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呆着和待着有什么区别吗?
指代不同、性质不同、适用的场合不同具体解释如下:
一、含义不同
呆着:发呆,无所事事。
待着:等候,有所期待。
二、性质不同
1、呆:本义:是傻,头脑迟钝;也指脸上表情死板。
侧重于精神、意识上的停滞。
2、待:形声。从彳(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侧重于身体、动作上的停留。
“待”字“是明清时期引申出“停留”的含义,而“呆”字直到现当代才出现“停留”的含义,所以追溯起来,“待”显得更稳妥一些。
“呆”、“待”两字的混用情况是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才出现的。因此,从字源看,表示“停留”意义,用“待”更合适一些。
三、适用的场合不同
待着:即书面表达的话,肯定是 “待着” 更正式。
待着:只表示等待的意思,适用于口头交流。
相关词语解释:
一、呆的组词:
1、惊呆[jīng dāi]
因忽然出现或来临而发呆。
2、发呆[fā dāi]
因着急、害怕或心思有所专注,而对外界事物完全不注意。
3、呆滞[dāi zhì]
迟钝;不活动。
二、待的组词:
1、期待[qī dài]
期望;等待。
2、接待[jiē dài]
招待。
二、在一个地方原地不动是“待着”还是“呆着”?
在一个地方原地不动应该是"待着",这个动作是接动词词组的。
“待”和“呆”的区别:
(1)“待”是指:停留,逗留的意思。多做动词使用。
(2)“呆”是指:多表示不灵活,呆板的意思。多做形容词使用。
待[dài]或[dài]
(1)基本解释:
① dāi,停留,如“待一会儿”。例子: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
② dài,用于“对待”“等待”“自不待言”。
例子: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应圣主求贤之意,而公(袁可立)不待矣!——[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2)词组:期待、接待、担待、等待、款待、招待
呆[dāi]
(1)基本解释:
① 做形容词时,多译为傻,头脑迟钝;也指脸上表情死板。
例子:呆霸王调情遭苦打。——《红楼梦》
② 做动词时,译为暂时住在(某处)
例子:但这一来,我就不能在镇头市呆下去了。——《潘虎》
(2)词组:发呆、惊呆、呆滞、痴呆、呆傻、呆账
三、在一个地方原地不动应该是待着还是呆着
在一个地方原地不动应该是"待着",这个动作是接动词词组的。
“待”和“呆”的区别:
(1)“待”是指:停留,逗留的意思。多做动词使用。
(2)“呆”是指:多表示不灵活,呆板的意思。多做形容词使用。
待[dài]或[dài]
(1)基本解释:
① dāi,停留,如“待一会儿”。例子: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
② dài,用于“对待”“等待”“自不待言”。
例子: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应圣主求贤之意,而公(袁可立)不待矣!——[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2)词组:期待、接待、担待、等待、款待、招待
呆[dāi]
(1)基本解释:
① 做形容词时,多译为傻,头脑迟钝;也指脸上表情死板。
例子:呆霸王调情遭苦打。——《红楼梦》
② 做动词时,译为暂时住在(某处)
例子:但这一来,我就不能在镇头市呆下去了。——《潘虎》
(2)词组:发呆、惊呆、呆滞、痴呆、呆傻、呆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