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评价日本电影《黄昏清兵卫》?

一、《黄昏的清兵卫》放映的背景

日本武士电影,或者说剑戟片,属于日本电影类型片中的一大类。自1951年,黑泽明以一部《罗生门》荣膺金狮奖后,日本武士电影进入一个辉煌阶段。《七武士》、《切腹》、《椿三十郎》、《大菩萨岭》……诸多佳作纷纷面世。

日本武士电影的黄金时期从五十年代对英雄人物的讴歌、到六十年代对武士道的反思,至七十年代渐入低谷,同时伴随的,是大制片厂体制的解体——这也标志着日本电影的一段黄金时期的落幕,以及随之而来的九十年代的日本社会全面、持久的经济萧条。

八十年代日本武士电影虽偶有佳片如《座头市》,但已是暮气深浓,至九十年代,武士题材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有人甚至说若不是山田洋次的《黄昏的清兵卫》横空出世,武士电影这一类型片几乎要被人遗忘了。

然而毕竟时代不同,山田洋次在执导《黄昏的清兵卫》时虽已年逾古稀,但新世纪的武士电影,若重套旧类型的路数,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太特殊的反响。况且那也不符合山田洋次本人的风格。

诚如江晓雯在《当代世界电影文化》中所言:“一种类型电影之所以会深受大众的欢迎,是因为它体现了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集体无意识。类型电影的生产、制作本身也是由影片的作者、制片发行制度、观众共同参与的结果,代表了社会群体的集体社会经验。因此,它的叙事模式和其中所蕴含着的文化意味也必然随着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那么,《黄金的清兵卫》在喑声已久的武士类型片市场里,会表现出这样别具一格的面貌,并引起巨大反响,是这个时代哪些方面带来的影响?

大制片厂体系解体后,九十年代的日本电影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北野武、周防正行、岩井俊二、黑泽清等中青代导演各显神通,日本有学者将这一代导演的作品称之为“独立电影”,而无论分属怎样的类型,这些电影做显现出的共同特点是多为中小成本制作,在褪去大制作的豪华阵容、视觉特效后,它们大多表现出的是接近普通民众、平凡生活的细腻勾画和强烈的个体意识与人文关怀。而通常口碑、票房获得的双赢的也是这些平实中打动人心的影片。这本身,已营造了一个重视人情味的影片创作氛围。

再者,经济萧条必然也会带来人们价值取向的改变。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萧条与危机之下,人们渴求的是一种精神救赎和心理安慰,于是,在50~70年代武士类型片中被反复刻画的武士道精神中的“尚武”(勇)、“忠君”(忠)、“复仇”(义)对人心的吸引弱化了,而诸如“洁白”、“俭约”、“朴素”、“平和”的价值理念却会引起这个时代日本民众的强烈共鸣。于是,原本长久被人忽视的斋泽周平的小说会被发现,改编成的电影会被青睐,也就不是偶然了。

而如山田洋次本人所自陈的:“现在的日本处于令人不安和担忧的状态,但日本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勤俭为荣的传统慢慢失去,盲目追求奢华。但武士心中有强烈的责任感,面对朴素生活能够心情平静,对他们来说,穷困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不管怎么贫困,都要清洁地生活着……”这也是他拍摄武士片的动因所在:“为了反思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的武士道精神”。 山田本人承袭的本就是小津衣钵,是典型的“庶民剧”导演,他拍了一辈子的市井喜剧,表现的是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悲欢喜乐,年逾古稀早已看惯风云褪去浮躁的他,即使拍摄武士片,也不会被类型束缚而一改自己的风格,相反,他正用传统的“武士”题材,剥去了武士道形式上的外衣,用他一贯的手法,平实却极富质感的影片传达了他所想传达给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理念:清简安贫,乐天知命。

二、《黄昏的清兵卫》反类型的表现手法

与传统武士片中好勇斗狠、忠义传奇的武士形象不同,井口清兵卫作为一个下级武士,日常生活和公务员没什么两样,相比较而言甚至更为安分守己——按时上下班,连大多为同事们热衷的娱乐活动都摒弃。也更为落魄,妻子早亡的负债累累的他一人照顾痴呆的老母和一双幼女,同时家务、务农,还因生活拮据劳碌而不修边幅,为此遭领主训斥。

