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金现在属于哪个国家

锡金(Sikkim,古称哲孟雄)是印度的一个内陆邦,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东面与不丹毗邻,西面与尼泊尔接壤,北面与中国西藏交界,南面与印度西孟加拉邦邻接全境西、北、东三面被高山围绕,如马蹄形。

该邦原为独立的世袭君主国-锡金王国,在印度的主导下全民投票被印度吞并,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居民多为尼泊尔族人,多信奉婆罗门教和佛教。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面与西藏接壤,东面与不丹接壤,西面是尼泊尔,南面则与印度西孟加拉邦相邻。其人口约60万。

图中是哪些国家的国旗?

上:1.由于颜色黑白看不清(巴哈马,巴勒斯坦,苏丹都有可能)2.巴西 3.圣卢西亚

中:1.以色列 2.奥运五环旗 3.可能是锡金(现在已经成为印度一个邦)

下:1.不清楚 2.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3.可能是秘鲁(中间不是很像)

消失的邻国“锡金”现状,带你看看一个真实的锡金

1、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北面是中国西藏,东面是不丹,西面是尼泊尔。多山地且地势较高,几乎都在海拔1500米以上,总人口约72万。

2、现在的锡金属于印度的一个邦,早前被英国入侵成为“保护国”,英国退出后,又马上被印度吞并。

3、锡金的民族构成是传统居民:绒巴族(亦是:雷布查人,叫法不同),王室所在的锡金族(菩提亚人),以及尼泊尔人,印度移民等。

4、 历史 上锡金是吐蕃的一部分,绒巴族是最早的锡金居民,锡金族的祖先来自我国西藏的康巴地区,他们都是我国藏人的分支后裔,与藏人渊源极深,风俗习惯、信仰各方面都是一样的。

5、但是想不到的是,在锡金人口最多的居然是尼泊尔人,他们多数是后来大量移民到此,人口比例已占到75%,锡金其他各族已经沦为少数民族。

6、为什么在锡金有那么多尼泊尔移民?则要问问英国。他们入侵尼泊尔后,便鼓励大批尼泊尔人来此开发生产,从事林业伐木工作。

7、一个并不大的地方,却有着11种语言,除了官方语言英语,还有尼泊尔、雷布查语、不丹语,以及其他少数族裔的方言。

8、向来被称为“山顶王国”,因为他们几乎是被喜马拉雅山脉环绕的,比较著名的有 - 干城章嘉峰,有5个峰顶簇拥,是世界第三高峰。

9、首府甘托克,其实就是“山顶”的意思。城市建在山上,海拔1700米,这里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称为城市,因为大部分都是原生态的农村特色,人口三万多人,依山而建,更像是村镇。

10、因为尼泊尔族人数众多,印度教在当地颇为流行(尼泊尔人多信印度教);但正宗的锡金族人是信仰藏传佛教,佛教才是锡金的精髓所在,甘托克人也有和我国蒙、藏族类似的“献哈达”的习俗。

11、冬巴酒是这里的特色佳酿,是用粟米酿制而成,放在竹筒做成的容器内,喝的时候用专门制作的竹滤管,这样就能自由吸取,而不会喝到米粒。

12、地处山区,森林是这里最大的资源和依赖,锡金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林业,那里的木材品质较好,很适合造木浆。同时水力资源丰富,适合建造水电站,整个锡金邦的各种规模水电站共21座。

13、在甘托克,乃至整个锡金邦,人们都很喜欢种植小豆蔻,事实上锡金是主要的小豆蔻产区之一,产量放在全球范畴都是算蛮高的。

14、工业上,几乎没有什么发展,仅能制造火柴、肥皂等生活用品,无法自行生产更多的消费商品,更别说重工业方面的发展。

15、据说在锡金有很多甘地雕像,此言非虚,在甘托克的大街上就能看到,而且有不少游人合影。

16、锡金邦的经济现状,就整个印度各邦而言,可以说是最富裕的邦之一,但这种人均GDP的富裕跟锡金面积小、人口少有很大关系。

17、我国直到2005年才正式承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地图上不再将锡金标注为国家,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放弃承认锡金国家主权地位的。

18、锡金邦非常封闭,现在短视频如此风靡,也很难看到锡金的生活影像,因为即使是 旅游 去往那里,也需要到印度后再申请通行证,而中国公民,如果要到那里去 旅游 ,几乎是不可能。

19、印度不仅对锡金邦“管得紧”,更是软硬兼施;因为担心锡金会脱离出去,于是每年都会给出一笔数目可观的补贴。

20、我国的乃堆拉山口,曾是连接我国亚东和锡金甘托克的重要商贸通道,也是当年繁盛的“茶马古道”的一部分。现今因为印度方面的原因,边贸发展已经停滞。

21、锡金末代国王,自从王国被印度吞并后,就一直流亡美国;而且,末代王后也是个美国女人。

哪个国家的国旗有舵轮图形

你说的是这个国旗吧?

