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的生平怎样

1、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

2、江淹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虽家境贫穷,但很好学。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宋泰始四年(468年),被任命为巴陵王国左常侍。

3、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齐建元(479年)初,改任骠骑豫章王记室,兼东武县令,参与草拟诏书册令,并撰写国史。

4、延兴(494年)初,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人。中兴元年(501年),迁任吏部尚书。梁天监元年(502年),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不久又改封为醴陵侯。

5、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梁武帝为他穿素服致哀,并赠钱三万、布五十匹。谥号宪伯。

二、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南朝的江淹

【成语】江郎才尽

【注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出处】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南史·江淹传》

【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相近词】黔驴技穷、江淹才尽、江郎才掩

【相反词】出类拔萃、初露锋芒

【押韵词】不为已甚、迷魂阵、兵未血刃、贪而无信、清谈高论、云程发轫、珠玉之论、矢口否认、心烦意闷、自有公论、......

【成语故事】南朝梁时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官至光禄大夫。后来他的文章大不如以前了,诗也平淡无奇了,偶尔灵感一来,写出的东西也一无可取。据说他在梦中丢失了五色笔,从此就文思枯竭,才能丧尽

【成语示列】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江郎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 

三、江郎才尽有什么历史典故,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我们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成语,要么出自历史典故,要么出自某些精彩的文章里的段落,要么是一些劝诫的寓言。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塞翁失马”就是出自寓言故事。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则是出自真实的历史典故。主人公江淹,早年的时候才华横溢,号称6岁能写诗。江淹早年的时候文章辞赋写得好,被誉为南朝时期的辞赋大家。他的辞赋中把他早年人生际遇中不得志的地方尽展而出,从写物入手,引入个人情感,使得辞赋中的悲情意境深远。

江淹的名句有很多传承下来,而作为大众最为熟知的,恐怕要数那句被金庸引用作为武功招数的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其实古代诗词大家当中,很多人的优秀作品都跟自己的人生际遇有关。白居易失意被贬,所以写出了“江州司马青衫湿”。苏轼被贬之后,睹物思情,这才有了《赤壁怀古》。苏轼一生被贬3次,每次被贬都有佳作名篇。而另外一位词坛圣手柳永,一生仕途不得志,终身浪迹于花间丛中,这才有《雨霖铃》这样的名篇,更是写下“拟把疏狂图一醉”这种伤心绝望之下的狂放姿态。

江淹早期,就因为他自己仕途不得志,甚至因为劝谏而被贬为县令三年。所以他早期作品也因为他的人生际遇而透出一股浓郁的悲情气息,这样带着强烈个人情感,辞赋中悲慨劲健之气与当时辞赋追求华美靡靡之音所不同,对当时和后世文章辞赋影响深远。

但江淹不光有文学方面的才华,他个人的政治才华也很强。他通过自己的判断,历经宋、齐、梁三朝更迭而准确的作出选择,使自己和家族不被改朝换代的浪潮所淹没。他三次准确的在当时有人率军起事的情况下做出选择,两次站位朝廷,一次辞官投奔不被人看好的萧衍。三次准确判断,让他官职一路升迁,最终封醴陵侯。古人一生的志向不过是封侯拜相,江淹通过自己的政治才能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在他逝世后梁武帝萧衍为他穿素服致哀,可谓荣宠无限。

但江淹后半生的逐渐成为人生赢家的过程中,走得太顺当,辞赋中也就少了早年人生际遇不顺时的感慨和悲怆。也正因此,后人认为江淹才华尽去,不如他早年时候写出来的辞赋让人惊艳。

而有关他才华尽去,也留下一个传说,据称江淹功成名就之际,有一次在午休时做了个梦,梦到有一位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我的笔在你这里保管了这么多年,现在该还我了。江淹往怀中一掏,果然掏出一只流光溢彩的五色笔来,于是还给了郭璞。而这个郭璞是谁呢,他是位类似《三国演义》中左慈、管辂那样的人物。历史上他是两晋时期的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道教人士,擅长风水方术,号称能未卜先知。

江淹梦境的传说,接着郭璞的名头,暗示江淹的才华得自神仙传授,自从把那只代表才华的五色笔交还,他从此也就才尽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江郎才尽”。

四、江郎才尽的主人公

南朝梁有个著名的才子叫江淹,他一生写了不少精彩的散文、诗歌,被人们称为「才子江郎」。

江淹是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从小与母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困,但凭着自身的努力,青年时代的江淹就已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江淹的才名传到了南朝宋建平王刘景素那里。刘景素很欣赏江淹的才华,于是便给江淹写信,希望江淹能够做他的属僚。及后江淹去拜访刘景素,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不久,刘景素就提拔江淹做了南兖州的官。没想到此时有个叫郭彦文的县令犯了罪,为了开脱罪责,竟诬告江淹接受过他的贿赂,江郭二人一起被抓到州府的监狱中。