在影片的前半个小时里,细腻又有些晦暗的画幕里,是清卫兵生活的平淡流转,没太大起伏,一反以往武士类型片的曲折跌宕,却将清卫兵的个性雕刻得入骨三分。这个身处武士阶层的人,看起来却和平民没什么两样,但他并不庸碌,心中自有一把情义的标尺。母亲认不出他他也只是一声自嘲,女儿问他读书何用他耐心教导说能让人学会思考,境况艰苦却淡然处之乐天知命,身怀绝技而低调行事,却在友人有难时挺身相助,而一向备受推崇的视为武士的崇高与荣耀的,为义理牺牲,为藩主不顾一切地效命……于清卫兵而言,却只是不得不领受想推脱却推脱不去的压力。那对武士而言跟命一般重要甚至比命还重事关尊严的武士刀,却在他为妻子治病、下葬时卖掉——这也意味着他的一种取舍,一种具有人情味儿的情义,比所谓义理更为重要。

这不是被“美化”和“神圣化”的武士道,相反,这正是一种对“武士道”深彻的思考,并在最后挖掘出的,是一种一直存在在武士道中也存在在日常里的,日本民族个性中坚忍的朴素的也更为宝贵的精神。

而传统武士类型片中的又一大必备元素,是打斗场面。在以往任何武士片中,酣畅激烈,血腥暴烈的打斗场面都是必不可缺的。它紧连着武士道“尚武”的精神,同时又以视觉上奇观体验,给观众以强烈刺激,甚至宣泄。然而《黄昏的清兵卫》中,全片的打斗场面统共只有两处,且这仅有的两处处理方式也不同于以往的手法——在打斗前营造一种萧杀的决斗氛围,真正打斗进行一种极为快速的简洁处理,两人身形交错,往往一招毙命。暴力美和英雄主义都在形式中达到一种极致。《黄昏的清兵卫》中的打斗却是慢并且写实的。

第一段打斗,与欺辱朋江的丰太郎,长镜头和景深镜头,招招实在,丰太郎出手凶狠迅捷,清兵卫主防,最后才制服他。但随性所欲不逾规的山田导演实则也有一个积累-喷薄的过程,即使尚武、血腥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种隐而不发、不得已不出手一处手即为传奇的情节,仍是带有武士片的些许英雄色彩,并且内在上更为吻合“武士道”的武德:即使力量强大。若非忍无可忍,绝不轻易出手伤人。

最后一场打斗是全剧的高潮,然后16分钟的剧情,只有后六分钟是激烈紧张的打斗,攻击的人虽然攻势疯狂如暴风雷雨,但毕竟是轻弩之末,守势的人被动又艰难,虽然最终胜了,也是惨胜。极为真实,一点也不唯美,却饱含痛楚。而前十分钟呢?前十分钟,是清兵卫和余吾善右卫门坐在一处喝酒聊天,各自倾诉生活的艰难,颇有同病相怜天涯共沦落之感。清兵卫甚至已经动了放走他的念头——这是极不符合以往武士类型片里对藩主命令绝对执行忠贞不二的精神的。然而,触发两人斗争的导线又是极为武士的——清兵卫身上带得是一柄不值钱的刀,这对余吾善右卫门而言是一种侮辱。从这个细节出发,又可以看出同样在武士没落的时代,同样是境遇相似的两个落魄武士,却代表了各自两种精神,余吾善右卫门是看似更传统更具代表性的被山田反思的武士道代言人:对主尽忠,坚毅尚武,杀身成仁,却最终走到末路。而清兵卫则看似是个“非典型”的武士,但毋庸置疑有着武士精神和操守,而他承袭的那种武士精神,却在日本民族血脉中更为亘久,即使在今日也极有借鉴性。

当然,即使这么看,清兵卫还是处在大时代情境下的日本下级武士,于是在影片的最后,借助他的女儿的旁白,他的结局被淡淡宣判——在内战中战死。不英雄,不壮烈,不见血,却宿命。

然而,作为武士电影,《黄昏的清兵卫》最为打动人心之处,却该是它生活情境之间的细节处理。是他教女儿读书识字伴随的昏黄火光,是他对着生活的困窘无奈一笑中却饱含的坚定沉着,更是他和朋江之间的感情。他们并没有什么缠绵亲密的对手戏,往往只是相视的一笑,隔着几步距离的问候,或是他看着她带着自己的子女玩耍,他们之间的情感也如全篇一切设置一般的克制。哪怕到最后,清兵卫将去决斗,终于向朋江表白却被婉拒,颓然坐倒又强打精神,他们的离别是两个人的背景,朋江细致的为他梳妆,好像他的妻,没有多余的话,却有哀美的情的昏黄光调下流转。清兵卫走后,朋江坐在那里,连清兵卫都时常认错却不曾错认过朋江的井口母亲问她:你是哪家的小姐?

