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节香囊挂包中的成分?
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芳香化浊驱瘟的苍术,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苏合香,冰片,牛黄,川芎,香附,辛夷等药,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
简单配方:白芷,苍术,甘松香,菖蒲,蒿本,桂枝,高良姜,丁香,沉香,各2钱,(6克)冰片半克,(冰片其实是发散剂量)
其余可以放入香囊的中药有:
佩兰,艾草,木香,川芎,檀香,陈皮,肉桂,藿香,川椒,薄荷,雄黄,乳香,白豆蔻,肉豆蔻,官桂,益智人仁,小茴香,芩草,排草,山奈,甘松,蒿本,苏合香等。
如果是给小孩子使用的,一定要小心小儿误食。或中药残渣进入呼吸道。
以上中药都是芳香开窍,化浊驱瘟的药物。符合香囊的两个作用。既芳香,又能驱虫祛病
二、端午节装香囊用得香草都是什么
香囊用的香草有:
1、雄黄
雄黄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在香包中加入少量雄黄,挂于室内,能有很好的驱蚊除害的效用。
2、玉兰花
玉兰花沁人心脾的清香让人陶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玉兰花性味辛、温,具有怯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玉兰花对常见皮肤真菌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3、柠檬草
柠檬草又称香茅,一种广谱抗菌的植物,饼又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温暖平静的草本气味也是和协调身体调养,使人感受到单纯而自然的香氛环境,化解纷扰俗事,净化并提振情绪,疏解抑郁的心情。
4、薰衣草
薰衣草又名香水植物,灵香草,叶形花色优美典雅,主要应用于芳香疗法或按摩方面,并能有效改善睡眠。除此之外,薰衣草还具有抑制细菌,平衡油脂分泌,抚慰肌肤的功效,因此被广泛用于各类高档的洁面产品。
5、艾叶
艾叶 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可以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
6、迷迭香
迷迭香拥有令人头脑清醒的香味,所以古人认为它能增强记忆。现在中医也认为,多饮迷迭香茶能帮助学生进行大量记忆,提高学习成绩。目前最公认的药效是抗氧化作用,因此常常被摆放在室内,用来净化空气。
制作香囊的材料主要还有苍术、山奈、白芷、菖蒲、藿香、佩兰、川芎、香附、薄荷、香橼、辛夷、艾叶,另加冰片,还可以适当加入苏合香、益智仁、高良姜、陈皮、零陵香等药材。
扩展资料:
戴香囊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我国南方的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这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中医认为夏季的气候特点是湿温,细菌容易滋生,而香囊则有杀菌和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囊
三、端午节香包里面的香料怎么配?
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一说香包可以避邪,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
端午节香包里面的香料
买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10克、薄荷8克、冰片2克,先将前四味中药捣碎成绿豆大的颗粒,再与冰片混匀,装入1个或两个小的绸缎或布袋中。也可选择其它的中药,如藿香、菊花、桂皮、辛夷、佩兰、橘皮等。
扩展资料:
有些地方还有新嫁娘赠送亲友香包的习俗,国人认为新娘子带有喜气,由她亲手做的香包,更能袪邪解毒,所以在她新婚的第一年的端午节,新嫁娘必须缝制香包分送亲友,这一送,少说要送一,二百个,除了送给亲友之外,当然多半还是送给小孩子们佩戴,这是出自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爱,希望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诸邪远避,同样地也可以送给长辈以示尊敬和孝思。
至于送给情人的香包含意就更深远了,一针一线都蕴涵了无限柔情。在以前,妇女们在子女情人要出远门时,都会缝制香包让他们带在身上,一方面保佑他们旅游平安,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提醒他们,家乡有人倚门守候,应该早日归来。这种温馨的习俗,在现代就比较少见了。
一来因为如今医药发达,靠香包袪邪避毒的功能已经消失,再则在工商社会,人们的生活步调紧张,职业妇女也越来越多,她们无暇研究女红手艺,因此每年端午节前后,就会有大量制作的香包在市面上出售,虽然图案也绣得相当漂亮,但不免有些匠气,而且采用的香料大多是化学物质,不但香味无法持久,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量制造,已经失去了传统香包,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情趣和其中的温馨。
四、端午节香包的配料是啥?
传统香包的配料为雄黄、朱砂、熏草、艾叶等香料,也有用中草药如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
端午节佩戴香囊有消毒、驱虫,驱邪祛病的寓意,香包在端午节的作用而言,它其实是一种卫生保健的作用,农历五月五又被称作“毒日”,天气转盛,蚊虫滋生,香包中的中草药就是为此而保护人体健康而设计的。
大人把香包缝制成各色动物的样式,这样既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也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一直佩戴在身上。虽然是非常小的一个细节,也是我们古民先祖智慧的体现。
扩展资料:
香囊以锦制作,也称“锦囊”或“锦香袋”。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三国魏朝繁钦在《定情》中诗云:“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辇缀五色香囊,每出游芬香满路。由于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的贡品,朝廷还把香囊作为赏赐之物。
佩带香囊之俗,也在民间盛行。“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棕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民间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民俗。许多城市、乡村,仍有给孩子带香袋的习俗。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端午节的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风情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甘肃七旬老人做香包二十载:“一针一线”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