锡金王国国旗

这不是舵轮,是“法 轮”。这是前锡金王国的国旗,锡金国旗地为白色,四周有红色宽边,旗面中央是一个法论。锡金被称为“山顶王国”,国旗四周的红边象征这个国家周围由巍峨雄壮、起伏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环绕;法论是佛教的圣物,既表示锡金是一个笃信佛教的国家,又象征世间万物轮转相传,繁荣进步。

锡金王国,是1642年至1975年间存在的一个独立君主制国家。由世袭的却嘉(国王)统治。1861年成为英国保护国,1950年又成为印度保护国。

锡金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75年正式被印度吞并,成为印度的一个邦。第12代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流亡美国,并于1982年在纽约逝世。

2003年,世界上最后一个承认锡金为主权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弃了对锡金主权的承认,目前锡金王室已不被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承认。

锡金王国国旗之一

锡金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面,与我国西藏接壤,南面与印度邻接。这片土地并不贫瘠,除北部边境外,其他地区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光照充足,生产水稻、苹果、茶等农作物可谓富庶之地。早在13世纪锡金就已经建国,历史上锡金曾经是清朝的藩属国。

在中国古籍中,称锡金为哲孟雄。尼泊尔人移居于此称之为新地方,早期西藏移民称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

l7世纪建立锡金王国问,成为世袭君主国。

1890年锡金沦为英国的保护国。英国人曾在 这里进行长期的殖民统治。

上个世纪70年代锡金面积7千1百平方公里人口31万多人。75%为尼泊尔族,其余为锡金族和雷布查族等,信奉喇嘛教和印度教。

1947年,英国撤走后,印度马上与锡金签订了《维持现状协定》,意在填补此地的政治真空。他们一方面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一方面授意其扶持的

锡金国大党发起“不合作运动”,要求国王进行“改革”。同年5月9日,国大党政府正式成立,但遭锡金王族强烈反对,群众运动也日渐兴起。

1949年6月初,印度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由,派兵进驻锡金,接管了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政府,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1950年12月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锡金从此成为印度的保护国,国防、外交、经济等均由印度控制。

1968年8月,锡金首都甘托克爆发反印示威,要求废除印锡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由于印度军警的介入,游行活动转变为暴乱,蔓延至锡金全境。在这次暴乱中,印度军警共击伤击毙锡金民众63200余人,逮捕主张国家独立的“激进分子”3327名,其中处死336名。

印度政府挟第三次印巴战争胜利余威于1973年4月对锡实行军事占领,5月8日印锡签订《锡金协定》,规定锡内政、外交、国防、经济均由印度政府负责。

1974年6月20日凌晨5时32分,锡金国家大会党向锡金议会提起宪法修正案,并要求议会不迟于当日中午12时进行表决。这项修正案的主体内容,一是承认锡金国民议会议长和行政机构首脑由印度派驻锡金的首席行政官担任;二是解散王室卫队,制订关于锡金主权问题的全民公投时间表。如果此项提案获得通过,就意味着印度对锡金的占领,从法理上得到确认,并将为印度一贯主张的“印锡合并”扫清障碍。这样的结果,是锡金左翼政党“民族党”及其支持者所不能接受的。

“民族党”的前身,是创建于19世纪70年代的“雷布查独立运动联盟”。这个联盟的宗旨,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它的成员来自原锡金社会的各个阶层,以提斯塔河上游的城市贫民为主,同时包括部分土着贵族及原王室成员,甚至还有提斯塔河谷地以东的部分不丹复国主义者。

联盟名称中的“雷布查”,是锡金纳穆加尔王朝建立前,当地土着居民的称谓。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时代,锡金人民经常以“雷布查人”自称,借以表达对独立的向往。1918年,英国当局承认锡金独立后,“雷布查独立运动联盟”分裂为拥护那穆加尔国王的右派,和主张“共和制”的作派。此后

,两派彼此争论,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右派与那穆加尔王室合作,组建“皇家统一党”;左派则吸收了部分青年激进分子,成立“民族党”。“

民族党”自建党之日起,对内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对外致力于废除以《中英藏印条约》及其续约为主的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尤其反对英属印度当局对锡金内政的干涉。

