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大千国画成就最高,特厉害,很少有人知道他究竟有多厉害
提到张大千,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现代艺术界,张大千或许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他不仅精通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想必起绘画,张大千在书法上似乎略逊一筹。
当然,围绕张大千的话题千千万万,有人惊叹于他的绘画成就,有人羡慕他家眷成群,相反还有人说张大千的不是。傅斯年和李济曾在致于右任的书信中表示:张大千在敦煌破坏壁画,定义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破坏很严重。
不管怎么说,张大千国画成就最高的事实似乎很少有异议者。然而,张大千国画成就最高,特厉害,很少有人知道他究竟有多厉害。
接下来我们看张大千的画作,以及和张大千有关的在我们艺术界影响深远的一批画家,还有他们的画作。
张大千,四川内江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接下来,欣赏一幅张大千的书画作品。
张大千(1899-1983) 人物
张大千: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张大千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画风工写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他在亚、欧、美举办了大量画展,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笔者想,张大千的艺术成就不用再过多阐述,画作奉上,大家欣赏便是。除了书画作品,这里还有一副张大千与梅兰芳合作绘画的一折扇,我也双手奉上。
张大千(1899-1983)、梅兰芳(1894-1961) 书画成扇
笔者想,张大千就不再过多阐述,梅艳芳略提一下。
梅兰芳,祖籍江苏,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张大千和梅兰芳是相互欣赏的好友,梅兰芳曾请教大千教他如何画美人,大千当即回答:“你自己就是一个最标准的美人,你只要把你戏台上的各种样子画下来就行了,千万不用再参照别的样子了。”梅兰芳也是个对美精益求精的人,在他的练功房里四壁都镶满了镜子,每一举手投足都力求达到最美的效果,甚至连唱时都要研究怎样才不影响嘴形的美。
张善孖(1882-1940) 花卉
张善孖,
张大千的二哥,
现代名画家,画虎大师
现代名画家。其和张大千等人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更重要的是大风堂还未中国书画界培养了一大批书画名家。
张大千和张善子两人一生究竟收有多少名弟子,这也没有非常确切的数字。根据门人巢章甫、萧朴、陈从周三人在1948年10月所编的《大风堂同门录》,以及后来汪毅在2006年所编的《大风堂同门录》和《大风堂同门录(续)》,可知张氏兄弟从1925年到1983年共收有弟子127位。其中张善子约有十几位弟子。
提到张善孖,很难不提张大千,然张大千名声实在太大,有时候遮住了张善孖的艺术修养。1917年其偕大千东渡日本,回国后寓居上海,兼任上海美专教授。擅长画走兽、山水、花卉,该幅作正是张善孖的力作之一。
谢宝树(1923-2014) 书画成扇
谢宝树,江苏常州人,词人谢玉岑长子,张大千、郑午昌弟子。谢宝树家学渊源,得力于石涛甚深。写山水气魄雄伟,作人物则神韵隽逸。姑谢月眉、叔谢稚柳,均以画名世。一门隽才,蜚声艺苑。
梁树年(1911-2005) 观瀑图
该幅《观瀑图》作者为梁树年,名豆村,同样是张大千的弟子。梁树年童年读私孰,喜爱诗画,写生画名于乡里,拜画家祁井西为师,后又拜张大千门下。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位名宿,也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理论家、篆刻家和诗人。
梁树年先生在长达七十多年的中国画创作实践中,梁树年先生始终坚持走民族绘画之路。他的的山水画脱胎于传统,融北派之雄强,南宗之秀润,形成了浑朴苍健的独特画风。他以豆村为号,尤喜画松,其笔下的苍松遒劲伟岸,富有人格象征,既是他人生思想的寄托,也反映出时代的精神,世人有“树年松”之誉。这幅《观瀑图》很好地体现了梁树年的画风特点,其笔下的苍松遒劲伟岸,给人以良好的观感享受。
