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凌汛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凌汛出现的条件有三个;河流有一定的结冰期;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发生的时间是结冰和融冰期.

凌汛产生的条件分析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会较多。通常将冰冻的江河开封“苏醒”叫开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河冰都斯斯文文地解冻,让河流顺利开河,有时候解冻来得很快,特别是气温猛升或水位暴涨,大块冰凌汹涌而下,这样就容易造成凌汛。

科学家给这两种河流开河方式起了很有趣的名字,对于慢慢解冻的开河方式叫“文开河”,对于迅速解冻容易引起冰凌的开河方式叫“武开河”。不难看出,江河由南向北的流向,是造成“武开河”特定的地理因素。冬季,下游降温早,先结冰。下游结冰后,冰层产生了阻水作用,过水断面缩小,影响了泄水能力。这样就把一部分水憋在上游河道,水位随之升高。春季,处于低纬度的上游升温早,开河由上而下进展。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往往被卡住,加上下游仍在“沉睡”中的坚硬厚实的冰层的阻挡,使得冰凌沿河道横向堆积,犹如一道拦河大坝(称为冰坝),它截拦了大量冰水,使水位迅猛上涨,以致造成漫滩。冰借水势,水助冰威,冰凌前哨,更如一台巨型的推土机,势不可挡,会使下游堤防及其附近的建筑物、耕地等受到严重摧残,特别是冰凌对桥墩威胁最大。因此,从凌汛缘自于下游回暖迟于上游方面看,在冬末春初是常会发生凌汛的。我国黄河及其以北的一些较大河流,都有可能在冬末春初发生凌汛。

黄河上游从宁夏到内蒙古的河套段和下游在山东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段北流,经常出现凌汛。黄河山东河段,从1875年到1938年的63年间,发生过74次凌汛决溢,给两岸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松花江是我国第二条盛发凌汛的河流。依兰县以下几乎年年出现冰坝,历年最高水位的30%-50%出现在凌汛期间。

不难看出,气温变化是形成凌汛的根本原因,因此,做好天气预报,并按照预报事先做好防凌汛准备工作,就可以减轻或避免凌汛带来的损失。

凌汛成因是什么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遇较多。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上段早于下段。而且冰盖厚度下段厚上段薄。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融冰开河时,这部分槽蓄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节节增大。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坝,使上游水位增高。凌汛严重于否,取决于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后,才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简言之:

1、有冰期的河流。(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

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东北的河流在满足上述条件时也同样会出现凌汛现象。

凌汛的产生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河流所处的纬度愈高,出现严重凌汛的几率愈多。据统计,位于50°N以北俄罗斯境内的河流,凡流域面积大于10万km,出现严重凌汛的几率为80%。黑龙江上游洛古水文站和松花江依兰水文站的纬度分别为53°27' N和46°18' N。据26年的资料,前者发生严重凌汛的几率为67%,后者约50%。同时,河流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是凌汛产生的重要因素。例如黄河上游的宁(宁夏)蒙(内蒙古)河段和黄河下游河段,流向均为自低纬度向高纬度,上下游纬度差分别为4°37' 和3°00' ;黑龙江支流额尔古纳河,从河源到与黑龙江汇流的河口,河道大致呈南北流向,纬度差7°左右:解冻开河时先支后干,常出现“武开河”。欧洲的易北河,也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下游德国的汉堡刚近常出现冰坝,造成灾害。在一些中纬度地区,强寒潮过程对凌汛也有很大影响。例如黄河下游1968~1969年度凌汛期,日平均气温在约0℃的基础上有4次大幅度升降,形成了3次封冻,3次解冻的严重凌汛局面。河流解冻前夕一次较大降雨也会加速融冰,促使很快解冻,造成槽蓄水量的急剧释放,形成凌峰。

河道形态对凌汛有较大影响。河道窄弯、河心滩多、河床纵比降缓、弯曲半径大的河段,极易卡冰,抬高水位。

河道中流冰量的大小也是形成凌汛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冰期流量在100 m/s以下的河流,很少发生凌汛问题。流冰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槽蓄水增量的大小,槽蓄水增量是产生凌峰的重要因素,一旦有适宜的气温条件,则极易产生凌峰,形成冰坝,造成灾害。

冰凌洪水按成因可以分为融冰洪水、冰塞洪水和冰坝洪水。

二、凌汛要满足哪两个条件 凌汛的成因是什么

凌汛的形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河流要有结冰期,在北方的河流因为纬度高,冬季气温在0°C以下;二是河流需要从低纬地方流向高纬地方。凌汛的成因是有冰期的河流(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东北的河流在满足以上条件时也同样会出现凌汛现象。

凌汛的成因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遇较多。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上段早于下段。而且冰盖厚度下段厚上段薄。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融冰开河时,这部分槽蓄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节节增大。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坝,使上游水位增高。凌汛严重于否,取决于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后,才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

凌汛的形成条件(凌汛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凌汛的危害

1、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和水库的回水末端,持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2、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解冻期。常发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3、冰压力引起的危害。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三、凌汛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特征有哪些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那么,凌汛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凌汛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1、有冰期的河流。

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东北的河流在满足上述条件时也同样会出现凌汛现象。

如:黄河的宁夏段,山东段;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就会有凌汛现象。

凌汛的特征有哪些

凌汛的主要特征是:

(1)凌峰沿程增大。冬季河道封冻,拦蓄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的蓄水量,当上游先于下游解冻开河时,被拦蓄的水急剧释放出来,产生凌峰,向下传递,又迫使沿程封冻段解冻,使冰水汇集,凌峰沿程增大。

(2)水位高。由于冰凌对水流的阻力作用,以及水内冰和冰盖占去了部分过水面积,在同流量下,水位比无冰期为高。如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1955年伏汛期洪峰流量为5760m/s,相应水位12.00m,而该年凌汛洪峰流量仅为1960m/s,其水位达15.31m。冰塞、冰坝,可使局部河段严重壅水,如松花江冰坝高达16m,原苏联别巧列河冰坝壅高水位达14m。

(3)封冻后流速减小。由于过水断面湿周增大,水力半径减小以及冰盖底面糙率的作用,增加了水流的阻力,与无冰期相比,同水位下断面最大流速值明显减小,且位置下移到水流的中央附近,冰盖底面愈粗糙,下移深度愈大。等流速线在过水断面中形成闭合曲线。

(4)槽蓄水量变幅大。由于凌汛期水流所受的阻力增大,河槽蓄水量比无冰期明显增加。根据冰情发展,槽蓄水量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①形成阶段。封冻开始到稳定封冻,槽蓄水量逐渐增加,直至最大。②稳定阶段。稳封期冰盖下水流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槽蓄量变化不大。③释放阶段。解冻期冰盖融化,槽蓄量释放并逐渐减少,直至恢复到无冰期状态。槽蓄水量与凌洪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解冻开河期,由于冰盖的破裂和消融,解除了对水流的阻力,槽蓄水量迅速释放,形成凌洪。

凌汛有什么危害

①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和水库的回水末端,持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②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解冻期。常发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③冰压力引起的危害。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