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跑马圈地是什么意思 ?
骑马圈地,又称跑马圈地,清初圈定土地归属的一种方式
“跑马圈地”是指用强势占领不属于他们的土地。英国历史上有资产阶级的“圈地运动”,中国历史上的“跑马圈地”发生在清朝初期,入关的八旗子弟用骑马的方式圈定土地的归属,马能跑多大的圈子,其中的土地就属于他们家。这种行为激起了满汉矛盾,后被清政府止。
清朝起初在关外,土地很贫瘠,生活很艰辛。入关后,发现关内的土地大到他们不敢想象,于是就通过在一定的时间内能跑多少就圈定多少土地归他的方式来确定明朝亡后遗留下的大量的皇室土地,继而蔓延到强占平民百姓的土地。后来被康熙制止了这种行为。
扩展资料
圈地令是清初入关以后,清廷纵容旗人圈地占为己有,收敛财富的一项土地政策。顺治元年顺治帝“设指圈之令”,“命给事中御史等官履勘畿内地亩,从公指圈。其有去京较远,不变指圈者,如满城、庆都等24州县无主荒地,则以易州等处有主田地酌量给旗,而以满城等处无主地不给就近居民。
”所谓“履勘”,事实上即不“履”,也不“勘”。而是“跑马圈地”,马力所至就是“从公指圈”的范围。圈地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将近京肥沃土地圈给清贵族,另外,圈山海关以外地让农民耕种叫“圈补”;
二是原来圈占地离京太远,或因“碱盐不毛”地,来补还近京被圈农民叫“全换”;
三是凡明王室所遗留皇庄各州县“无主荒田”,一律划归满洲贵族和八旗官兵,叫“圈占”。
二、跑马圈地什么意思
跑马圈地是指清朝初期八旗子弟入关后骑马以圈定土地归属的现象,获土地最多的是顺治时期的“摄政王”多尔衮和康熙初年的“顾命大臣”螯拜,后来被康熙制止了这种跑马圈地的行为。
土地权属是土地的所有权及由其派生出来的土地占有、使用和收益权的统称。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