该幅画作的作者是田世光,山东乐陵人,亦为张大千弟子 。1945年,田世光有幸结识了张大千。张大千的对他的花鸟画很是欣赏,便收其为徒。田世光世居北京西郊,离张大千住的养云轩得近。因此田长世光常去为张大千整理纸磨墨,聆听先生的教诲。张大千连续工作,废寝忘食的绘画,献身艺术的精神深深感染了田世光。在张大千的影响下和教诲下,田世光的绘画自然水涨船高。后来田世光专攻国画花鸟,继承了宋元派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并赋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
该幅绘画作品就是田世光的力作之一,潘絜兹在《田世光画集序言》中写道:“他的山水画也画得极好,只是为花鸟画所掩,被人们忽视罢了。”
赵蕴玉(1916-2003) 吹箫图
该幅画作作者为赵蕴玉,原名文蔚,后改名赵石,同样是张大千的弟子。1916年出生赵蕴玉,自幼酷爱绘画,还因为而辍学,专修绘画。1945年搬到成都,入大风堂拜张大千为师。自此,其艺术功底才得以大进,后在成都的岷云艺专任教。由于他临摹的技法高,摹写的作品几可乱真,后在博物馆谋得一研究古代字画差事,并参加了古代书画的复制工作。
该幅作品是赵蕴玉的人物绘画作品,其人物绘画的路子很广。赵蕴玉尽管身为张大千弟子,却没有老师张大千先生高士开相模式的缺点,其笔力也许稍有不逮,却颇有稳重雅逸之气。赵蕴玉绘画以仕女享名,“蜀中乐使”、“图中赏心十二事”、“薛涛制签”、“簪花图”、“手倦抛书”等,无不称得上精心杰作。他的这幅作品既具现代人物的亲和感,着色的雅逸,造型的婉约,又颇得古朴欢约的情趣,的确做到了艳而不俗,浓丽超逸兼得之妙。
胡若思(1916-2004) 书法
该书法作者名为胡若思,张大千的弟子。1925年,胡父为张大千书画代理商。作为当代中国山水大家,胡若思天赋极高,胡若思9岁便拜张大千为师。14岁随张大千东渡日本,举办童年个人画展。15岁时,凭借创作《匡庐瀑布》获得比利时世界博览会获金奖,名噪一时。
在胡若思成年后,画工让世人侧目。数年之后临石涛几能乱真,尤擅石涛浅绛山水,笔墨风格神似张大千。其老师他一生留下很多轶事和风流韵事,其中与十个女人的故事更增添了传奇色彩。这十个女人分别是:一个红粉知己李秋君,两个婚前恋人谢舜华和倪氏,三个魂断情人池春红、李怀玉和山田喜美子,四房正式夫人曾正蓉、黄凝素、杨婉君和徐鸿宾。为此,有时候张大千画债甚多,有时候还要被指明要石涛风格山水,张难以应接,就让胡若思代笔,他再修润题跋钤印,当时竟无人知是弟子代笔和师徒“合作”。可以胡若思画工和书法造诣之深,该副作品正是胡若思亲笔之作,其价值可见一斑。
今天是双11,七天后也就是11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收藏文化(河南)高层论坛将于在郑州举行,届时将举行豫呈祥2017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本文所列书画将一同亮相郑州。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收藏组织领导、特邀的文博界专家和众多收藏爱好者将助力此场拍卖。
相关书画预展将在17日—18日在郑州市逸泉国际酒店举行,19号将正式举行开槌拍卖。欢迎有兴趣收藏爱好者关注玉石铺子新媒体,并一同前往观鉴艺术、典藏艺术。
二、张大千的主要作品
一九八二年,八十四岁高龄的张大千仍然作画不止,此图为张大千带病绘之。在简笔淡墨的山石上以花青重染,色调清新淡雅,遒劲苍老的乔木却茂然有生气;一持杖高士仰望乔木,似对生命几何若有感悟。从此图也可看出大千晚年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此画为张大千1982年所作,作品尺寸:73*104cm,钤印:西川张爰(白)金石同寿(朱)摩耶精舍(朱)以介眉寿(朱)。 此画为张大千八十三岁高龄时忆游黄山之作,自题“以渐江、苦瓜两尊者法写此”。老笔纵横,苍劲有力,以赭色浓重施于山体阳面,多以皴擦为之,山脚染以花青润泽,更见黄山之奇和笔墨的老辣。大千晚年的系列忆游作品在简化具体真景的同时更以己意为之,气质淳化而兼具苍深浑穆。 此图作于1980年,张大千仍孜孜于艺事追求,以破墨挥洒之笔来代替细笔。此图山石浑厚,树木朴茂,烟云横生,是大千晚年厚重浑穆、自抒胸臆的山水佳作。 此图为张大千八十二岁时忆游之作,以泼墨为主,几不见勾勒皴擦,然山脚几笔房屋的勾勒,顿使抽象笔墨转化为万千气象,实乃“笔简意周”、意趣天成。大千还曾作《阿里山晓色》,其忆游作品在简化实景的同时却增强了对神气的表现,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更有真情的流露。 1980年张大千八十二岁高龄,仍作画不息,而且笔墨运用更是得心应手,达于淳化。该图绘于泥金笺上,色彩丰富,瑰丽沉浑,尤其是泥金底使画面有高贵典雅之感。 此图是张大千晚年水墨写意花鸟的佳作,几枝修竹,石上立一小鸟,水中几尾游鱼,虽是从八大画法中演变过来,但构图更为空灵,笔墨清爽,少了八大的冷逸、孤寂。 从“庚申”印章上,得知此画写于1980年。 