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东西问题,发展是南北问题,的含义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

主要是指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中以美国、西欧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因为从地理位置来看,一西一东,所以就简单概括是东西问题

发展问题也因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在北半球,尤其是北纬三十度更是一条工业带

而南半球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所以简单说就是南北问题

什么是南北问问?

南北问题是指位于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和北半球的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问题。

南北问题又叫发展问题。随着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许多过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今天已成为主权独立国家,而且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它们大都依然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成为剥削的对象。

东、西是指两大集团,主要是指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中以美国、西欧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

“东南西北”问题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东南西北”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时,邓小平同志精辟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扩展资料:

“南北”主要是指位于南面的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与位于北面的发达国家,问题是其间的经济差距与发展问题,也有称其为贫富问题的。简单的说,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问题。

南北问题指的是什么-什么是南北问问?

位于南面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原来大多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处于被剥削、受压迫地位,经济落后,与北面的宗主国、帝国主义国家、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上有很大差距。从南方的国家独立到现在,总体来说,它们都已获得快速发展和重大经济变革成效。在近30年中,南方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北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南北问题

全球“东”“西”“南”“北”问题的实质及解决途径?

南北问题实际上是经济问题.需要加强南北对话,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根本途径

1986年4月9日邓小平会见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时说:“东西问题实际上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也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问题。现在有能力发动世界大战的只有苏美两个国家,我们把第三世界看作是和平力量的支柱,也把欧洲,包括西欧和东欧看作是维护和平的力量。”(1986年4月10日《人民日报》)东西问题之所以存在,最初是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后来,由于美国为了取得世界霸权,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抵制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之相抗衡的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则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两大国家集团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领域全面立。现在解决东西问题关键在于促进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南北问题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南北问题指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发达国家多处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多处于北半球所以称为南北问题。南北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九年级的知识,再不懂就看九年级历史社会第二单元)

什么是国际政治中的南北问题?

南、北主要是指位于南面的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与位于北面的发达国家,问题是其间的经济差距与发展问题,也有称其为贫富问题的。

位于南面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原来大多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处于被剥削、受压迫地位,经济落后,与北面的宗主国、帝国主义、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上有很大差距。从南方的国家独立到现在,总体来说,它们都已获得快速发展和重大经济变革成效。在近30年中,南方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北方。以南、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看,1960年为20:80,到1980年为25.4:74.6。南、北经济人均增长率,1965—1973年分别为3.9%和3.6%;1973—1980年为3.1%和2.1%。双方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1960—1980年,南方从29.7%升为34%,北方从70.3%降至66%。

到了80年代,形势出现逆转。南、北国内生产比重,80年代又退到1960年的20:80水平。出口贸易比重,1987年为25.5:74.5。1980年至1984年,南、北经济年均增长分别为0.7%和1.3%。要知道,整个80年代,拉美和非洲都是负增长,拉美倒退10年,非洲倒退了20年。过去所说的差距拉大是指这段时间,是指拉美与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因为,这段时间(1980—1989年),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4.3%,发达国家为3%,仍是前者高于后者。而80年代的东亚发展中国家则是飞速发展阶段。

进入9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而发展中国家,亚洲经济仍快速增长,非洲多数国家经济虽仍在恶化,但拉美、西亚已有好转。1993年,世界经济增长2.2%,发展中国家为6.1%,发达国家为1.1%。

上述情况的变化反映北方对南方影响,南方对北方的依赖都在下降。而一些亚洲国家经济与金融实力在加强,反而在向发达国家投资。在制造业中,不但发展中国家在迅速发展,发达国家也在快速向外转移。亚洲(特别是东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较快地区,其次是拉美,第三可能是南部非洲。总之,南北的形势在变化。

当然,南方仍然存在着自身的问题。首先是基础严重滞后。例如,美国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万亿美元,非洲的40个发展中国家则不过是2000亿美元。美国年增长3%就等于非洲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产值美国为2万美元,非洲只有500美元,即使以同等速度增长,其绝对值差距当然越来越大。其次是人口因素。以80年代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非洲为3.2%),发达国家为0.6%。这当然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第三是地区差异。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因素加上发展阶段不同,各地区之间经济增长情况的差异超过了其与发达国家的相比。如1980—1989年的人均产值增长率,东亚6.7%,南亚3.2%,拉美-0.6%,非洲为-2.2%。

另外,还应当看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经济的运行秩序和规律仍取决于它们,贸易中剪刀差、保护主义以及第三世界背负着沉重的债务与科技方面的差距,使其处于不利地位。在国内,则有教育水平低,两极分化,法制不健全,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严重不适应等,都对经济发展起不同的制约作用。总之,第三世界经济情况已有很大变化,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客观存在,第三世界的发展将会克服上述障碍,加速前进,对世界的格局也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