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松为什么被称为行者?
武松,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山东清河县人,武松曾因在孟州杀人,张青夫妇给
他办成行路的头陀,乔扮装成行者,故绰号行者
【拓展】 行者
【读音】【 xíngzhě】
【解释】 (1)佛教语。即“头陀”。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又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
出家者 (2)泛指修行佛道之人 (3)《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
《辞源》:“佛寺中服杂役而未剃发出家者的通称”;又“指行脚乞食的僧人,梵语亦称头陀”。
《辞海》释义近同。
二、武松为什么叫行者
云游的和尚就叫行者,水浒里起绰号有一类就是根据身份起的,比如:花和尚、神行太保、急先锋、神机军师、丑郡马等。武松踏上了离乡背井的逃难之旅,在逃难途中遇到结拜兄弟菜园子张青和其妻母夜叉孙二娘,为掩人耳目使武松不被官府捉拿,便把武松乔装打扮为一个行者的模样,头戴金箍,披发遮刺字,浑身道人装束,持一双戒刀,身带度牒文书,继续上路。后来除恶道,上了二龙山,与鲁智深会合,最后一起上了梁山,继续以此装束形象替天行道。行者的绰号也由此而来。
三、《水浒传》中武松的绰号为行者,这个绰号有什么意义?
武松的绰号是行者,行者在佛教中的意思是带发修行的人。武松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跌宕起伏的。在第1次出场的时候,就因为打了人,所以躲进了柴进的庄子里。那个时候的武松寂寂无名,而且还因为喝醉酒的原因惹了事情,所以才不招柴进待见。在心灰意冷之下,他负气离开,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又得了病。这个时候的武松还没有真正的在江湖上面闯荡,也没有什么名气,更重要的是他没有什么值得别人夸赞的地方。
他希望能够得到柴进的另眼相看,但是又怨恨柴进喜新厌旧。不过武松的人生转折是宋江出现了之后,因为宋江在江湖上也是鼎鼎大名。但是当时的宋江能够对武松高看一眼,并且还和武松称兄道弟,这也让他的信心大增。他也迎来了自己的人生高光时刻,在景阳冈上打死了猛虎,然后进入了编制,成为了大名鼎鼎的武都头。
人生的逆袭
后来他虽然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然后被发配,但是在众人眼中,他仍然是都头武松。也可以看到都头这个称号在武松的心里占了很大的位置,其实到了后续武松就像是一个复仇之神一样,完成了人生的逆袭。他抛弃了所有的头衔,然后拿出了自己的魄力,其实打虎仅仅只是他的一种人生经历,不能成为一种绰号。
远离尘世
不过也可以看到在打虎之后,他所做的才是让人觉得震撼的事情。当时的他把自己化妆成为了一名头陀,照完镜子之后他笑了起来说,自己也要做一个行者,那个时候的武松开始脱胎换骨。在了却尘缘的同时他也于过去的自己告别,所以这就是他绰号的形成以及来源,身在尘世之中,但是却又是半个出家人。
四、武松的绰号是“行者”,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武松的绰号叫做行者是因为武松是一个行者的装扮,武松穿着行者的衣服,戴着行者的头饰,但是武松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行者,所以就给武松安排了一个行者的绰号。
行者这个绰号在梁山上实在是太不显眼了,可以说是再普通不过了,甚至一些地煞头领的绰号都比武松的绰号响亮。其实也很多人的绰号也都是这样的,越是有本事的人,绰号就越低调,比如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或和尚鲁智深,浪子燕青,只有那些实力低微的人才会起一个响亮的绰号来唬人,比如打虎将李忠,李忠的本事只能说是一般,他也没有打死过老虎,而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只老虎都没有用上“打虎”的绰号。
武松的一生是非常传奇的,武松刚出场的时候就在景阳冈上打死了一只老虎,从此天下英雄都知道了武松这一号人物,武松回到家乡之后还收到了县令的赏识,还在官府里当上了一个都头,这样的生活对武松来说也是很不错的,但是生活对武松却是不怎么友好,后来他的哥哥被毒死了,武松咽不下这口气给他的哥哥报仇,但是同样武松也沾上了人命官司。
后来武松被发配到了别的地方,不过却得到了施恩的赏识,这对武松来说也是很不错的,但是好景不长,之后武松又被人给陷害了,并且这些人还想要杀了他,但是武松却不是一个甘愿向命运低头的人,武松最后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武功完成了反杀。
之后武松就落草了,后来上了梁山,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武松断了一只胳膊。武松的一生是传奇的,但是同样也是悲惨的饿,武松一直都在承受着苦难,并且一只都在和命运抗争,用行者的称号来称呼武松再合适不过了。
五、水浒传的武松外号为什么叫行者?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