黄昏的清兵卫(黄昏清兵卫)

这样深彻隐忍的情是如何宣泄出来的?是清兵卫带着伤一瘸一拐在黄昏中归家,却发现朋江依然留在那里——她以为他必死,却留下来了,即使她应承过了人家的婚约,却暗地里下决心做他的遗孀。一切只化作一个她扑入他怀中潸然落泪的拥抱,这也是他们片中唯一的亲密接触,却比千百倍的缠绵都打动人心。

三、反类型片的胜利

在我看来,《黄昏的清兵卫》一改以往武士电影的面貌,作为一部反类型片获得巨大的反响。然而,它却造就了一种新型武士类型片的规范,它引发了改编周平小说为武士电影的热潮,新时代的武士片大多都承袭了《黄昏的清兵卫》中清淡、平和的艺术风格,于是也陷入了又一个窠臼之中。

然而,《黄昏的清兵卫》依旧是只此一部,不可复制。武士电影也并没有就此走出一条真正的复兴道路。是以,我称《黄昏的清兵卫》为反类型片的胜利。

二、大家如何评价《黄昏清兵卫》

《黄昏的清兵卫》放映的背景

日本武士电影,或者说剑戟片,属于日本电影类型片中的一大类。自1951年,黑泽明以一部《罗生门》荣膺金狮奖后,日本武士电影进入一个辉煌阶段。《七武士》、《切腹》、《椿三十郎》、《大菩萨岭》……诸多佳作纷纷面世。

日本武士电影的黄金时期从五十年代对英雄人物的讴歌、到六十年代对武士道的反思,至七十年代渐入低谷,同时伴随的,是大制片厂体制的解体——这也标志着日本电影的一段黄金时期的落幕,以及随之而来的九十年代的日本社会全面、持久的经济萧条。

八十年代日本武士电影虽偶有佳片如《座头市》,但已是暮气深浓,至九十年代,武士题材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有人甚至说若不是山田洋次的《黄昏的清兵卫》横空出世,武士电影这一类型片几乎要被人遗忘了。

三、《黄昏清兵卫》

太喜欢真田广之了,最近又翻出了他主演的《黄昏清兵卫》看了一遍。这部老片子不是那种惊险刺激的江湖武打片,恰恰相反,故事平淡无奇,讲述的是在日本幕府末期一个下等武士的自然朴实,情义绵长的一生。

井口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下等武士,性格温和低调,与世无争。他中年丧妻,靠着微薄的俸禄养活着两个女儿和年迈痴呆的母亲。妻子的离世让他欠了很多债,除了要到地里干活,平日里还要做些像编蝈蝈笼子这样的事情补贴家用,甚至变卖了武士视作生命的家传宝刀,一家人日子过的很艰难却很温暖。

井口并非无能之辈,实际上他是藏在民间的武林高手。他不露锋芒,也不敢露,在那个乱世年代,武艺高强的人意味着巨大的生存风险,随时随地会死。他不能轻易死掉,他要守护着年幼的女儿们和老母亲,他们需要他。井口每天工作一结束就早早回家,从来不和其他同僚们出去花天酒地打发时间,私下里大家都嘲笑他,给他起了一个绰号——“黄昏清兵卫”。

清兵卫选择平静而默默地过日子,不想被打扰也不想打扰人。他隐忍着自己的感情,违心地拒绝了心爱的女人朋江的爱意,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是多么艰难,拒绝是为了不拖累。直到有一天被逼接受了一道九死一生的命令,临行前他去向朋江表白了对她的深情,生死未卜的他要让这个心爱的女人明白,他爱她,坚定而明确。

影片里有一段对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女儿在昏暗中背诵着论语,困惑地问父亲:爸爸,我学会裁缝后,可以做和服和浴衣,可是我念书有什么用呢?父亲听后迟疑了片刻,严肃地对女儿说:读书,可以不像裁缝那么有用,但读书使你有思考的能力。而一个人学会思考,这个世道无论怎么变化,就能生存下去。

清兵卫在那个混乱的世道就这么不卑不亢地活着,他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活,什么才是最真实和真正重要的。

四、黄昏清兵卫的剧情简介

在幕府末期的海坂藩,井口清兵卫(真田广之饰)是个薪俸微薄的下等武士。妻子因劳累染病后谢世,家里还有两个女儿和高龄的母亲。每天工作结束后,清兵卫就匆匆地,在还是黄昏的时候,赶回家。少有时间与同僚来往应酬。正因为此,同僚们给他起了个绰号——“黄昏的清兵卫”。

清兵卫巧遇多年未见的好友饭沼。饭沼的妹妹朋江(宫泽理惠饰),因丈夫丰太郎的粗暴不得已离婚,现居住在娘家。朋江和清兵卫自童年起就相识(青梅竹马的关系)。在得知清兵卫的窘境后,朋江常去帮助他操持家务。

