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性细胞高是怎么回事儿?

中性细胞高就是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正常成年人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是50%-70%,超过70%就是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有多种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有:一、急性感染引起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急性感染尤其是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会出现异常的增高,如化脓性阑尾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以及皮肤化脓性感染等等,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异常增高二、机体急性损伤的时候,比如严重的烧伤、大手术以及严重的创伤等等,中性粒细胞比例都会出现异常的增高。三、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等,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异常增高的情况,这些疾病除了中性粒细胞异常增高,往往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通过血常规来检测中性粒细胞数偏高,主要常见于一些原因,可见于细菌感染所导致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的肺部感染、阻塞性肺炎以及比较严重的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也见于由于烧伤、烫伤、急性胃肠炎、严重的呕吐、腹泻导致严重的脱水状态。可见于心肌梗塞以及人体受到惊吓、重大的精神压力、重大的身体创伤而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状态。

二、中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到医院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偏高,那么中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呢?

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白细胞的分类之一,中性粒细胞偏高是通过检测血常规来明确其在血液的数量偏高。临床上可见于一些原因所导致,常见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的肺部感染、阻塞性肺炎以及比较严重的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也见于由于烧伤、烫伤急性胃肠炎、严重的腹泻导致的严重的脱水,也见于心肌梗塞。人体受到惊吓,大的精神压力或者重大的身体的创伤而引起的应急状态。

通常细菌感染是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最常见原因,包括化脓性球菌和一些杆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全身性感染较局限性感染、重症感染较轻症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

三、中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具有吞噬杀菌功能,那么在化验单上显示中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中性粒细胞偏高的原因,欢迎阅读。

中性粒细胞偏高的原因

1、急性溶血导致中性粒细胞偏高

红细胞大量破坏、红细胞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备池中粒细胞释放。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导致中性粒细胞偏高

如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血管栓塞(如心肌梗死和肺梗死等)。在12~36h内WBC增高,达l0×10 9/L以上,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高。

3、恶性肿瘤导致中性粒细胞偏高

如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WBC持续增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主要机制为:肿瘤组织坏死分解产物刺激骨髓粒细胞释放;某些肿瘤细胞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

4、急性中毒导致中性粒细胞偏高

外源性中毒(如化学物质、汞、铅、安眠药、昆虫毒、蛇毒、毒蕈等)、内源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内分泌疾病危象等)。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高为主。

5、感冒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如果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高,说明是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低,淋巴细胞百分比高,则是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则可能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细菌感染。当然,这是基本判断方法,具体情况还需医生确定。

中性粒细胞比率正常值

粒细胞分类包括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细胞,粒细胞比率是100%,其中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细胞各占多少。所以粒细胞比率指的是各种细胞所占比率,是整体概念。在疾病诊断中是完整的数据。而中性粒细胞比率,是单指其在全部粒细胞中的比率,是单个概念。没有提示其它两种细胞各占多少比率。在疾病诊断中是不完整的数据。

中性粒细胞比率48.7(正常值为50-70),淋巴细胞比率41.8(正常为值为20-40),嗜碱性细胞比率1.6(正常为值为0-1)。

中性粒细胞是血常规化验其中的一项,一般情况下此项升高分为几种情况。一是体内有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伴中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根据病情采用对症的抗生素治疗。另一种情况是体内有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不高或者略高于正常伴中性粒细胞也略高于正常,但是这种情况中淋巴细胞多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采用抗病毒治疗,但是在病毒感染的后期,由于继发细菌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会异常升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机体有过敏的时候,中性粒细胞略高伴嗜酸性细胞异常增高,如果在后期继发细菌性感染,也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异常升高。

中性粒细胞偏低怎么办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体内特殊的白细胞,它是机体抵御感染入侵因子的第一道防线。这些入侵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当体内白细胞数量或中性粒细胞数量低于某一水平时(小于1500/mm‘或750/mm3)就是所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长效干扰素比每周三次的干扰素更容易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虽然出现严重感染等并发症不常见,采取手段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者在出现后想办法逆转它还是很重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非洲裔美国人比白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