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歇后语“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是什么?
有借无还
来源:
建安50年,刘备陪妻子回家探望亲戚,到江东见孙权时,提出让东吴让出江陵,孙权当时并未给与回复。刘备回荆州后,鉴于江陵为荆州咽喉,他发誓一定要拿下江陵,便有武装夺取的打算。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为巩固联盟,建议将江陵“借”给刘备。孙权亲攻合肥虽已失败,但此时仍视曹操为主敌,仍需孙刘联盟,特别是鉴于若刘备从上游攻江陵,便不好防守这一事实,便将江陵借给了刘备,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历史典故
关于刘备的其他歇后语: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 人在心不在
刘备上了黄鹤楼 —— 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刘备三顾茅庐 —— 尽找明白人
刘备对孔明 —— 言听计从
刘备的江山 —— 哭出来的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刘备摔阿斗 —— 收买人心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 —— 吃里爬外
刘备卖草鞋 —— 本行
对着张飞骂刘备 —— 寻着惹气
二、谁借荆州有借无还歇后语
(孔明 )借东风——巧用天时
(刘备 )借荆州——有借无还
(徐庶 )进曹营——一言不发
(猪八戒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三、刘备借荆州(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历史上并无借荆州之事。在曹操重心偏向西北的时候,东吴抽出手来,以“借荆州”之名向刘备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4郡,讨要半个南郡要“还”整个南郡外加四郡。
刘备不答应,孙权于是发兵攻打刘备、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交还部分,即只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扩展资料:
三国的其他歇后语: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四、歇后语刘备借荆州下一句是什么?(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
1.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2.刘备借荆州是三国时赤壁之战后的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
3.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建立了蜀汉基业。
4.后来,刘备得到蜀川后并没有交还南郡,后来在孙权发兵、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交还部分,即只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五、歇后语有借无还上一句是什么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关于 有借无还的歇后语:
虫借猪 ———— 有借无还
黄鼠狼借鸡 ———— 有借无还
老虎借猪狗借骨 ———— 有借无还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野猪借公鸡 ———— 有借无还
诸葛亮草船借箭 ———— 有借无还
诸葛亮借箭 ———— 有借无还
孔明草船借箭 ———— 有借无还
扩展资料:
歇后语相关: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
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六、什么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出自小说《三国演义》。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
刘备借了刘琦的荆州,定约在刘琦死后,荆州还给东吴。刘琦死后,鲁肃去要,但是诸葛亮不给,要东吴去取西川。诸葛亮猜到周瑜一定会抢回荆州,便派大军驻守,当吴军进攻时,城内的蜀军蜂拥而出,打退了东吴大军。大致就是这么个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