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隆时间

时区:UTC/GMT +1小时(东部时区1)

夏令时:1小时

当地时区相当于2小时UTC/GMT

经度/纬度:东经+6° 96/南纬+50° 938 '

国家代码:+49(德国)

区号:

电脑时间:2022/8/26 11:20:05和北京时差:-6:00小时后。科隆是德国第四大城市,人口100.7万,仅次于柏林、汉堡和慕尼黑。它是一座城内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是一座繁华的商业城市,也是德国西部莱茵河的历史文化。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233位。

德国科隆的城市简介

科隆城市古老,胜迹众多,风景优美。历代诗人为它写下不少赞美的诗篇,人们还流传着“没到科隆即没到过德国”的说法。 科隆市区地跨莱茵河两岸,但它的核心,也就是内城,坐落在莱茵河西岸。名胜古迹和繁华商业区大多集中在这里。科隆大教堂是内城的中心,附近交通繁忙,小汽车和公共汽车川流不息。10多年前,科隆人建了个教堂平台,使这座建筑物与嘈杂的交通相隔离。由此形成的教堂广场已成为当地人和旅游者的聚会中心。这里可以看到滑旱冰的青少年在宽广的场地上绕圈,马路画家在地上用彩色粉笔临摹名画,还可以经常看到一些水平不低的音乐爱好者自发地为人们演奏。

德国西部莱茵河畔名城和重工业城市。人口95.3万(1983),仅次于柏林、汉堡和慕尼黑。公元前38年建为古罗马要塞。曾是汉萨同盟主要成员。因位居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冲,中世纪时经济已颇发达。十九世纪中叶后,随鲁尔煤田开发和铁路修筑,发展更迅速。巨大水陆交通枢纽,重要的河港。科隆-波恩航空站位于东南郊,市内有通往布鲁塞尔、波恩等地的直升飞机场。工业有军工、冶金、机械、化学、制药、炼油、纺织、食品等部门。全国重要褐煤产地之一,建有大火电站

科隆在哪个国家

1、科隆是德国西部莱茵河畔名城和重工业城市。

2、位于莱茵河畔的科隆市是德国的第四大城市,仅次于柏林、汉堡和慕尼黑。这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现代化气息极强的大都市。市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店比比皆是,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

科隆在哪个国家 科隆有哪些建筑性标志

德国科隆——德国西部莱茵河畔名城和重工业城市。人口95.3万(1983),仅次于柏林、汉堡和慕尼黑。(有著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

科隆群岛——厄瓜多尔共和国的一个省,离厄瓜多尔本土1000公里。生活在科隆群岛上有企鹅。(岛上多高山峻岭,受秘鲁寒流影响,虽位于赤道,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四周被汪洋大海阻隔)

科隆群岛属于那个国家?

厄瓜多尔共和国

科隆群岛的西班牙语作Islas Galapagos,太平洋东部岛群;位于太平洋东部的赤道上,它是厄瓜多尔共和国的一个省,离厄瓜多尔本土1000公里。于北纬1°40′~南纬1°25′和西经89°14′~92°01′之间。由19个岛及附属小岛及岩礁组成,面积7976平方公里,离厄瓜多尔本土1100公里,跨赤道两侧。陆地总面积约7,994平方公里(3,086平方哩),散布在约59,500平方公里(23,000平方里)的海面上。

科隆的基本简介

科隆横跨莱茵河两岸,人口100.7万(2009年),面积405平方公里,是德国第四大城市。

一译“科伦”。公元前38年建为古罗马要塞。曾是汉萨同盟主要成员。因位居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冲,中世纪时经济已颇发达。十九世纪中叶后,随鲁尔煤田开发和铁路修筑,发展更迅速。巨大水陆交通枢纽,重要的河港。科隆-波恩航空站位于东南郊,市内有通往布鲁塞尔、波恩等地的直升飞机场。工业有军工、冶金、机械、化学、制药、炼油、纺织、食品等部门。全国重要褐煤产地之一,建有大火电站。全国金融中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遭严重破坏。多古迹,如著名科隆大教堂(圆顶上的两塔尖高达161米)、罗马时代地下广场等。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此创办《新莱茵报》。

