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专业社会工作 求解答
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为学科基础,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为案主(client)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案主解决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帮助案主重塑自信,走向社会正轨。
自己百度百科查!
二、行政性社会工作和专业性社会工作区别
其实,这个课题在2008年开展专业社会工作试点以来,一直牵动着大家的思考。过去几十年,我国一直应用行政性手段,由政府或者国营、集体企业,以及农村集体经济单位来履行服务功能,而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这种格局,许多涉及个人的福利性事务被从“单位”释放出来了,政府保留了社会救助等福利性社会保障,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保险类社会保障,开启了社会与个人共同担责的模式。这样,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个人承担的社会服务开始共存。紧接着,政府又开始了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政府转移职能开始启动,多元社会治理模式开始形成,这就使得社会组织得以蓬勃发展,与政府、企业共同构成了社会治理的“三驾马车”,政府承担的行政性服务、公共服务与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服务交织在一起。
而在社会组织兴旺发展中,一种以“专业社会工作”为核心竞争力与标志的社会服务机构(大家平时习惯称为社会工作机构,或社工机构),成为主力,尤其是在民政领域,面对民生问题,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农村留守人员、优抚安置对象和老年群体,提供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力提升、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服务;在司法领域、公安领域,提供矫正服务;在教育领域,提供发展性服务,等等。
作为一类新兴的社会服务机构,以及“社工”作为一个新的职业类型,在实践中,因为与政府承担的服务,在对象上是基本一致的;在服务内容、服务资源利用等方面,又有交叉。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服务机构,都希望把职能进一步厘清,把“转移的职能”剥离,把交叉的工作分工与合作弄清。
目前,在政府这方面,一直在推动其公共服务领域应用专业社会工作。从目前各地的实践看,有两种情形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是政府内部调整,一种是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合作。前一种,目前大致有三种做法,一是直接设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岗位,二是增设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三是在现有服务性岗位上应用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后一种,则是用公开招投标、委托、公益创投等方式,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者转移、委托事项,或者实行资金扶持,或者进行发展培育。而在后一种方式中,创新了许多服务载体,即建立了许多区别于传统的敬老院、养老院、福利院等社会服务设施的综合服务平台,比如属于直接服务群众的广州市各镇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属于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有政策研究、民情了解、社会组织培育等功能)的佛山南海区各镇街创益中心,也有像中山市这样建立完整“三级体系”的,即在市一级建立“中国社会创新(中山)基地”,在镇区一级建立“全民公益园”和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以及小榄镇在15个社区均建立“社区公益服务中心”。
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无论是从各自主体(政府、社会组织),还是方法与技术应用来说,因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科学地做好“分”与“合”,有分工,有合作,有融合,恐怕是极为需要的。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
1、专业熏陶。之前申报项目的时候有位老师说:你这本科加上硕士的学历,就是最大的专业性了,对方要是觉得这个不专业,那就是他不懂!答主当时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从这个问题的迷茫中出来了,后来思考这句话的意思,六年的学习过程是积淀和熏陶,代表了在社会工作领域的深耕、专精。六年也是专业的浸泡,这是和志愿者不同的。
2、伦理原则。社会工作是伦理价值观的实践(虽然说目前国内非常少有提到,而且国内还没有很好的伦理守则出现)在每个决定当中都体现着伦理抉择,每个行动背后是伦理与价值观的支持。志愿者大多是工作守则,奉献爱心,通过志愿者的爱来进行工作。二者的区别是伦理价值观更具有约束力,爱心是好事但容易过犹不及。
3、能力不同。答主觉得能力可以分为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基础能力包括了沟通、写作、组织等等这样比较通用的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在社会工作领域包括了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等等,当然不同学科的专业能力不同。假设社工和资深志愿者的基础能力是相同的,那么不一样的就是专业能力了。
4、职业性。社会工作是一个职业,是一个工作,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工作换取报酬维持正常生活;志愿服务是一个奉献爱心帮助别人的活动,志愿者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免费提供自己的时间、精力,开展义务的工作。
四、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社会工作
编辑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性质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同时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是一个全方面服务社会的公益性质工作。
五、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呢?请就对此问题, 谈谈你的看法。
专业性体现在一次为职业,进行专门深入研究,要做好,就要基于普遍的了解实际之上,去进行分析思考,看怎么做好,发现问题,拿出措施,有自己见解,有自己主张,认真完成这项工作,因喜欢这个职业而做,社会需要众多不同的职业,这样社会才能运转,社会才精彩,履行好自己职责,注意学习,总结。
承担的使命是:(1)社会使命:“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2)专业使命:“助人自助”,即或为处于困境中的个人、家庭、群体、社区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援;或通过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通过扮演引导者角色、专家的角色、社会治疗角色、计划者角色等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并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缓解由于竞争、压力产生的紧张及冲突。
简介:
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应具备的条件有:(1)除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2)应能熟练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六、什么是社会工作专业?包括哪些?
社会工作专业 就是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社会工作专业就业方向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选择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
2、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
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毕业生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
3、社会工作专业专业涵义:
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助人自助;
社会工作的道德准则:公正、爱心、守信、奉献;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有困难的(贫的、弱的、病的、残的、惑的、心智失常的)个人、家庭、社区、群体;
社会工作的职责: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政策,维护受助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的范围: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就业服务、社区管理与服务、家庭婚姻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心理道德辅导、基本权益维护等;
社会工作的方法: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工作等方法,使受助群体和个人摆脱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障碍和困境,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社会工作的功能: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