此图为大千八十一岁时在台湾摩耶精舍所作,此图是大千梦中的峨嵋胜景,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虚实相生,在墨线立骨的山石形体上挥洒石青石绿,更让画面显得“瑰丽雄奇”,流淌出山之神韵和浓烈的思乡情绪。 《金笺峨嵋记青山中花》(泼彩山水图) 《峨眉接引殿》作于1948年春月。是年八月,张大千第五次,亦是最后一次登临峨眉山。前四次峨眉壮游,使大千心中对于峨眉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怀,遂将前四次纪游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化为笔底烟霞,绘成此煌煌 巨制。本幅可看作是大千以北宋纪念碑式山水的气魄绘制峨眉的巅峰巨制,亦是大千心中峨眉情怀的一种艺术渲发。 1978年《长江江静濑船秋水钓鱼》泼彩山水图此外,张大千还有:
1971年《可以横绝峨嵋巅》(泼彩山水图)
1973年《青城天下幽》泼彩山水图
1979年《阔浦遥山系列》泼彩山水图、《摩耶精舍外双溪》泼彩山水图、巨幅金笺《金碧泼彩红荷花图》
1981年《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泼彩山水图
1982年《人家在仙堂》泼彩山水图、《春云晓霭》泼彩山水图、大风堂作泼彩山水图、《水殿幽香荷花图》、《水墨红荷图》等作品。 表格作品来源:
三、张大千最著名的画
张大千最著名的画有以下几副等:
1、《桃源图》
《桃源图》是张大千的晚年泼墨彩画作,当时张大千居住在北郊外双溪,张大千性情恬淡,但随着这里的人越来越多,这里的环境也变得不再幽静,于是张大千就画了这么一幅画,并题诗自我安慰。
2、《嘉耦图》
《嘉耦图》以荷花入画,寓意佳偶天成。画中精工细致的描金朱荷,在墨绿渍染的田田茂叶的衬托下,富丽堂皇而无匠俗之气,浓阴中的双栖鸳鸯色彩斑斓、悠然自得。全画气度宏大、层次井然,是张大千泼彩泼墨画法的代表作。
3、《爱痕湖》
《爱痕湖》在2010年以一亿零八十万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的“第一贵”。这幅画是1965年秋,张大千与友人张目寒等游瑞士、奥地利诸国,在奥地利著名的风景胜地亚琛湖畔停留所作。张大千将亚琛湖”译为“爱痕湖”,或取“留情之地”的意思,想必此行是给张大千留下许多动情故事的。
4、《荷堵野趣四屏通景》
《荷塘野趣》构图气势磅礴,荷叶参差呼应,四屏通景每条屏中都有题款,应是先生应受赠者邀请题之,或是为了防止遗散,而且从画工上说四条屏每一条都单独成作品,两条或者三条也可以成为独立的作品,这样大尺幅的同屏荷花也是博物馆级的藏品。
5、《临王蒙夏日山居图》
《临王蒙夏日山居图》,其山水布局基本忠于王蒙《夏日山居图》原作,采用了高远和深远相结合的缜密构图,保留了原作的恢弘气势和静谧清寂、可居可游的气氛,尽得王蒙山水画的艺术精髓。大千先生特地选用易于发墨的旧纸,下笔细致绵密,设色苍润沈郁,为大千先生用功极深的作品。
四、张大千最擅长画什么
山水画。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
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
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扩展资料:
作品介绍:
1、《长江万里图》
《长江万里图》是现代画家张大千于1968年创作的绢本设色国画,现收藏于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
该画中的长江,以四川省为起笔,开卷是都江堰的铁索桥,接着,长江奔流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充分再现了祖国山河之壮美,歌颂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表达了作者钟情于长江山水的情感。
该画布局宏大,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在技法上,这是一幅泼墨泼彩画、他既采用了传统山水画的破墨、积墨、泼墨等技法,又融会了西方绘画的泼彩法,形成了“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风格。
2、《墨竹图》
该《墨竹图》是1961年由中国著名山水画大师张大千创作的作品,尺寸为97.5×60cm,立轴,水墨纸本。画上丛竹新篁,姿态挺立,绘两竿竹,一浓一淡。
该幅写丛竹新篁,竹千前后排列,用墨浓淡深浅,现其层次;其姿态挺立,刚劲中不乏物性所显露的弹性靱力。
嫩叶新篁数束处最前方微扬,似迎风点首,略展动姿。竹叶写来爽落带劲,片片生动,交叠穿插,具错落起伏之势。
该幅《墨竹图》绘两竿竹,一浓一淡。大千下笔迅疾有力,虚虚实实,秀洁而钝厚的竹叶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大千