某天夜里清兵卫送朋江回家,在饭沼家遇见了醉酒前来问罪闹事的丰太郎。清兵卫代替不擅剑术的饭沼与丰太郎决斗,以一根木棒轻松战胜丰太郎,他的剑客之名在私下传开来。

朋江频繁地出没于清兵卫的家中,和清兵卫的两个女儿也很亲近。终于有一天,饭沼来正式提亲,清兵卫却因家境贫困而不想让朋江吃苦婉拒了好意。朋江从此不再登门。

这时,关于藩主继承人的争执白热化,清兵卫接到了让他对阵著名剑客余吾善右卫门的命令。清兵卫拒绝出战,但被严辞申斥“藩命就是藩主的命令”,于是被迫应承下来。在临行前,清兵卫向朋江表白了隐藏心底已久的爱意,不想对方已经答应另一门亲事,清兵卫黯然踏上生死未卜之途。

五、黄昏清兵卫是什么意思?

故事背景:幕府时代末期, 武士的地位江河日下,低级武士的经济收入相对于一般农民也不如,而还要维持原有的尊严不能做一般商农所作的工作。清兵卫想过自己平淡的生活。 电影场景:电影的场景镜头唯美, D9后附的导演访谈, 也详尽的比较了几次场景的取舍。 光开始雪天出殡的场景的天气就等了四天,只为等这阴沉。 以后后来的远山, 初春的河流等等。 音乐:悠扬的古代音乐伴随前后。跟我打三国游戏时的音乐及其类似, 也是日本游戏公司制作。 男主人公:清兵卫 清兵卫是这样一个低级武士,他没有官权的追求,只想好好跟家人在一块,种地钓鱼,和女儿太太母亲共度天伦之乐,享受农家之福。不过经济的贫穷,50石俸禄,只能娶150石俸禄家的小姐,被夫人埋怨,后来夫人的积病,导致连他家传的武士刀都要出售来支付太太亡故的出丧费用。家庭经济破产在即。常常黄昏前回家而不去作乐,被称为黄昏清兵卫。 清兵卫拥有高超的武艺,但有着平时祥和的心态, 甘于平淡, 是人群之中至高一级的状态。 做着一个简单的粮仓管理员, 全身心的照顾家里,而自己穿着褴褛,履行着传统的社会职责。 女主人公:朋江小姐 离异的较富家小姐,和清兵卫青梅竹马。 因经济的原因,她哥哥把她嫁给了官宦之家,但是不幸福而离婚。 女主人公有着封建后期的独立思维观念,经过不幸福的婚姻后, 就更看重人之本质。喜欢清兵卫,喜欢其家人,不在乎经济。 几个交流场景比较深刻: 1.朋江哥哥想去闯荡,觉得清兵卫的武艺才能必能展所长, 邀请共去而清兵卫觉得平淡的小吏武士生活更好。 那时场景是在一个村头训练场,朋江哥哥在讲述完闯荡时,还被枪声惊吓了一番,而清兵卫则无动于衷,也展示了一种状态。 2.清兵卫执行宗主命令前,换来朋江小姐为期梳理头发后的一番表白,三四十岁男人的丰富和内敛情感,以及双方久远的情感表达,让人不禁心动, 在一个或死或者可能经济有所改善的男人前,以往压抑的情感在低头含蓄中表白,而又在此时因朋江小姐已被订婚而被拒绝。 3.清兵卫执行宗主命令去杀一个武士,屋外的平淡绚丽的景色,他们相互的交谈, 在平静中孕育风浪, 背叛武士的话语, 黑暗中的狼般嗜人的眼神,无不堪称完美。 4.清兵卫成功实行任务回来后,朋江小姐的等待让一切都觉得美好。 5. 最后一个场景,小女儿为父亲扫墓,说了一段话:明治时代,家父的旧同僚和上司大部分都名成义就、平步青云,我常听他们提起“黄昏清兵卫,真是一个不幸的男人。”但是,我不是这么想的,家父并非渴求功名的人,他绝不会自认为是不幸的,他深爱的女儿又得到美丽的朋江小姐的爱,他短暂的人生里充满着美好的回忆。我也因为这位父亲感到自豪。 导演的意思就是一直以小女儿的话外音来贯穿全局,最后以她的话语来点清楚全文,直白而透彻,确实值得自豪。 完美之作, 其实电影就该是这样尽心的去选择场景,来表达导演所想说的话语情绪, 再来讲述给观众最现实的故事, 最生活的故事, 最纯粹的故事。 可以留给观众遐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