在20世纪的前三十年,“民族党”的主张与亚洲殖民地国家要求国家独立的潮流相吻合,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1929年3月,“民族党”接受“亚细亚独立解放联盟”的邀请,参加于中国广州举行的“亚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大会”。中国国民党作为此次大会的实际筹办者,向与会各方详细讲述了中国自推翻帝制以来的政治、军事形势,表达了中国致力于废除西方国家在华租界和领事裁判权的决心,同时阐明中国人民支持亚洲各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谋求国家独立的正义行动。会后,由中国国民党直接掌控的“亚细亚独立解放联盟”宣布,向与会各方提供经济、军事援助,其中向以“民族党”为主体的锡金独立运动组织提供约合7万英镑的现金援助和制式枪械300余支。这笔援助,成为锡金独立运动开展以来,获得的最大规模外援。与会期间,“民族党”领导人拜访了国民政府负责亚洲事务的官员,现场观摩了中华革命军在冯水演武场的实弹演练,并专程花费一个月时间,走访了国民政府于1927年收回的汉口英租界。“民族党”尤其对国民政府于上年发起的“改订新约”运动特别重视,鉴于英属印度当局在锡金保留了完整的治外法权和经济专属权,“民族党”急切可望在国内也发起同样的运动。

这次大会,对锡金“民族党”而言,是收获非凡的。首先,它获得了急需的政治、经济、军事援助;第二,在初步了解了中国国民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后,“民族党”找到了可供参考的执政模版;第三,中国反帝制反列强的经历,深深吸引了“民族党”领导人,为其提供了鲜活的斗争经验;第四,以“民族党”为主体的锡金独立运动组织从此以中国为“信仰的母国”,将中国视为抗击殖民主义侵略的“伟大后援”,在心理上烙下深深的亲华烙印。

时间转到二战后,刚刚从英国人手中获得统治权的印度行政当局,急切地向锡金伸出魔爪。从1947年两国签署《维持现状协定》,允许印度向锡金派驻专员起,印度几乎每年要求于锡金订立新条约,逐步索取锡金的政治、经济、军事主权。1950年,在由印度支持的“国家大会党”提请下,印锡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从法理上将锡金正式置于印度的保护国地位。1968年,锡金甘托克及周边地区民众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废除《印锡合约》,维护国家主权。由于印度军警的介入,游行活动转变为暴乱,蔓延至锡金全境。在这次暴乱中,印度军警共击伤击毙锡金民众63200余人,逮捕主张国家独立的“激进分子”3327名,其中处死336名。经此一役,锡金境内的激进独立团体几近覆灭。流血的现实,也让国内主张武装暴动的组织开始转变行动方针,采取“合法斗争”。“民族党”在这一大背景下,经选举进入锡金议会,与代表印度行政当局意志“国家大会党”分庭抗礼,利用议会平台,反对印度干涉,倡导国家独立。

1973年,挟第三次印巴战争胜利余威的印度对锡金实行军事占领,并宣布解散议会,地方军管。“民族党”迅速召集8万余名支持者,在首都甘托克举行大规模绝食抗议,并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名义,致函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谴责印军的侵略行动,主张恢复锡金的“法制和秩序”。在中、美、英、法等国的一致抗议下,特别是苏联为惩戒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一些列“不听话”举动,宣布印度对锡金的军事占领“在道义上存在欠缺”,令印度陷入空前的国际孤立,不得不恢复锡金议会,允许各党派活动。但同时,坚持军事占领,宣布这是“维护印度的国家利益”,决不妥协。

此后一年,“民族党”及其支持者与印度行政当局、“国家大会党”就结束军事占领,开展了不间断的对话与谈判,但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1974年4月起,印度行政当局在取得苏联“外交默认”的情况下,突然加紧对锡金的兼并程序。在两个月内,组织庞大的法学顾问团,炮制了所谓

《1974年宪章》,并授意锡金“国家大会党”提请锡金议会通过。这份宪章,在法理上剥夺了锡金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低限度的自主权,事实上就是“印锡合并”的宣言。“民族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该宪章的草案,并确认“国家大会党”将于同年6月20日提请议会讨论。鉴于“国家大会党”在议会中享有简单多数席位,“民族党”认为,如果宪章在议会中被提请讨论,很有可能被表决通过,而“民族党”无力阻止。因此,阻止该宪章被提交议会,就成为当务之急。

