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德威克是如何发现“中子”的?
1932年2月,当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读到约里奥·居里夫妇关于“用a粒子轰击铍会产生穿透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的论文时,敏锐地觉察到用强γ射线的康普顿效应解释这种现象是不对的查德威克重复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实验,并且先后用这种射线辐照轻重不同的几种元素,结果证实这种射线确实不是γ射线:因为密度越小的物质越容易吸收它,而不像γ射线那样容易被密度大的物质吸收;而且,当这种射线轰击氢原子核时,会被反弹回来,说明它是具有一定质量的中性粒子流。查德威克通过测定反冲核的动量,再利用动量守恒定律,估算出其质量几乎与质子的相同。至此,查德威克把直观认识、逻辑思维和实验研究结合起来,大胆地指出这种铍辐射就是卢瑟福曾预言而他自己寻觅已久的“中子”。1932年2月17日,查德威克宣布发现“中子”。
中子是在什么时候发现的?
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是1932年B.查德威克用a粒子轰击的实验中发现,并根据E?卢瑟福的建议命名的。中子电中性,其质量为1.6749286×10^27千克(939.56563兆电子伏特),比质子的质量稍大。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就不可能构成除氢之外的其他元素。在轻核中含有几乎相等数目的中子和质子;在重核中,中子数则大于质子数对于一定质子数的核,中子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取几种不同的值,形成一个元素的不同同位素。
中子由谁发现
中子是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于1932年发现的。
中子是一种电中性的粒子,具有与质子大约相同的质量。中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底夸克和一个顶夸克构成。 绝大多数的原子核都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仅有一种氢原子的同位素例外,它由一个质子构成)。在原子核外,中子性质不稳定,半衰期为15分钟。中子衰变时释放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而成为质子。同样的衰变过程在一些原子核中也存在。原子核中的中子和质子可以通过吸收和释放π介子互相转换。
中子是谁发现的
中子是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于1932年发现的.中子是一种电中性的粒子,具有与质子大约相同的质量.中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底夸克和一个顶夸克构成.绝大多数的原子核都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仅有...
是谁发现了中子,快
1935年诺贝尔学奖
查德威克
——中子的发现
查德威克
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利物浦的查德威克(Sir
James
Chadwick
,1891-1974),以表彰他发现了中子。
中子的发现具有深远的影响。由此引起了一系列后果:第一是为核模型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苏联物理学家伊万宁科(D.Ivanenko)
据此首先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理论;其次是激发了一系列新课题的研究,引起一连串的新发现;第三是找到了核能实际应用的途径。用中子作为炮弹轰击原子核,比?粒子有很大的威力。因为他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原子核的大门。
中子是什么,是谁发现的它,它的寿命到底有多长?
在1932年的时候,被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发现的,寿命具有15分钟。
质子和中子这两种粒子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在一起的时候会形成原子核,组成了我们们平常所看到的一些物质。 说到中子各个方面的属性,人们可能会感到比较陌生。但是提起黑洞,你就会觉得有点熟悉的味道了。不错,部分中子星由中子构成,中子星与黑洞在宇宙中是比较特殊的两个天体存在,以其巨大的质量与引力而闻名,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重量级的嘉宾” 黑洞之所以称她为黑洞,主要是因为黑洞的引力异常巨大,任何想接近或者靠近他的物体和物质都会被吸收进去,连光都无法逃脱他的“魔掌”所以人们习惯的把他称为“黑洞”。说他特殊,他还真有比较特殊的地方,根据科学研究,黑洞是一个时空区域,在他的最外侧是光从黑洞内部向外部所能达到的最远的距离,这个概念的边界在科学上被称之为“事件视界”。它好像像一个单向的膜一样,物质只能穿过视界从外部到达内部,但是物质只能是有趣去无回,不能从黑洞里面出来,换句话呢,意思就是,黑洞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只存在内部,不存在外部这个特殊的现象。什么是中子星,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以外,在目前人类已知的天体中,密度最大的天体,同时他也具有非常高的磁场强度,甚至比地球磁极的磁场强度还要大,黑洞几乎包含中子星所具有的一切特性,中子星有着异常强的磁场强度,也有着非常强的引力,但是在黑洞面前,他的磁场强度和强大的引力在黑洞面前只能甘居第二。
中子星除了由中子构成以外,超新星爆发也可能孕育出中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