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小吏是什么意思

小吏 读音:xiǎo  lì词义:职位很低的官员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年少时,为郡小吏。”意思是:年轻的时候,做郡里的小吏。

小吏的举例:

刘邦:大鹏一日同风起

泱泱大汉朝的开国皇帝曾是小县亭长,生逢乱世,昔日乡里顽劣的属吏却凭风起兮,汉高祖应该是历史上混得最好、飞得最高的小吏。

绍兴师爷:刀笔一生自发财

无绍不成衙,清代衙门中多绍兴籍的幕友和书吏,绍兴师爷擅长舞文弄墨,城府极深,能翻云覆雨,几个字可扭转乾坤,故有“刀笔吏”之称。

左宗棠:此路不通投他行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走了由入幕进而跃登官位的仕进之路。在此之前,他多次放弃了被清朝大员起用做幕宾的机会。

杨志:惨遭迫害替罪羊

杨志是北宋名将金刀杨继业后人,但他本人只是朝廷的一个制使,官职很小,一个精明强干的小吏,遇到强人也免不了成为同伴、上司的替罪羊。

扩展资料

吏的解释:

古代百官的通称。《尚书》:“天 吏逸德,烈于猛火。”《左传》成公二年:“王 使委于三吏。”“三吏,三公也”。汉朝以 后,始称位职低微的官员为吏。秩四百石至 二百石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为少吏。 至明清则称各衙署之房吏书办无俸禄而供事 于官的人为吏。

“吏”进身为“官”称“吏道”。这一仕途, 起始甚早。在唐代称“流外人流”,宋代称“流 外补选”,金、元叫“吏员出职”,明代则 简称“吏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吏

二、汉朝时期小吏是什么官?

古代官是官,吏是吏,不一样的。一般小吏就是不入品的辅助工作人员,没有官的待遇,与官的地位差距很大,他们只是为官服务的,也没啥级别。但吏一般都是在一个地方干,对本地情况比较了解。

三、古代的官和吏有哪些区别,小吏能不能当大官?

我们大家经常说的官吏,事实上官和吏是两种不同的官职。大家经常习惯性地认为,官吏是一种官职。其实不是这样的,下面我们来说一说官和吏两种不同的官职。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官吏的产生

其实,吏的产生非常早。战国时期,就有文字记录,《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吏,治人者也。”而古代的“官”,也是用来治理人民的。事实上,先秦时候,“官”和“吏”是常常不分的。

《左传》:“王使委於三吏。”这里的“三吏”就是指三公,也就是“太师、太保、太傅”, 杜预注解说:“三公者,天子之吏也。”可见,“吏”的地位非常高。

《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於大庭。” 西晋孔晁注解:“三吏,三卿也。”三卿,也即司徒、司马和司空。虽然地位略低于三公,但是在朝堂上,也是很高级别的官员。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这里的“小吏”是“小官”的意思。《国语·周语上》:“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这里的“百吏”是指公卿以下的百官。由以上可以看出,先秦时期,“吏”就是“官”,不论官阶高低,都可指代。所以它们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世袭制,一种是按照军功授予。

官和吏开始分开

到了秦汉时期,官和吏逐渐有了区分。《汉书· 百官公卿表》记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皆秦制也。”

县令、县长属于长官,县丞、县尉属于长吏,斗食、佐史属于少吏。县令(长)是一县之长,县丞、县尉作为副手,共同治理。这时,吏的地位已经逐渐低于官了。至于斗食、佐史等少吏,则地位更加低了,和后期“吏”的地位差不多。这时,吏的来源有以下几种:一是“推择为吏”,即推举选拔人才为官。《史记·淮阴侯列传》:“始为布衣,贫无行,无得推择为吏。”意思是,早年韩信因为贫穷和品行不端,不能被推举为官。

二是考试取吏。即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为官,颇有点像后世的“科举取士”。《高祖本纪》记载:“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也就是说,汉高祖刘邦就是通过考试,做的亭长。

