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题式教学设计

主题式教学设计是基于主题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主题式教学是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材有时可以像联络教学的方式,横向编选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

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中,可以实现以下的教学目的:第一,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学习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就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第二,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这就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第三,主题式教学要求师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探讨者,这就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第四,主题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第五,主题式教学法让学生以自有的文化去解读情境,从而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六,主题式教学法可以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允许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诸上所述,无疑都是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旨相契合的。

什么是主题教学

一、选择主题

这是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前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选择主题时我会考虑:这一学期幼儿发展的总目标、这一阶段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会结合季节、节日等选择主题。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经常在游戏时扮演和表现心目中不同职业的角色,孩子也需要从小获得关于工作的概念,能够懂得尊重工作并热爱工作,同时积累成长为社会人的经验。所以我们决定开展“各行各业”这一主题活动。

二、确立主题活动目标

主题活动目标就是通过主题活动孩子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在“各行各业”这个主题中,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了解各行各业不同的工作者对社会的贡献,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各行业的资源,尊重并感谢各行各业工作的人;了解不同职业的差异,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等。

三、确立具体活动目标

在确立具体的活动目标时我们是围绕有关“各行各业”这一核心经验来的,目标涉及到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各个领域,且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目标一经确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随着咱们的活动推进而有所调整,这种思考也凸现了教育目标的发展性。这将在后面的《逛超市》例子中谈到。

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动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可以学习与主体相关的各种知识,不仅局限于相关教材资料,还能够打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隔阂。同时,科学的主题式教学能够合理的设计教学活动,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

一、教师在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中应该遵循的观念

1.认清主体,营造良好氛围教师一定要能够清楚地认知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要一味地靠“讲课”去打动学生,这样明显是不科学的,教师要能够让学生自发性的参与到数学探索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之中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和解决自己的困惑。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好奇转变为实际应用的能力。2.教师要能够塑造正确的学生观笔者发现,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想要完全融合主题教学模式,那么必然是需要教师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教学身份,正确的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讨。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教材之中,有关于直角坐标系的讲解,教师可以针对于直角坐标系提出一些简单的探索问题,比如说四个象限的坐标如何确定,单纯的数字确定可以么?我们如何区分这四个象限之间的的关系,并且通过坐标值能够一眼看出象限?那么学生在把这两个简单的问题解决了以后,教师就可以慢慢的加深难度,比如说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从而慢慢地引导学生去探索,顺理成章的也就促进了下一个二元一次课程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十分连贯并且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题式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主题式教学需要完全依靠教材内容和教材知识点,教师一定要能够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研究教材的顺序关系,教材的章节联系去慢慢的设计或者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探索和发掘知识。刚刚所说的坐标系与二元一次方程就是一个很好的顺承关系,坐标系能够帮助二元一次方程做出解释。那么在教材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知识点。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人教版教学之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合理的思考游戏:在本城市里面,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可以领取80元的社会补助金来保证老人们生活,并且无子女的可以每个月多加70元,政府需要拿出9000元进行补助,那么由此老师给出了80A+150B=9000的方程,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个方程和我们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呢?A,B又分别可能有哪些结果呢?那么同学可能会在这个问题之中出现几个情况,学生可能会不注意利用整数求值,第二个一个一个代算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其实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这个关系是否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之中构建出来,再去找一下整数坐标。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轻而易举的解决了。2.差异教学,不做同等要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其实是不同的。相比较于优等生,教师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成绩中等或者是成绩稍差的学生身上,因为这一部分学生其实并不是学不起来,很有可能是因为学习信心没有建立起来。对此,教师要能够认知到知识应用的差异,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中组建小组进行讨论,让优等学生带着成绩略微差的学生去思考,进行六人或者是五个人的小组讨论,并且将这几个小组进行班级内部的“PK”以平均分来决定小组之间的优异,对于前面的小组进行小红花奖励。主题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活跃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气氛,适度缓解学生中考的压力,让学生在一个轻快的环境之中去汲取更多的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去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并及时的进行引导和答疑,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华伟,徐章韬.教育数学:缘起、旨趣、现状和意蕴[J].数学教育学报,2015(04)

[2]李苹芳,朱华伟.初等数学新体系的教学实验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