科隆还是一个以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大教堂闻名于世的城市。屹立在莱茵河边的科隆大教堂高157.31米,它有两座哥特式尖塔,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双塔教堂,它已成为科隆市的象征和游客们向往的名胜之地。站在高高的塔顶极目远望,莱茵河犹如一条白色的锻带从旁飘过。

科隆大教堂的正式名字叫圣·彼德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直到1880年才最后竣工。科隆大教堂包括五个殿堂和一个饶圣坛而建的带有三个偏堂的回廊。圣坛还保持着初建时的模样,这个圣坛是中世纪德国教堂中最大的圣坛,圣坛上的十字架也是欧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圣坛的两则还排列着有104个座位的坐椅。在科隆,这座巨石建筑物不仅是人们参观游览的必去之地,同时它也是人们歇息、游玩的地方。教堂内静谧、幽暗的气氛同教堂外五彩缤纷、人声鼎沸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堂前的广场还是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的场所,每年的5-9月,每逢周末人们都要在此举行民俗庆典活动,场面十分热闹。 是科隆的又一个盛世。公元795年,查理大帝定科隆为大主教驻地。此后,城池经几度扩建,到12世纪时,今日科隆内城的规模就已经奠定。半圆形的城垣总长6公里,开有12座城门,现存3座,从中仍可窥见中古科隆城的雄伟气势。那时科隆有居民4万人,是德意志首屈一指的大城,人口甚至超过当时的巴黎和伦敦。科隆的兴盛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它地处南北水路和东西大道的要冲,又是朝圣要道。舟楫车马都从这里经过,八方货物也在这里集散。科隆当时还有一个特权,即:所有途经科隆的货物,都必须首先在该市展销3天,才能继续转运。这对于科隆的商业,无疑是一大促进。随着经济势力的增强,科隆的富商和手工业行会夺回了城市管理权,大主教逃往波恩,不再是科隆的统治者。科隆成为帝国自由市和汉萨同盟的重要城邦。

铁与蒸汽机的时代为科隆带来了第三个兴盛时期。1815年,科隆被并入普鲁士。1839年,铁路修到科隆,与河运联成一气。随着鲁尔煤田的开发和铁路的延伸,科隆一跃而成近代的工商业都市。1876年,发明家奥托在科隆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轰动了各国工业界。从1917年到1933年,阿登纳担任科隆市长。在他的推动下,科隆建起了内外环绿化带和博鉴会场设施,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隆遭到猛烈轰炸,全城几乎被夷为平地。战后,科隆在废墟上重建,这座历尽沧桑的莱茵古城,如同灰烬中飞出的金凤凰,又成为一个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大城市。

科隆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城市,它建城于罗马时代,当时的名字为“克劳蒂亚·阿格里皮娜的殖民地”(Colonia Claudia Ara Agrippinensium),这个名字来自于罗马皇后小阿格里皮娜,她是在莱茵河畔诞生的。公元50年当时的居民点被提升为城市,成为罗马帝国下日尔曼尼亚省的省会。公元80年通过建造艾费尔沟渠科隆获得了罗马最早的沟渠之一。今天科隆的名字是从罗马名字中的Colonia简化过来的。从313年开始可以证明当地有一位主教。

进入中世纪后科隆保持了它的重要地位。455年弗朗克人攻占科隆。至6世纪科隆是一个独立的法兰克王国的首都。后来它被并入克洛维一世的法兰克帝国,但是在当地保持了很大的自主权。市内长时间有罗马人与法兰克人同居。从6世纪到8世纪市内不同民族的人融合同化。法兰克人接受了罗马人的文化比如建筑和玻璃制造业。墨洛温王朝末期科隆是德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最晚从加洛林王朝开始科隆的主教和大主教成为神圣罗马帝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萨克森王朝统治时期科隆对神圣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和解起了重要作用,当时有一段时间奥托二世的皇后提奥法努在科隆出任帝国执政,她本人是希腊人。10世纪里在科隆有多个修道院成立,市内建筑了许多新的教堂。此后科隆在一系列很有作为的大主教的领导下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思想中心。1164年大主教莱纳尔德·冯·达瑟尔将东方三博士的遗骨从米兰移到科隆,使得科隆成为一个重要得朝圣地。在中世纪中期科隆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科隆的城墙多次扩展。1225年建成的城墙有16个城门,比当时同时由腓力二世建造的巴黎城墙还要大。从12世纪开始科隆与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市一起被并称为圣城,它当时的正式拉丁语名称为Sancta Colonia Dei Gratia Romanae Ecclesiae Fidelis Filia(上帝授予的神圣的科隆,罗马教廷忠实的女儿)。当时市民决定建造一座绝无仅有的大教堂来存放圣迹。1248年科隆大教堂奠基。