从1974年5月下旬开始,“民族党”领导层实行紧急动员,一方面,在锡金国内各主要城市,召集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和社会中下层贫民,举行“反对殖民主义宪法”的示威运动,并紧急联络锡金各主要政治党派,谋求以政治联盟的手段抵制议会表决;另一方面,频繁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外交机构接触,并致函联合国秘书长与安理会,揭露印度企图兼并锡金的阴谋,请求国际干涉。

在“民族党”一连串救亡行动中,以谋求中国干涉最为积极。2005年印度外交协会解密的资料显示,从1974年5月29日起,至当年6月20日止,

短短23天时间内,“民族党”共向中国驻南亚各国和驻联合国外交机构、商务团体、民间团体发送请求“政治调停”和“武装干预”的电函149封,平均日均接近7封,这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在这149封求助电函中,最后一封的发出时间是1974年6月20日11时42分,也就是说,临近

锡金议会表决通过《印锡合并》宪法修正案的最后20分钟,“民族党”仍将国际干涉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希望在最后时刻获得中国当局援助,挽救国家命运。

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众所周知的大运动时期,在早些时候进行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就无力援助巴基斯坦,而坐视东巴被印军肢解。此时,也同样无力援助锡金。除此之外,中国早在1967年就宣布锡金“民族党”为“机会主义政党”和“民族主义政党”,将之摒弃在“国际革命政党与组织”的名单之外。对于该党的函请,便愈加轻视。综合各种原因,中国只发表了数次措辞强硬的谴责声明,并未提供实质性的政治军事援助。

在国际干涉希望破灭,国内抗议活动遭到印度军方的严厉镇压的情况下,1974年6月20日凌晨5时32分,“国家大会党”向锡金议会提起宪法修正案,并要求议会不迟于当日中午12时进行表决。“民族党”在内忧外患的境遇中,不得不采取所谓“最后决策”:向锡金民众和国际媒体公布由“民族党”法律专家和爱国知识分子共同拟定的“加入中国决议案”,及其附案“行政合并暂行方案”,宣布正式“加入中国行政体系”,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在公布该议案的记者会上,“民族党”发言人进一步说明:加入中国,是国家被“印度殖民主义”逼迫到最后关头的抉择,是“免于锡金人民沦为南亚大陆二等公民”的最后一搏。稍后,“民族党”公布了临时设计的“锡金行政区”区旗、区徽,并宣布中文与不丹语、尼泊尔语、雷布查语等并行,成为锡金的第十二种官方语言,同时成为继英语之后,第二种文书用语。1974年6月20日11时52分,“民族党”在自己的党部大楼顶层,悬挂起五星红旗,同时致函世界各主要国家外交机构,宣布锡金一切外交事务,自当日起,交付中国负责。

中国的“锡金行政区”,在这一刻“成立”了。

此后,“民族党”宣布抵制议会关于“印锡合并”修正案的审议,进而宣布不承认锡金议会的合法性。同时宣布成立“雷布查人民解放军”,号召锡金人民武装起来,让“印度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成立仅半个小时的“雷布查人民解放军”接管了甘托克警察局的武器存储仓,开始在首都街头构筑临时工事,准备抵抗印军即将发起的“武装入侵”。

同日12时20分,仅有“国家大会党”一党参加的锡金议会“审议并通过”了“印锡合并”宪法修正案。12时35分,印度行政当局宣布,“完全尊重锡金人民的意愿”,希望锡金民众“抵制少数不法政党的威逼胁迫”,等候印军“消除动乱与流血”的军事行动。13时15分,驻锡金印军接到印当局的指令,“坚决清剿恐怖组织”,“维护锡金安全与稳定”。13时25分,印军在锡金全国13个地区,同时发起武装清剿行动,与“民族党”领导的“雷布查人民解放军”以及各支持国家独立的民间武装组织发生正面交火。在主要战区首都甘托克,交火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于14时50分基本结束。15时整,驻锡金印军宣布,完成对“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及其武装的清剿行动,首都及周边地区“处于平静中”。

在交火中,“民族党”领导层被俘33人,被击毙12人,其余15人逃亡。据2008年7月尼泊尔解密的外交资料显示,印军在锡金各主要城市、乡镇,击伤击毙“抵抗组织”成员5000余人,俘获并监禁33579人,缴获战略物资17吨。同时,有1135个锡金乡村被印军化为“隔离带”,其居民被强行迁移。

1974年6月20日11时52分,“民族党”在自己的党部大楼顶层,悬挂起五星红旗,同时致函世界各主要国家外交机构,宣布锡金一切外交事务,自当日起,交付中国负责。此后锡金民族党决心武力抵抗,但遭到印军的血腥镇压。在了短短3个小时,就湮灭在印军的炮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