个极其生动的绰号——凤辣子。
五、贾宝玉.林黛玉.贾母.王熙凤,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这上面的很详细《红楼梦》中的人物最重要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要想真正认识和了解《红楼梦》,就必须得认识这些人物。如果说不了解贾宝玉,就无法了解《红楼梦》当中它所包含的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样林黛玉这个人物怎么理解;薛宝钗这个人物怎么理解;宝、黛、钗 三个之间的关系怎么理解;这些都是我们了解和认识《红楼梦》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在贾宝玉这个人物身上确实体现出一种和过去很长历史时代当中很多人物不相同的一些东西。如果说你仅仅看到一些表面现象,那么你把贾宝玉就看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子哥。所以薛宝钗给他起个外号叫“富贵闲人”。但这不是理解贾宝玉的一个真正内容的东西。在他身上,他既有公子哥的一些东西,也有和当时的时代很不相同的一些新的思想。比如说,他对自由的向往;他对科举制度的一些批评;他在爱情上的一些积极的内容。这些在《红楼梦》当中,不是通过口号通过理论来表现贾宝玉有什么样的思想,而是通过他的很平常很生活化的东西表现出来的。 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人物,作者在刻画她的时候,还是掌握不同的分寸,对林黛玉这个形象,批判的也很多,比如爱哭,有时候太尖酸刻薄,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薛宝钗批判的还多。 但是在作者和读者的心目当中,林黛玉更艺术化,她更有诗人的那种感觉。而薛宝钗更世俗化或者更生活化。但是作者在对薛宝钗问题上的批评,是不能和林黛玉一样看。比如说《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宝钗扑蝶”,有一种观点认为说,薛宝钗在扑蝶的时候,想陷害林黛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薛宝钗无意识的行为。但是不管怎样,这里包含了作者对薛宝钗的批评。 在薛宝钗和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表现上有很多细微的差别,也反映出她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实际上薛宝钗当时是严格地按照封建社会那种规范为人处世的。她是想争取做一个封建淑女的典范,这是她的性格。而在感情上她必然是深藏不露的。而林黛玉对宝玉的关心 对宝玉的爱,就不向宝钗那样。这也是她的性格中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同时也有些专家认为,曹雪芹所塑造的林黛玉的形象,特别在爱情的表现上,有点现代人的特点,这不能不说是曹雪芹高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