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是: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有一种植物消失了,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消失。某种昆虫没有了,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将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又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所以,大规模野生动物毁灭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

一、把动物作为资源来保护

这种动物保护的对象主要是野生动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可以持续地利用动物,最担心的就是动物的灭绝。这种思路,貌似已经被国人所普遍接受。如果有谁今天要去猎捕或者去吃野生动物,尤其是国家保护动物,一定会遭到大家一致谴责的。这和几十年前相比,的确进步已经很大。虽然实际上野生动物保护得仍然很糟糕;但那是有关部门执法和行政上的问题,观念上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这种动物保护追求的是可持续地利用动物,如果动物数量增加了,获得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就算成功了,至于动物是否遭受虐待,则不必考虑。像大家痛骂的活熊取胆,在资源利用者眼中,反而是一种值得赞赏的高科技。可见,这种以资源持续利用的保护思路,存在着严重不足,不是真正的动物保护。

二、把动物作为可以感知痛苦的生命来保护

这种动物保护的对象就不仅仅是野生动物,包括了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等等一切可以感受痛苦的动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动物本身的福利,而不仅仅是为了人。虽然,一个社会如果对待动物友善,人际关系会更和谐,暴戾之气会减少,犯罪率会下降,但是,动物保护直接的首要的目的是为了动物本身,人类社会的改善是一个值得欢迎的副产品。

这种思路,比较温和,认为人类对于动物具有尽可能减少痛苦和折磨的义务,但是动物本身不具有权利。也就是说,人类善待动物,是人类主动承担义务,动物得到的好处是人类给予的,动物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主动索取。动物福利论,不反对人们利用动物吃肉、做实验、表演等等,但是要求不要给动物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

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受到破坏。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

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物种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本身将遭到巨大灾难。

扩展资料:

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和措施)

一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地迅速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行动,形成强大声势,打击乱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和走私、非法经营野生动物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二要切实强化野生动物分布区的野外巡护和看守。要在野生动物分布的山头、地块、湖区,组织力量加强巡护和看守,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行为,依法制止和惩处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干扰野生动物生息繁衍活动的行为,并收缴或清除兽夹、兽套等非法猎捕工具。

三要全面检查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场所,清理整顿非法经营利用行为。尤其是对餐馆饭店、花鸟市场、药用野生动物原材料集散地和其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较集中的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经营利用非法猎捕或走私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进行清理整顿,并依法惩处。

四要加强林业部门与海关、边防、运输等部门的协调行动,综合整治,严查走私、非法运输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

五要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更广泛地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倡导保护新理念,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发动人民群众关注、支持保护执法行动,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善待动物就是在保护、善待我们自己。

保护野生动物、不虐待动物,这些原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信条,可一旦被问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原则,绝大部分人却不明所以,仅能举出法律作为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开宗明义:“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防止犯罪分子捕猎野生动物,法律同样规定了不少富有针对性的惩罚性措施。可法律毕竟不是“要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理由。法律只是一种工具,作为工具,它要维护我们在社会中约定俗成并被政府认可的信条,同时,法律又是维持这些信条的最后手段。在保护野生动物、防止虐待动物等事情上,法律存在不少空隙,但这恰恰表明了人类道德水准仍可上升的空间,我们每个人应以足够的道德自觉来拒绝残忍的屠戮和虐待。

我们之所以要拒绝猎杀、虐待动物等行为,实质上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存。我们对待动物的方式不过是对待人类同胞方式的投影而已,在捕杀、残虐动物时表现出的那种对生命不屑一顾的傲慢心态,同样可能被引入社会生活之中。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技术的普及,一些人将自己折磨、虐待动物的视频放到网络上。这些人究竟出于何种心态才能做出如此非人道的事情呢?答案无非有二,或者为“名”,或者为“利”。特别是一些不惜以“秀下限”为荣的网络直播人,为成为话题,不惜挑战人类道德底线,如喷火折磨小牛犊、高跟鞋刺戳猫眼等,这些事情虽然没有直接触犯哪一条法律,但在精神层面上,与大规模捕杀天鹅并无太大差别。

野生动物,顾名思义,为野外环境生长繁殖的动物,一般而言,具有以下特征:野外独立生存,即不依靠外部因素(如人类力量)存活,此外还具有种群及排他性。

全世界的野生动物分为濒危野生动物、有益野生动物(指那些有益于农、林、牧业及卫生、保健事业的野生动物,如肉食鸟类等)、经济野生动物和有害野生动物等四种。

野生动物(Wildlife)在国际上的定义是:所有非经人工饲养而生活于自然环境下的各种动物。学界一般将野生动物界定为:凡生存在天然自由状态下,或者来源于天然自由状态的虽然已经短期驯养但还没有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

参考资料

南方网.南方网[引用时间201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