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武安君有几个?
历史上武安君有三个,分别是:
1、白起: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2、李牧: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
3、苏秦:
战国时期,苏秦为合纵长,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之后出使六国,并佩六国相印,采用合纵策略使山东六国与秦国对峙。
二、武安君有几个
历史上总共有四个武安君,分别是白起,李牧,项燕,苏秦。
1、秦国名将白起数立战功,秦封其为武安君为先。《史记正义》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2、战国时期李牧多次击退攻打赵秦军,赵王曾经称李牧为他的白起,所以赵惠王封李牧为赵武安君。
3、南方楚国名将项燕,曾击败名将李信,大挫秦师。
4、战国时代的另一个武安君是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苏秦为合纵长,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之后出使六国,并且佩六国相印,采用合纵的策略使山东六国与秦国对峙。
三、历史上总共有几个武安君?
战国时期有三位武安君,分别是赵苏秦、秦白起、赵李牧。最著名的武安君自然是白起了。
关于秦国白起“武安君”的由来。《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楚王走。周君来。王与楚王会襄陵。白起为武安君。”张守节《史记正义》认为“武安君”得名由来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却接着说明战国武安“故城在(潞)(洺)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七国时赵邑,即赵奢救阏与处也。”这里仿佛说白起武安君既有封号,也有封地,封地不在白起所拔楚地附近,却在不属于秦国国土的赵国武安。诸祖耿《战国策》注引崔适曰:“秦亦以是明封白起,但有名号耳,无封邑”,又“白起为武安君是名号侯之滥觞也,无封邑但有名号而已”。
至于苏秦、李牧的“武安君”封号及封地,与赵国或赵武安有着密切关系。《战国策》卷三:“(苏秦)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言,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诸祖耿注:“赵先以封苏秦,后又以封李牧。”“苏秦封武安君,盖其食邑也。”苏秦的封君不临土不治民,只是收取税赋,如同一般官僚的禄田。李牧的武安君名号才是实至名归的,是既有封君,又有封地。
汉高祖刘邦曾与群臣评论三个武安君,到底谁更贤明?高皇帝谓群臣曰:“吾少也贱,尝习于战国而未竟也。夫三武安君敦贤?”
高帝身边的辩士陆贾称赞了武安君苏秦,陆贾称赞苏秦以三寸之舌,不假尺棰寸兵而西胁秦。舞阳侯樊哙则不认同陆贾的说法,他赞扬的是白起,樊哙称赞白起战功丰硕,认为自蚩由以还,未有如此战绩。季布则赞扬了李牧,季布称赞李牧率领当时赵国弱兵,北摧胡人,西遏强秦,扭转局势,反弱为强。
三个武安君在历史上各有开创建树之功,陆贾、樊哙、季布三人也皆就自己的特长与境遇发论,难分高下。高帝最后赞赏季布的看法:“善夫!季将军之言,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