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目前基尼系数是几?
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发布,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低于2013年的0.473,反应国内居民贫富差距有缩小趋势。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实际增长9.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5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
中国基尼系数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2013年0.473,呈逐步回落趋势。()
【知识延伸】(来自百度百科)
基尼系数,是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长久以来,人们错误的把这个指标归到基尼名下,但1964年,赫希曼在AER发表了一页纸的澄清文字,标题是“the paternity of an index”(一项指标的父权认证)。据此,我们得知,基尼系数并非基尼发明的,也不是赫芬道尔重新发明的,而是赫希曼发明的。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二、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是多少?
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
年0.491。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2013年0.473
三、中国基尼指数是多少?
到2021年中国基尼系数约为0.47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自2000年越过0.4警戒线,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0.465。此后,国家统计局停止在中国发布基尼系数。此后,基尼系数大多由经济学家估计。中国社科院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基尼系数达到0.496,到2021年中国基尼系数下降,约为0.472。
基尼指数是指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最多为“1”,至少为“0”。基尼系数越接近 0,收入分配越趋于平均。国际上,收入低于0.2为绝对平均,收入在0.2-0.3之间为相对平均; 0.3-0.4算是比较合理的收入; 0.4-0.5 被视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5以上时,说明收入差距较大。
拓展资料:
1、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从1994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1999年除外),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超过2004年的0.465。此后,国家统计局将不再公布我国的基尼系数。此后,基尼系数大多由经济学家估计。据中国社科院报道,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的两位研究人员判断中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超过了0.5。基尼指数是指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
2、基尼系数最多为“1”,至少为“0”。基尼系数越接近 0,收入分配越趋于平均。没有国际组织或教科书给出最合适的基尼系数标准。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时,居民收入过于平均,在0.2-0.3之间更平均,在0.3-0.4之间更合理,差距过大。介于0.4-0.5之间,大于0.5时差距很大。基尼指数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和社会学家科拉多基尼 (Corrado Gini) 于 1912 年首次提出。基尼系数最多为“1”,至少为“0”。基尼系数越接近 0,收入分配越趋于平均。没有国际组织或教科书给出最合适的基尼系数标准。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时,居民收入过于平均,在0.2-0.3之间更平均,在0.3-0.4之间更合理,差距过大。介于0.4-0.5之间,大于0.5时差距很大。
3、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Hirschman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了一个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用a除以(a+b)的商表示程度的不平等。该值称为基尼系数或洛伦兹系数。如果a为零,则基尼系数为零,说明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 B 为零,则系数为 1,表明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收入分配越趋于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相反,收入分配越趋于不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四、2021年我国基尼系数是什么?
中国基尼系数2021年在基尼系数在0.2033~0.3374之间波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保持着上升趋势,在当前收入分配政策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构建ARMA模型可以发现,我国基尼系数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并在2020年达到0.568。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组织或教科书给出最适合的基尼系数标准。但有不少人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时,居民收入过于平均,0.2-0.3之间时较为平均,0.3-0.4之间时比较合理,0.4-0.5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差距悬殊。
超过警戒线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15,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
五、中国基尼系数是多少?
0.5左右。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1994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除1999年),并总体趋势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此后,国家统计局不再公布国内的基尼系数。此后的基尼系数大都是经济学者的估计。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中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
拓展资料: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国内外所有经济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_枋导适杖敕峙淝吆褪杖敕峙渚云降惹咧涞拿婊_,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_飧鍪当怀莆嵯凳虺坡迓状南凳_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_绻_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_孟凳稍诹愫1之间取任何值。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_凳苍酱蟆_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_瞎泄刈橹娑ǎ喝舻陀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六、我国基尼系数是多少?
2022年我国基尼系数到达了0.48,以可统计的城乡收入差距为例,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6396元。
其实,在2011-2015年期间,我国的基尼系数有一定回落的迹象。但是,据最新消息称,官方人员透露,在2016-2022期间,中国的基尼系数出现了反弹,并没有延续前几年回落的态势,并且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世界中上水平。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因为中等偏下和中等收入户收入的增速缓慢,所以这才导致基尼系数开始攀升。此人也表示,接下来要制定专门的规划,来实现中产阶级的收入倍增。
城镇失业率8.05%
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7月中国城镇整体失业率为8.0%。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城镇劳动力人口为34624万人,由此推断我国2011年7月失业人数超过2770万人。
报告称,由于“下岗浪潮”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老年人失业率更高,51-55岁劳动者失业率高达16.4%。
而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21-25岁城镇劳动者中,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失业率为16.4%,远高于其他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
就目前受到高度关注的“农民工”群体,其整体失业率只有3.4%,大大低于城镇户籍劳动者的失业率,后者高达11.2%。同时,由于农村后续劳动力的供给有限,“民工荒”现象将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