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柱香是多少时间?
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大约三十分钟。
“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炷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
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炷香燃尽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时辰(2小时)有八刻,一刻(15分)【古时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一刻,曰15分一刻】;
一盏茶(10分钟)有两炷香,一炷香(5分钟)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弹指,一弹指(10秒)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僧祇律》记载:1刹那者为1念,20念为1瞬,20瞬为1弹指,20弹指为1罗预,20罗预为1须臾,1日1夜有30须臾。换算结果:须臾=48分钟,弹指=7.2秒,瞬间=0.36秒,刹那=1念=0.018秒。须臾弹指瞬间刹那=1念。
古代一炷香等于多少时间?
古代一炷香等于30分钟左右。在古代的香,长短大约规定在30厘米,所以香的燃烧时间就等于现在的30分钟到1个小时,一般规定为40分钟,虽然不是特别的标准,但对于过去来说,就已经算是比较标准了。
现在人利用时间一样,虽然有钟表,但往往也是选择大概,比如去某某地方,大约坐车的时间是下午2点,要在2点之前到,比如提前半个小时,就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概念。因此作为时间,在古代也是这样,通过来了解大概的时间,只要误差不大,就不会误事。
其实,在古代制香的技术也参差不齐,因为不同的制香作坊选择的材料不一样,长度不同,或者是粗细不同,以及密实度不同,燃烧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比如稍微粗一点的香,燃烧的时候时间就会长,同样密实度增加,燃烧的时间也会增加,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到一炷香的时间长短。比如在室外用香来规定时间,由于外面有风,香的燃烧速度会增加,这室外用香来规定时间和在室外相比,在时间方面就有所不同。
其实我国古代早就有自己的一套确定时间的方式,可以利用绳结,香之类的工具,还会利用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利用太阳的影子投射原理做成的日晷和圭表,还有利用水滴均衡的原理做成的漏刻之类的计算时间的工具。
公认的说法就是,一炷香的时间,两刻钟=三十分钟。一盏茶的时间,一刻钟=十五分钟。一顿饭的时间,通常理解是半个小时。所以,在那个没有钟表的年代,受外力影响,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一个大概的时间范围,如果你想约一个人准时见面的话,难度就有点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