五、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作品有哪些
张大千的作品
张大千作为中国顶尖的国画大师,他创作的每一幅画都是精品。仔细了解一下他的作品,重温张大千赋予绘画的情怀。
《乔木高士》,创作于1982年,此时的张大千已经有八十多岁,他的笔法不减当年,一个强劲有力的乔木在张大千的创作下显得格外有生机,此幅作品色彩朴素,用淡淡的水墨点染着笔直挺拔的乔木,透露出张大千对生命的另一番感慨,也可以看出他此时已经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阿里山浮云》,此幅作品也是张大千八十多岁的创作,这是他回忆年轻时候外出游玩创作的,内容简单,却赋有极强的感染力。他简单的勾勒也可以给人另一番景象,简单的浮云在他的笔下可以转变为气象万千的图景。这种艺术感染力和作画的整天结构,不仅是他艺术高超的体现,还是对人生见解的展示。
《峨眉山引殿》,此幅作品是张大千在最后一次游览峨眉山的时候创作的。他将前几次和这次游览峨眉山的感受都融入到了这幅画中,这幅画恢弘的气势表现了张大千对峨眉山不舍的情怀。因此将他内心的艺术气息完全展现出来来纪念峨眉山。这幅画也可以说是张大千的顶级作品之一。
除了这些详细介绍的张大千作品以外,张大千还有许许多多的有成就的作品,像《青城天下幽》,《人家在仙堂》,《水墨红荷图》等都是张大千的得意之作。
张大千画虾的故事
张大千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画大家,他擅长山水国画,是画虎能手,而且也能写诗书法。在当时的诗书画界,张大千与齐白石、浦心畲两人拥有同等的名望威声。
张大千的'一生都在绘画中度过,遇到任何他所感兴趣的事物,他都想要画上两笔。在他尝试新事物的绘画同时,也发生过不少有趣的事情。最有名的应该是他在徐悲鸿家画虾的故事了。
张大千画虾的故事主要讲的是,一日徐悲鸿为请张大千与齐白石二人来家中小聚,专门设宴家中进行款待。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亲自掌厨,为他们烩制美味佳肴。廖静文的厨艺精湛,深得齐白石老人家的欢心,齐白石在饭桌上与徐悲鸿和张大千两人也聊的酣畅淋漓。吃完饭后,齐白石画性大发,为廖静文专门绘制了一幅荷花图,以答谢她今晚的款待。
廖静文见齐白石的荷花图画地如此动人,也怂恿张大千继续在齐白石的画上再添几笔。于是张大千起笔继续在图上作画,在他的笔勾下,几只小虾出现在了荷花之下。正在大千绘画兴致上,他感觉有人小心拽拉他的衣袖,只闻齐白石小声告知虾实为六节,不论大小。听罢,张大千随即画上几笔水纹和水草,掩盖住几只小虾的节数。
因为当时他并不了解虾的特性,但相信齐白石对虾的了解,回到旅店他买来数只活虾,对里面的虾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齐白石所言是矣,从此每当他要绘制新事物之时,他定会将其特性了解一番。也正是因为发生了张大千画虾的故事,以致他的画越来越生龙活虎。
张大千佛像的故事
张大千除了在书画方面有很高的造就,他还有一个对中国文化历史有重大改革的事情,那就是发现了敦煌莫高窟。他出版的《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引起了国家艺术界的哗然,大家对壁画的一重大发现感到惊叹,而大风堂是张大千同二哥张善子一同创办建立的。虽然张大千将敦煌壁画公之于众,但他也做了一件损坏壁画的事情。如此爱惜中国文化的人与佛像壁画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关于张大千佛像的故事,听人讲述是这样的。早在之前,张大千就听闻敦煌有千佛洞,为观看前人留下的壁画,他亲自前往莫高窟考察。原本以为只要花个三两月就可将洞中壁画参透,但看到洞中壁画时,他叹为观止,恐怕要花上两三年的时间进行观摩。
张大千带着学生和家人驻扎在莫高窟,并将莫高窟中的佛像笔画一比一进行临摹。在进行的过程中,他发现敦煌的壁画是画中有画。最里面的壁画是最早时期唐代所遗留下来的壁画,后来掩盖涂抹上的是后期世人为迎合当时人们审美而做出的调整。比起后期掩盖的壁画,最先唐朝所绘之画显得更为精细。出于对唐代壁画的喜爱,于是就出现了张大千“毁坏”壁画的事情。
对于张大千“破坏”壁画的举动,艺术界分为了两派。支持方认为张大千所举并不是有意损坏壁画,并不是毁坏佛像壁画。而当时的民国政府也觉得张大千并无破坏文物。但是另一反对方则认为,虽然表面的壁画已经残破不堪,但也不能肆意剥掉,张大千的举动欠缺思考。关于张大千佛像的故事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是非结论,出于他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杰出奉献,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