1259年科隆获得了物品待售权。科隆市民对所有在莱茵河上运输的货物享受首购权利。这为科隆带来了巨大的财富。1288年科隆大主教与市内的市民贵族之间的斗争以市民获胜暂时告终。大主教的军队在战场上被战败,科隆不再属于大主教的领地,大主教被迫迁往波恩,只有在举办神事时才有权入市。科隆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城市。不过科隆一直到1475年才正式成为自由城市。

1582年科隆大主教盖布哈尔德·冯·瓦尔德堡退出罗马天主教并与一个新教修女结婚后被教皇额我略十三世革除教籍。恩斯特·冯·巴伐利亚被设立为科隆大主教。此举防止了在七选帝侯中新教贵族成为多数。这个事件导致了从1583年至1588年的科隆战争。道依茨、波恩和诺伊斯被毁。

在三十年战争中科隆没有遭到破坏,科隆市民花钱来避免军队围攻或者占领。通过制造和出卖武器科隆还依靠战争大赚了一场。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军队于1794年入驻科隆。“圣城科隆”的历史便结束了。整个莱茵河左岸地区完全被并入法国,法军进入城市时许多科隆市民将他们当作解放者欢迎他们。至此为止被歧视的犹太人和新教徒获得了平等的权利。虽然法国统治时期当地的税务非常高,但是科隆人还是非常忠实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曾于1804年访问科隆。1815年科隆和莱茵兰被划分给普鲁士。通过当地银行家的努力科隆成为普鲁士继柏林后最重要的城市。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科隆创办《新莱茵报》,1849年2月7日和8日,科伦陪审法庭分别以“侮辱当局”和“煽动叛乱”的罪名两次传讯并审判马克思、恩格斯等人。1849年5月,马克思被普鲁士当局驱逐出境,前往巴黎。

1880年在普鲁士国王的帮助下大教堂终于正式建成(整个建造时间为632年)。实际上科隆大教堂太大了,它不断地需要维护,因此它也被称为“永久工地”。19世纪末科隆的要塞扩展,老的城墙被拆除,城市得到扩展,此外也开始合并周边的村镇。今天中世纪的城墙只有少数地方被保留作为纪念。

1945年的科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隆受到英国和美国地毯式轰炸,市内90%的建筑被毁,市民数目从80万降低到40万。从1945年1月至3月在科隆1800名德国和外国的反抗组织人士被纳粹屠杀(战末罪行)。

1945年4月4日美国第82空降师的波格下士在德国科隆街头正在看一个警告标语;后方的豹式战车由于剧烈烧毁的关系,所有的扭力棒均已失去效用。直到1959年科隆的居民数才恢复到战前的水平。通过合并周边村镇科隆的人口于1975年超过了一百万,但是1976年又降低于这个数目了。 花露水在法语中就是“科隆之水”的意思。拿破仑时代,驻科隆的法国兵回故乡时,据说就是拿“科隆之水”送给妻子和恋人的。参观完大教堂后来到广场上,朝四面一望就能看到挂着4711招牌的商店。4711表示的是第一家出售花露水的店铺。原店铺在战争中被烧毁,现见到的是后来重建的。

在科隆想感受购物的乐趣,则必去“步行者天堂”的霍耶街(Hohe Straße)。那里禁止车辆通行,因而您可以尽情地逛街。出了大教堂笔直向左走就是了。百货商店、科隆香水专卖店、礼品商店、餐馆等排满街道两侧,非常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