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荆的拼音和部首
荆的拼音:[ jīng ] 。
组词:荆条 荆棘 负荆 识荆 紫荆 泣荆 荆门 荆请 荆葵 画荆
部首:艹
笔画:9
五笔:AGAJ
统一码:基本区 U+8346
造字法:会意字
结构:左右结构
基本解释
1. 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
2. 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 负~请罪。
3. 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详细解释
相关词汇
同音字 京 亰 巠 兢 坕 惊 婛 橸 晶 箐
同部首 芮 苑 莅 花 莘 莒 芃 莞 薄 蒙
同笔画 垚 度 俞 昶 冠 笃 昱 差 垣 信
二、荆的部首是什么?
如图——《荆》字的部首是《刂》,查字典《艹》部首也可以找到。
三、荆的部首和拼音
荆
【部首】艹
【拼音】jīng
【解释】
(1)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遍筐篮等。
(2)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3)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期楚国别称:荆州。
(4)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
荆条
【造句】
(1)我来自荆州。
(2)紫荆花盛开了。
紫荆花
(3)关羽大意失荆州。
(4)路上的荆棘不再是荆棘,失意时的眼泪转瞬也会被心中的热血替代。
(5)当时,刘备投靠荆州刺史刘表,暂时安顿在荆州。
四、荆组词和部首
荆的组词:荆条 荆棘 负荆 识荆 紫荆 泣荆 荆门 荆请 荆葵 画荆。
部首:艹
笔顺:横, 竖, 竖, 横, 横, 撇, 竖, 竖, 竖钩
笔画:9
统一码:基本区 U+8346
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五笔:AGAJ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古文:𦮓。《唐韵》举卿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卿切。𠀤音京。《说文》:楚木也。《山海经》:虖勺之山,其下多荆杞。《本草》:牡荆。注:古者𠛬杖以荆,故字从𠛬,其生成丛而疎爽,故又谓之楚。荆楚之地,因多产此而名也。
又州名。《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
又山名。《后汉·郡国志》:南郡临沮侯有荆山。注:卞和抱璞之处。
又姓。《通志·氏族略》:燕有荆轲,望出广陵。
又《韵补》:居良切,音姜。《列女传》:属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祸,州犁奔荆。
基本解释
1. 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
2. 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 负~请罪。
3. 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相关词汇
同音字 京 亰 巠 兢 坕 惊 婛 橸 晶 箐
同部首 芮 苑 莅 花 莘 莒 芃 莞 薄 蒙
同笔画 垚 度 俞 昶 冠 笃 昱 差 垣 信
五、荆的部首是什么
荆的部首是:刂
一、荆的释义
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
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请罪。
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二、荆的笔画
横、竖、竖、横、横、撇、竖、竖、竖钩。
扩展资料
荆的词组
1、荆条[jīng tiáo]
荆的枝条,性柔韧,可编制筐篮、篱笆等。
2、荆草[jīng cǎo]
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3、荆芥[jīng jiè]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尺左右,叶对生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开淡红色的唇形小花;全草入药。
4、荆楚[jīng chǔ]
荆为楚之旧号,略当古荆州地区,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5、黄荆[huáng jīng]
木名。牡荆的别称。
6、荆花[jīng huā]
即紫荆花。观赏植物,春天开花,花紫红色,布满全枝,连成一片,烂漫如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