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戏》的体载是( )选自( )的小说集( )在绍兴,社戏是( )
《社戏》的体裁是(散文),选自(鲁迅 )的小说集( 呐喊)在绍兴,社戏是指(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的戏)。
二、社戏选自什么书
社戏选自呐喊这本书。
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内容简介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地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
三、《社戏》选自鲁迅散文集中的哪个名作
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表现了“我”对童年一段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四、社戏选自什么小说集 社戏谁写的呢
1、《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2、《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3、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五、社戏选自什么小说集
《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作者用第一人称写“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全文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在文学创作、思想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等等。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作品写到在北京看戏的时候,说那是“倒数上去二十年中”的事。从作品发表时算起,倒数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如刚刚经过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
鲁迅于1902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留学于日本,1909年至1911年年底先后任教于杭州、绍兴。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于1912年1日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此,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和支持,并应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部员,后随教育部迁北京。
十月革命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暴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于是用笔起来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的号召。表现了鲜明的革命者的立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表了小说《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