江淹自问心中无愧,于是便在狱中给刘景素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长信,信中慷慨陈词,抒发内心委屈之情,实在是一篇精美绝伦的好文章。刘景素看了这封信后,十分感动,便立刻派人把江淹从狱中放了出来。出狱后,江淹又考中了南徐州的第一名秀才,从此才子江淹的名气就更大了。

后萧道成灭宋立齐,请江淹做史官,专责编写历史。有一次,襄阳发掘出一座古墓,并出土了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简。竹简上刻着的古体字谁也看不懂,人们于是便把竹简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就认出竹简上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情。从此,江淹的名气广传。到萧衍建立梁朝以后,拜江淹为光禄大夫,即皇帝的高级顾问,后又被封为醴陵侯,并赐封地。

江淹当了大官以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再也不愿意动笔写文章了。时间一长,才思减退,有时勉强写出一点东西,但人们读了以后感到十分乏味。因此,人们都很惋惜地说:「江郎才尽了。」

五、江郎才尽、一鼓作气、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的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江淹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曹刿

一字千金的主人公:吕不韦

江郎才尽jiāng láng cái jìn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出自】:《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一鼓作气yī gǔ zuò qì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字千金yī zì qiān jīn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六、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南朝的赋家如果排座次,江淹要坐到头把交椅。但他留给后人的,却不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形象,而是一个才思枯竭的老人身影。下面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吧!

江淹是南朝时的一位诗人,他出身贫穷,从小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苦,以砍柴为生。他每天忙于砍柴,根本没时间读书。后来,在13岁那年,他在去山上砍柴的途中拾到一顶大官戴过的貂皮帽子。貂皮很珍贵,可以卖不少钱,这样就可以买好多米、面、油、盐等。江淹高兴地把帽子拿回家,母亲看了也很高兴,说:“孩子啊,咱捡到这帽子是好事,是个好兆头,以后你一定能做大官。要好好把它留着,将来做了大官你好戴它。”听母亲这么说,江郎打消了原来的想法,把帽子好好地收藏起来。

从此后,他开始刻苦读书,一心想将来当个大官。他一边砍柴,一边默默背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进步很快江郎才尽的历史典故江郎才尽的历史典故。不几年工夫,写起文章来下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如《别赋》、《恨赋》等都得到了好评。

当时,有个叫檀超的人,喜好才学,读了江淹的`诗,赞不绝口,还特地去拜访江淹,并请江淹到他家去做客。江淹见檀超热情好客,性情豪放爽直,又不拘礼节,从心里很敬佩他。于是,两人成了意气相合的好朋友。檀超赏识江淹的才华,逢人便讲,言辞不免有些过头,近似为其吹嘘。这样,江淹的名声渐渐大起来,也成了有名的诗人。

不久后,他受到了建平王刘景素的赏识和提拔,在南兖州做了官。但是没想到,不多时,他便被一名犯了罪的县令诬告,被捕入狱坐了大牢。这真是福到祸也至。幸亏后来刘景素给他洗清了冤情,出了狱,又提升他做了官,与刘景素一起去镇守京口。

后来刘宋被齐朝取代,江淹和檀超又做了史官,负责编写历史。不久,一个襄阳人发掘出一座古墓,里面有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筒。竹筒上的古体字没有人认识,有人提议说,让江淹来看看。后朝廷派人把竹筒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这是西周时候的钟鼎文,当年他为了当大官还苦学过这种文字。江淹看了一会儿,明白了其中的内容,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看后,他给来人讲着,周围听的人很惊讶。一下子传开了,江淹认识西周时候的文字,从此,名气更大了。于是,朝廷更加看重他,他的官也越做越大,最后官至梁朝的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就是皇帝的顾问,以后又被封为醴陵侯,有了千亩良田,成了豪门贵族,过起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江郎才尽的历史典故素材库。

他不再读书、写字、做诗、写文章了,有时写首诗,也大不如从前,才华没有了这时候,很多人都替他惋惜,说“江郎才尽”了。

江淹早年为当官,拼命用功读书,有了学识,能写出好文章,动人的诗篇。但当了大官,名利皆有,心满意足,尽享荣华富贵,不再刻苦用功,常年不看书、写诗,这样,他的才怎能不尽呢?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古往今来,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在这方面留下的美谈也是举不胜举。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只有勤奋学习才能精于学业,反之,贪玩懒惰就会荒废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