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的文学评论怎么写

自古文无定法,其实文学评论的写法可以有很多种,如果抛开学院派的教条不论,从应试的角度,简单地来讲,可以这样理解:

文学评论的终极目标是对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作出评判,简单地讲就是这部作品有什么好处(或坏处),好在哪里(或坏在哪里),为什么好(或坏)

什么是文学价值呢?总的来说基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价值(如思想意义、社会现实意义等),二是审美价值(如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上的创新性意义)。

通常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对他的评论,不必追求面面俱到,既评认识价值,又讲审美价值,浮光掠影,缺乏重点,这是应考大忌。应该从一个角度切入进行重点深入评析。

我主张的原则是:小处落笔,大处着眼。怎么把握这个原则,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在乎意会。

通常而言,写文学评论要求借助一定的理论方法,也就是借助某种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进行分析,这也是文学评论写作会在文学理论考试中出现的原因。

但这一点看起来非常高深,往往让考生感到非常害怕,因为本科生通常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几乎是一片空白(中文专业的本科生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跨专业的与本专业的本科生几乎没什么区别)。

其实借助理论方法并没有那么高深。借助任何理论方法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文字有说服力,所以,只要能让你的文字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有效的方法,而不必管它属于哪家哪派的理论或方法。

因为对于本科生而言,各种常见的分析方法,比如社会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文化分析法,文本细读法、历史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等等,都是高深玄虚不可企及的,根本不可能正确运用,即使勉强套用,结果也是贻笑大方,还不如不用。

那么怎么办呢?其实对于本科生应考而言,尊重常识、回到常识,用普通人通常都有的生命感悟和生活常理去讲道理、去分析作品是最有效的方式。

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通常的生命感悟和生活常理其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写好了,也是文学评论写作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历史上的很多批评大家也正是用这种方式去写评论的,写出来的评论,深入浅出,普通人都能读懂。

但前些年,评论界流行套用西方各种尖新奇怪的理论方法去分析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喜欢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炮制出了一大批半通不通的洋八股,不仅普通读者读不懂,专业读者看了也不知所云,这种文风几乎成为一种流毒,近几年已经引起学术界的深刻反思。

所以,现在即使是在非常专业的批评家那里,尊重常识、回到常识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既然如此,作为专业修养基本还未成形的普通本科考生,就更没有必要去强求所谓的“理论方法”了。

因此,一篇文学评论写作应该讲清楚这几个问题:一是有什么好处(提出观点),二是好在哪里(分析作品),三是为什么好(讲清道理)。

还有三点必须要注意:

一是要善于把一部作品放到整个文学史或文学发展的传统中来衡量其价值。比如说散文,从现代以来,散文的发展就有好多流派和传统,如鲁迅式的散文(杂文),如匕首投枪,以思想性、批判性和战斗性著称,周作人式的学者散文,闲适冲淡,以知识性、趣味性著称……等等。那你评论一篇散文的时候,就应该善于把这篇散文放在这样的大背景、大传统中去,从一种比较的视野里,去评价其同异和优劣得失。这就要求写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学史修养。

二是应试的评论写作,语言上一定要有一些亮点,这是高分的重要保证。因为理论修养大家其实都差不多,阅卷人评价优劣的时候,最直接的依据其实就是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畅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如果再能有点灵性和文采,那就更好了。所以,这就要求写作者有比较好的语言修养。

三是卷面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晰,格式正确。这个道理,在任何科目中都很重要,但评论写作尤其重要。因为一篇评论至少是一千字以上的,这么多的字,如果卷面潦草,格式错乱,阅卷老师读不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二、散文应该怎么写?

这个问题涉及到散文的写作技巧,关于这个问题详解如下:

一、散文的写作技巧:

1.以小见大

散文多写零碎片段的材料,从小题中悟出大道理,显示深刻的思想内涵,抒发强烈的感。郭沫若的《杜鹃》写一寻常的鸟,但并非就鸟论鸟,而是从鸟到,指出有面杜鹃,莺受愚,不应受愚。不尽看出了鸟的习,而且引申到社会事,深入一层,立意就高了。

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必须观察敏锐,察现实,善于分析,抓住根本,时时关心社会动态,对生活有真实感。浑浑噩噩过子,对事物视若无睹,听而不闻,是写不出好的散文的。

2.善于联想

散文创作往往是作者在生活中受到一种事物的触动,怀,浮想联翩,然后构思篇。受触动的事物可以是一、一事、一景、一物,往往不完整。因此,作者要善于抓住一点,联想生发,开拓思路,这是散文构思的重要方法。

联想的基本特点是,从眼前的“此物”想到“彼物”,通过描绘,或借助类比,或取其寓意,或虚实相生,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含义。茅盾的《白杨赞》就是从自然景物联想到社会生活,从黄土高原伟岸、正直的白杨树联想到我北方不屈不挠地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

联想并非想。“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要在生活中不断观察、体会,有所积累,只要有了一定的基础,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散文。否则,中无物,是较难触发联想的。

3.创造意境

优美的散文善于将深刻的思想、深邃的哲理和强烈的感寓于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之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意”即“内”,包括思想、哲理与感;“境”即“外物”,就是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内”与“外物”的和谐统一,高度融合,就形耐寻味、感至深的艺术境界。

二、补充解释散文的创作特点:

1、文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散文是重文采的。但文采并非大量使用形容词和修饰语,可以用平常的语言,经过选择、加工、提炼、组合,使之隽永而又自然。

2、神韵。这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味趣性,它经得住推敲,受得住时间的检验。

3、潇洒。是活泼自然,从容不迫,绝不是轻佻和摆阔。

4、错综美。散文不受韵律约束,有错综的语言美,长长短短,错落有致。如丰子恺、梁实秋的散文。《雅舍小集》里的文章,很有韵味。也是对我启蒙最深的作家。

5、节奏美。散文不讲究韵律,但注意节奏,包括字音抑扬顿挫,音节长短,适当的修辞(排比对偶)句式变化等,做到节奏明快,声调悦耳,读来能朗朗上口,受到美的感染。

三、请问如何来写散文的评论?

散文的评论,可以是对散文的鉴赏、散文本身蕴涵的意义。

只要把自己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它的妙处说出来就行了,如果是要写作文的话,就写些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对喜欢的散文的原因和它的特点写出来就行了,当然也可以把自己独特的观点写出来。如果是写简短评论的话,就把它的精华之处和特色些出来就行了,要直中其要害。

四、如何写散文?

散文结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对比式结构、时间发展式结构……

1、总分式结构,是指文章先总写作者的感悟,然后再分写多个事件如何触发作者情感的。

2、并列式结构,是指在一个统一的主线下作者将多个事件或景物串联,共同表达一个集中的中心思想。

3、层进式结构,是指作者通过多个事件或景物的追忆和抒写,将思想情感层层推进,达到一个彻悟的最终目的。

4、对比式结构,是指作者在选材时选取几个相互对立的事件来对比,通过对比来突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5、时间发展式结构,多以时间的推进,事件的发展,个人情感的成熟为线索,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上的感悟。

因此,散文的组材结构不同,也就意味着散文的线索也不同,一般以“空间变化为线索”、“时间变化为线索”、“事件发展为线索”、“情感变化为线索”……第一步:触发

看见人、事、景、物,触发作者内心的心弦。

第二步:深思

由实入虚、感性到理性、联想想象,确立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感悟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自我认识、将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迸发出来。

第四步:呼应

呼应前文,人、事、景、物,要想做到“形散神聚”,前后呼应必不可少,少了呼应则给人了结构不严谨,中心不突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