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真定府管辖区域
真定府,中国古代著名的行政中心之一。五代唐改镇州置,其后省复多变。宋治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井陉、元氏、栾城、藁城、新乐、行唐、阜平之间地。为真定府路治。宋、金时为河北西路治。元改为真定路,明洪武初复为府。辖境东部扩至今定州、深州及南宫等市境。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为正定府。
二、真定府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真定府的历史由来
1、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意即真正安定),属恒山郡。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分常山郡北部置真定国,真定属之。
2、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废真定国,将真定县划归常山国管辖。
3、三国时,真定县属魏国常山郡。晋时,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县移至真定县(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村)。
4、北魏天兴元年(398年)把郡治所移至安乐垒(今正定县城),真定为属县。
5、北齐时(550-577年)治所曾一度移回到滹沱河南的真定城(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村)。
6、北周宣政元年(578年)从定州、常山郡各分出一部兼置恒州,治真定县。隋开皇初废郡,存恒州、真定县;开皇十六年(596年)真定县直属恒州仍为州治;大业元年(元605年)改恒州为恒山郡,治真定县。
7、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恒山郡为恒州,治所石邑(今石家庄市振头附近),真定为属县;武德四年(621年)徙恒州治真定;武后载初元年(689年)改真定为中山县;神龙元年(705年)复真定县;开元十四年(726年)在恒州恒阳城置恒阳军;天宝元年(元742年)废恒州为常山郡,治真定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恒州,属河北道常山郡,治真定县;宝应元年(762年)置成德军于恒州;兴元元年(784年)以恒州为大都督府;元和十五年(820)为避穆宗李恒名讳,改恒州为镇州。
8、五代后梁时仍为镇州,治真定县;后唐长光元年(923年)改镇州为北都,同年又复为镇州;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升镇州为真定府;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复名恒州,改成德军为顺国军;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又改恒州为镇州,顺国军复为成德军;契丹号为中京;后汉乾佑元年(948年)为镇州,又升真定府;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又改为镇州。宋庆历八年(1048年)废镇州置真定府路,统真定府和五州及真定等九县。真定县均为治所。金袭之。
9、元初改为真定路,辖一府五州及真定等九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真定路为真定府,辖五州及真定等27县。清顺治元年(1644年)属直隶省。真定县均为治所。
10、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县为正定县。即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三、请问:明朝时期:直隶真定府枣强县武遂乡 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明代,枣强属北直隶(京师)真定府冀州。
而枣强县就是现在的枣强县。
现在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南端,属于河北省衡水市。
枣强县辖26个乡镇,其中6个镇、20个乡,6镇为枣强镇、大营镇、恩察镇、加会镇、马屯镇、肖张镇,20个乡为吉利乡、康马乡、门庄乡、滕村乡、孟屯乡、宅城乡、张秀屯乡、崔庄乡、卷子乡、娄子乡、张米乡、石村乡、金子乡、新屯乡、王均乡、唐林乡、流常乡、王常乡、臣赞乡、吉科乡。
武遂乡这个称谓,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具体在现在的什么位置,还需要更具体的信息,比如距离县城的位置,或者什么庙、什么塔这样的地标建筑了。
四、真定府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真定府,石家庄市正定县古称。后唐改镇州置;宋治真定,为河北西路路治;元改为真定路;明洪武初复为府;清雍正元年(1723年)为避胤禛讳改为正定府。
正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都是郡、州、路、府治所。正定县前身为真定县,最初为鲜虞国都城,后为中山国都城,建县始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的东垣县,“真定”一名始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最终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为正定县。县城内建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素有“古建艺术宝库”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