三是通法入吏。即熟悉法令者,考核通过即可做法吏等官职。汉朝建立后,萧何制定了《汉律九章》,熟悉此律者,就可以做官。虽然吏员的官阶比较低,但是他们手中的权力,还是很大的。

周勃的故事

周勃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后来又平定诸吕叛乱,有功于汉朝,曾两度拜相,历史上,真正做到出将入相的寥寥无几。但是后来却被人诬陷造反,被逮捕入狱。

周勃很恐惧,不知道如何解释。虽然他之前战功赫赫,地位尊贵,但是现在入了监狱就不一样了,狱吏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频频欺负他。最后迫于无奈,周勃只得低头,拿出千金贿赂狱吏。这时,狱吏才转变态度,给他指了一条明路:周勃的长子娶公主为妻,让公主向太后去求情。

狱吏的方法果然有效,后来,周勃出狱,十分感慨的说道:“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意思是:“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而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就是因为不想面对刀笔吏的羞辱,才畏罪自杀。

隋唐时期官吏正式分开

后来,到隋唐时,“官”和“吏”正式分开。吏的地位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不入流,即“不参官品”。这时的吏,不在政府的行政体系内,不享受朝廷的俸禄,是由政府官员雇佣他们,给他们发放俸禄。

清人陈宏谋曾述及官、吏关系曰:“有官则必有吏,有官则必有役。周官有府史胥徒之名,唐汉以后名称不一,职掌则同。盖居官责无旁贷,事有兼资,抱案牍,考章程,备缮写,官之赖于吏者不少。”这里还表明了“吏”的职责,更多的侧重于文书方面的工作。

因为“吏”的地位非常低下,很多的读书人,宁愿穷其一生,也不愿去当“吏”。因为吏员的子孙,不得参加科考,也很少有人能升迁做官。

《水浒传》中的宋江,做押司时便是刀笔小吏。他把这个身份经常挂在嘴边,碰到有威望的或者朝廷降将,便要让出梁山寨主之位,就是因为他“刀笔小吏”的出身比较低,他有点妄自菲薄。

这时,吏的产生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招募、罚充、轮差。地方官需要吏员了,便会贴出公示,有意者前来应聘。虽然吏员身份低,但是毕竟也是一份正式的职业,很多农夫或者科举无望的生员,还是很乐于从事此工作的。报考吏员,也需要考试,合格的者才会被录取,此为召募。罚充是指官学中,对于多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会被罚充作吏。而轮差是指大家轮流当吏。招募,是最常见的吏员来源的途径

古代的文人,因为想做官,便会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读书上。这就会导致,他们做官后于人情世故不精通。而吏多是读书不好,并且由当地人担任,他们在人情世故方面更加练达。一般情况,都是官员具有决策权,而吏更多地去执行,两者相得益彰。但是,也正是因为吏员做官无望,仕途有限,素质又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欺压平民、鱼肉百姓身上了,造成古代底层人民的生活更加贫苦。

四、小吏跟官吏有什么区别?

小吏一般指官职不入品的公家的人,就像现在的“低级”公务员;而官吏可泛指所有的从政人员。如在古代,平民把捕快和县令都称为官吏,再有身分的人也只喊品的差使为小吏,这就显现出等级之间的差距。

五、小吏是什么意思

“小吏”的意思是小官,小差役。

出处:

1、《史记·李斯列传》:“年少时,为郡小吏。”

2、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可令憙事小吏,讽而诵之。”

小吏造句:

1、大吏廉洁,小吏则自然效法。

2、李相十分感谢小吏的指教,称他为“一字师”。聪明的小吏因说话方式的巧妙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忽然来了一位地方小吏,去了一趟京城便自吹自擂起来,被农民们嘲笑了一番,颇具喜剧色彩。

4、酒喝得正快乐地时分,两个小吏绑着一小我到楚王面前。

5、威尔逊不是个与小官小吏打交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