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古诗中写出了重阳节的习俗?
可以这样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古诗中只要是写“重阳节”的,都会写到重阳节的习俗。特别是唐宋时期的诗歌中,以歌咏重阳节为主题的诗歌俯拾即是。有的以“重阳节”命题,有的以“九月九日”命题,有的直接就用“九日”。
下面从唐代诗歌中列举数例来说明,一是因为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高峰,二是因为唐诗中写重阳节的习俗最为全面,由此我们可以窥斑见豹。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佳节思乡诗。前两句写自己独在异乡,佳节思亲,后两句设想家乡九日登高之游,兄弟中缺少一人。诗中写到了“插茱萸”“登高”的习俗。
李白的《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诗中看似只写了“龙山饮酒”,实际上还暗含“赏菊花”的习俗。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在饮酒之际,也就顺便欣赏了菊花,就是诗中所说的“黄花笑逐臣”。
孟浩然的《九日得新字》
初九未成句,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这首诗写到了三种习俗:“登高”——登高闻古事;“饮酒”——载酒访幽人;“佩茱萸”——茱萸正可佩。
李颀的《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庵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这首诗中的“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句子,意思是:菊花酒能够避邪,重阳糕中飘着茱萸的香味。其中写到了好几种重阳节的习俗: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用茱萸辟邪。
上官婉儿的《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这首诗写到了“却邪萸入佩”,写出了重阳节佩戴茱萸以祛邪的习俗;从题目中的“上菊花寿酒”,与诗中的“献寿菊传杯”,都写出了饮菊花酒的习俗。
王勃的《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这首诗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事融入诗中。诗中的“若个”是“哪一个的意思”。“陶家”就是指陶渊明。陶渊明喜爱喝酒,有一次陶渊明要去庐山,有一个叫王弘的人得知了这一消息后,就在去庐山的半路上摆上了好酒,陶渊明见酒就喝,连庐山都忘了去,王弘因此与陶渊明结识。之后,王弘便经常给陶渊明送酒。
这首《九日》就是化用了这个故事,诗中写“菊花”“送酒”“陶家”都是在借陶渊明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辞官归隐的向往之情。
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重阳节的赏花、饮酒等活动,但从中却隐含了赏菊花、饮酒等习俗,可以说是间接写到了重阳节的习俗。
宋之问的《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诗中“仙杯还泛菊”写到了登高与饮菊花酒的习俗。“泛菊”就是指重阳登高并饮菊花酒的活动。岑参也用过这个说法“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下面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找找下面诗歌中包含哪些重阳节的习俗——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欧阳詹)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九日登高(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白居易)
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刘长卿)
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风景同前古,云山满上游。
苍苍来暮雨,淼淼逐寒流。今日关中事,萧何共尔忧。
旅中过重阳(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九日广陵同陈十五先辈登高怀林十二先辈(欧阳詹)
客路重阳日,登高寄上楼。风烟今令节,台阁古雄州。 泛菊聊斟酒,持萸懒插头。情人共惆怅,良久不同游。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欧阳詹)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九日题涂溪(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孟浩然)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九日(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重阳日即事(赵嘏)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重阳节风俗相关诗句
一、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3、《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二、重阳节涉及的节日风俗
4、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5、九皇会
古时在中国广东、江苏、浙江、云南等地,均于农历九月一日至九日连续九天盛行礼斗之俗,谓之九皇会。九皇会源于对星斗崇拜。
6、享宴祈寿
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7、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
8、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9、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10、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
描写重阳节习俗的诗句
描写重阳节习俗的诗句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杜牧是悲伤、消极的,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他说:尘世烦忧,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成为唐诗名句,许多诗人如苏轼、朱熹等都借用过杜牧的诗意。
《唐诗绎》:通体浑灏流转,挥洒自然,犹见盛唐风格。
如觉不满,即时转台,无谓日日抱怨。世界那么大,一定有更好的人与事,正在等待如此可爱的你去追求。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这首诗。
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写登高旅况,情中想情,境中构境,不求刻画,自觉深微,当与杜审言《渡湘江》诗并美。
重阳佳节,思念倾泄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重阳节习俗的诗句?
诗句: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6、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7、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____郑谷《菊》
8、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9、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____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习俗: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有六大习俗包括:赏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纸鹞,饮菊酒,吃重阳糕。
重阳节习俗的两句诗是什么?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表现重阳节欣赏菊花,登高的习俗。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