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物主义的区别
1、主观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主观意识可以利用客观规律改变客观世界,客观唯物主义认为人们不能改变客观世界。
2、客观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自然规律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人们不能改变客观世界,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知的,客观世界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变化的,人们不能违背和利用客观规律。
3、主观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人们在认知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的主观意识可以利用客观规律改变客观世界,推动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人们可以推进或破坏客观世界的发展。认为客观世界是可知的。
扩展资料
主观唯物主义产生来源
从人类历史及文明发展的背景上讲,主观唯物主义哲学是人类后工业文明亦即信息文明的产物。二十世纪初,相对论、量子力学相继问世;二十世纪中,人类发明了电脑,又出现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及耗散结构理论等现代方法论科学。
从此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蓬勃发展,至二十世纪末,人类已经发明并发展出了互联网技术和发达的通讯产业;同时在生物技术领域掌握了克隆技术并已经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图谱。
这一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将对人类的未来发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总之,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可是唯物主义哲学却停留在十九世纪的工业社会里,已经不能充分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更难以引领世界哲学发展的潮流。唯物主义哲学要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客观唯物主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主观唯物主义
二、什么是主观唯物主义
主观唯物主义 就是认为 世界的本源是永恒不变的物质 它否定了事物是运动的 客观为无主义 则是认为 世界的本源是运动着的物质
以上两种观点都肯定了 物质决定意识 区别在于是否看到物质的运动属性
客观唯心 认为 世界的本源是意识 世界是有上帝 神灵创造的 任何事物也都是又上帝 神灵决定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 世界的本源是意识 万物取决于人的内心 有一句名言是“我思故我在” 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这两者的相同点 在于肯定意识是第一性 物质是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
但两者在 “谁的意识是第一性”的问题上 有分歧
以上是个人理解后的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主观唯物主义是怎样的思想
主观唯物主义就是从主观实在的意义上建立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哲学体系,也就是通过存在的交互性原理,把一切客观事物现象化,进而把现象背后的本质主观实在化的认识论体系。而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意义上讲,主观唯物主义就是突出地强调虚拟实在及其认识论的一种虚拟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如果从价值论的层面上讲,主观唯物主义归根结底是关于存在之意义研究的形而上学,而一切存在之意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归根结底是人生哲学。所以,主观唯物主义根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哲学。进而它是关于文化人类学的形而上学体系,它是关于人的世界存在之命运的形而上学体系。
因此,概括地讲这一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建立融结构世界模型揭示融结构本体论,进而通过存在的交互性原理揭示主观实在性认识论及其融结构虚拟世界观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文化人类学的价值论原理。
主观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可以简要地概括如下:
主观唯物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主张世界存在的基石和核心结构是一种主观性实在的观点。诸如意义、价值、信念、信仰等,这些就是世界存在的基石,它们是融结构的核心存在方式。在认识论上主张人们的认识是主观意识与客观构件之间相融合的生成过程的观点,简单地讲就是认为人的认识是意识与物质相融合而不断生成的信息交换过程。在价值论上主张以人性论和人生观为中心的多元价值体系,并以此把历史平面化为多元性的文化生态体系。在此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序列表现为同一平面的一个曲面空间。
总之,主观唯物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融结构的主观实在性关系原理,认识论是融结构的主观实在性过程原理,而价值论是融结构的主观实在性效果原理。
四、主观唯物主义是怎样的思想?
主观唯物主义就是从主观实在的意义上建立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哲学体系,也就是通过存在的交互性原理,把一切客观事物现象化,进而把现象背后的本质主观实在化的认识论体系。而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意义上讲,主观唯物主义就是突出地强调虚拟实在及其认识论的一种虚拟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主观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可以简要地概括如下:
主观唯物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主张世界存在的基石和核心结构是一种主观性实在的观点。诸如意义、价值、信念、信仰等,这些就是世界存在的基石,它们是融结构的核心存在方式。在认识论上主张人们的认识是主观意识与客观构件之间相融合的生成过程的观。
简单地讲就是认为人的认识是意识与物质相融合而不断生成的信息交换过程。在价值论上主张以人性论和人生观为中心的多元价值体系,并以此把历史平面化为多元性的文化生态体系。在此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序列表现为同一平面的一个曲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