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分录规律“借增贷减”和“借减贷增”怎么理解?

会计虽然不是一个热门的专业,但是是很多人选择的一个专业,因为会计比较好就业,不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在小超市都是需要会计的,所以有很多的人都学习会计专业,或者是从事财会类的工作在会计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写分录的时候有一个规律叫,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相信学会计的人对这十个字都不陌生,毕竟它可是铁一样的原则。而在记会计分录时对于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也可以理解为借增贷减,借减贷增,也就是一定要做到借贷平衡,只有失算平衡了那么这个账才能达到平衡,少一分钱都是有问题的。

理解借增贷减

借增贷减是在写会计分录的时候所要运用到的一个规律,借指的就是借方,贷指的就是贷方就是说,如果借方增加了那么贷方就必须减少。因为在填写会计分录的时候,有些会计科目属于借方,有些会计科目属于贷方,所以首先要明白哪些属于借方,哪些属于贷方。资产类的科目就属于借增贷减,那么在记账的时候跟银行存款,一方就要写到贷方科目,如果借方增加了贷方一定会减少,这是一种规律。

理解借减贷增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这两种规律,也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去银行存款存了1000块钱,那么银行存款它属于借方科目,所以要用到借增贷减,银行存款的借方增加了1000块,贷方科目就是库存现金,库存现金就要减少1000块,就是借增贷减。而借减贷增就是和借增贷减相反的一种规律,其实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如果光看理论的话是比较困难的,真正的去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记住的。

如果大家在学习到会计分录,填写会计分录的时候首先要把借贷方的一些会计科目理解下来,背下来,那么在接下来才能够更好的学习。

二、会计科目中,哪些借减贷增,哪些借增贷减

会计科目中

借减贷增的科目有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借增贷减的科目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库存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扩展资料:

费用增加,意味着所有者权益减少,那么当然就跟权益记的贷方相反呗-----记借方。利得增加意味着权益增加,当然记贷方嘛。损失增加意味着权益减少,相反方向-----借方。

这样一来利润就很清楚了:利得大于损失加费用,也就是贷方大于借方的时候,利润科目就记在贷方了,也就是说公司盈利。反之就是公司亏损,利润科目记在借方。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过一年经营(不考虑分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利润=收入-费用;

可以推导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整理得:资产+成本+费用=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

该等式左边的科目,借方额=增加,贷方额=减少;(借增贷减)

该等式右边的科目,借方额=减少,贷方额=增加。(借减贷增)

拿到具体业务,先分析影响的相关会计科目,这些科目分别属于等式的左侧还是右侧;然后,考虑该科目的余额(或发生额)会增加还是减少。

三、在会计中“借是增加,贷是减少”的意思吗?

不是的。

1、会计上所说的“借”和“贷”,只是一种记账符号。

2、对于“借”和“贷”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账户的的性质结构。

一般情况下,资产、成本、损益类的支出借方表示增加,反之贷方表示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类的收入借方表示减少,反之贷方表示增加。

一、“借”和“贷”的概况:

1、“借”和“贷”是抽象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等,与这两个文字的字义及其在会计史上的最初含义无关。

2、“借”和“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

(1)“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

(2)“借”和“贷”何时为增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

(3)资产类、费用类是“借”增“贷”减;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是“借”减“贷”增。

二、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进行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