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氨、铵、胺三个字的读音 氨、铵、胺的正确读音?
氨、铵、胺应分别读:ān、ǎn、àn其他相似的易误读字:氰(qíng)、腈(jīng),磷(lín)、膦(lìn)、鏻(lín)等。
氨、铵、胺常用于指代化学中的物质氨、铵、胺,它们的区别如下:
分子的定义不同:
1、氨或称“氨气”,它是属于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₃,是zhi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2、铵是一种阳离子,它的化学式:NH₄+。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阳离子。氨分子与一个氢离子配位结合就形成铵离子。
3、胺氨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产物,被称之为胺,根据胺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的数目,可将胺分成伯胺、仲胺、叔胺;
扩展资料:
生活中氨、铵、胺的用途差别:
氨:生活中的氨的主要用途是氮肥、制冷剂、化工原料。无机方面主要用于制氨水、液氨、氮肥、硝酸、铵盐、纯碱。有机方面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
铵:铵铵用于铵盐中含氮。此类肥料不宜与碱性肥料混用,否则铵离子会被反应掉从而肥效降低。常见的铵态氮肥有:硫铵、碳铵、硝铵。
胺:胺的用途很广。有些胺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也有些对生命十分有害,不少胺类化合物有致癌作用,尤其是芳香胺,如萘胺、联苯胺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胺
二、“氨”和“铵”的读音分别是什么?
氨的读音是ān,铵的读音是ǎn。
1、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是一种有毒、有腐蚀性、易燃、预热易爆炸的危险化学物质。
2、铵(俗读ān)是一种阳离子,化学式:NH₄+。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阳离子。氨分子与一个氢离子配位结合就形成铵离子。由于化学性质类似于金属离子,故命名为“铵”。铵也可以指或质子化的胺和带正电的季铵阳离子(NR4+)。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由R表示)。 铵与阴离子形成铵盐类似铵的离子还有鏻,鉮,氧鎓(钅羊),锍等。
扩展资料:
氨的物理性质:
1、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的眼、鼻、喉等有刺激作用,吸入大量氨气能造成短时间鼻塞,并造成窒息感,眼部接触易造成流泪,接触时应小心。如果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症,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2、密度比空气小。氨气的密度为0.771g/L(标准状况下)。
3、沸点较低。氨极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至-33.5℃或在常温下加压至700KPa至800KPa,气态氨就液化成无色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作为制冷剂。以前一些老式冰棍就是利用氨气制作的。
4、氨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
用途:
1、氨的主要用途是氮肥、制冷剂、化工原料。
2、无机方面主要用于制氨水、液氨、氮肥(尿素、碳铵等)、硝酸、铵盐、纯碱。
3、有机方面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汉语-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汉语-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 (化学物质)
三、“胺”、“铵”与“氨”的区别是什么?
胺:有机物,NH3中的氢被其他基团(多为烃基)取代后的一类产物,常温下多为液体,有多个氮原子的物质也属于胺类,大多数不溶于水。
铵:无机物,铵盐,含铵根离子(NH4+)的化合物,常温下多为固体,易溶于水。
氨:无机物,常温下为气体,化学式为NH3,极易溶于水。
1、胺 【àn】:氨分子里的氢被烃基或其他非酸性有机基取代后衍生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è】:肉类腐烂变臭 。
2、铵【ǎn】:由氨衍生的一种离子NH 4 + 或基—NH 4 ,也叫“铵根” 。在化合物中的地位相当于具有一价金属性质的离子。如:氯化铵、硫酸铵等。
3、氨【ān】:氮和氢的化合物NH 3 比空气轻,有极强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冷却加压下很易冷凝成液体,因此常用液氨蒸发吸热来人工致冷。
四、氨和铵有啥区别
氨(an,一声):无机物,常温下为气体,化学式为NH3,极易溶于水;胺(an,四声):有机物,NH3中的氢被其他基团(多为烃基)取代后的一类产物,常温下多为液体,有多个氮原子的物质也属于胺类,大多数不溶于水;铵(an,三声):无机物,铵盐,含铵根离子(NH4+)的化合物,常温下多为固体,易溶于水。
①、氨,就是氨气、氨水,NH3,NH3·H2O。
这个氨通常在肥料中用在氨气、氨水、合成氨、液氨、氨基酸中,这里有人不免要问,氨基酸为何是这个氨,而非胺。实际上按照定义,氨基酸本就应该是“胺基酸”,但由于该词汇从一开始就被写(译)作“氨基酸”,一直沿用至今,形成惯例。
②、铵一般是说铵盐,比如季铵盐或者其他无机铵盐之类的,一般是离子化合物。
NH4+,R4NX,像我们平常所说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铵、碳铵、硫酸铵等都应该用此铵。此外像很多杀菌剂、生长调节剂里面也含有季铵盐,也用此铵。例如矮壮素[(CH3)3NCH2CH2Cl] Cl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化苄基三乙基铵和硫酸氢四丁基铵都是优良的相转移催化剂。在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四级铵盐可与水相中的亲核试剂组成离子对,进入有机相,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减少副反应并提高收率。
③、氨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胺。根据胺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的数目,可将胺分成伯胺、仲胺、叔胺。例如:CH3CH2NH2(伯胺)、(CH3CH2)2NH(仲胺)、 (CH3CH2)3N(叔胺)。
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伯、仲、叔、季是指排行的,前三个用“胺”,第四个用“铵”。农业中常见的有乙草胺(除草剂),分子式C14H20ClNO2,乙草胺属于叔胺,还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分子式:(HO2CCH2)2NCH2CH2N(CH2CO2H)2,同样属于叔胺,EDTA是阳离子螯合剂,通常螯合植物吸收的微量元素,能大幅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常见的有EDTA钙、EDTA铁、EDTA锌等。
五、氨,胺,铵的区别
氨,胺,铵的区别为:指代不同、用途不同、物化特性不同
一、指代不同
1、氨: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2、胺:氨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胺,根据胺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的数目,可将胺分成伯胺、仲胺、叔胺。
3、铵:铵是一种阳离子,化学式:NH₄+。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阳离子。氨分子与一个氢离子配位结合就形成铵离子。
二、用途不同
1、氨:氨的主要用途是氮肥、制冷剂、化工原料。无机方面主要用于制氨水、液氨、氮肥(尿素、碳铵等)、硝酸、铵盐、纯碱。有机方面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
2、胺:胺的用途很广。最早发展起来的染料工业就是以苯胺为基础的。有些胺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也有些对生命十分有害,不少胺类化合物有致癌作用,尤其是芳香胺,如萘胺、联苯胺等。
3、铵:用于铵盐中含氮,盐可用作氮肥,称为铵态氮肥。此类肥料不宜与碱性肥料混用,否则铵离子会被反应掉从而肥效降低。常见的铵态氮肥有:硫铵、碳铵、硝铵。
三、物化特性不同
1、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沸点较低,易溶于水。
2、胺:在常温下,低级脂肪胺是气体,丙胺以上是液体,高级脂肪胺是固体。
3、铵:铵盐都呈白色晶体,加碱研磨(相当于加热)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铵盐受热会分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