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尔的意思是什么?
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在不同的语境是不一样的意思。总得来说有如下几个意思:
1、第二人称代词,你(加上等就是你们的意思)
例如: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又如:尔当(你);尔躲(你身上);尔汝(尊对卑称;贵对贱称;朋友间的亲密互称);尔济(汝辈,你们)。
2、那
例如:尔夜风恬月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3、
这个;此。
例如:问君何能尔。——晋·陶渊明《饮酒》
4、
如此;这样。
例如:尔毋从从尔。——《礼记·檀弓》
5、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例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
6、相当于“了”
例如:非死则徙尔。——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应诺声。相当于“是”。
如:尔尔(应答之词。等于唯唯,是是)
8、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己”“罢了”
例如:唯手熟尔。——宋·
欧阳修《归田录》相当于“罢了”。
9、表示语气:表示陈述语气
例如:噫嘻成王,既昭假尔。——《诗·周颂·噫嘻》
10、表示判断语气
例如:器之与人,非有尔。——《公羊传·桓公二年》
1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例如:远国至矣,则中国曷为独言齐、宋至尔?——《公羊传·僖公二年》。
扩展资料
尔,读作ěr,词性为代词、助词或语气词,相当于“地”、“然”,组词为卓尔、率尔。可以解释为你,你的,可以组词为尔父、尔辈、尔汝等。可以解释为如此,组词为偶尔、不过尔尔。
参考资料尔搜狗百科
二、文言文的尔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1. 文言文中的尔是什么意思
通常有三个意思:
1、带有轻蔑语气的你的意思,指对对方的身份的一种蔑呼。
2、虚词,无实际含义,通常在句末来承接前面词语的延续。
3、连词,如卓尔不凡,表示的是连接两个相近词的作用,承上启下。
扩展资料:
【尔曹】尔辈;你们。杜甫《戏为六绝句》:“~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尔尔】1.答应之声,相当于“是是”。《孔雀东南飞》:“媒人下床去,诺诺复~。”
2.如此。朱熹《舫斋》:“筑室水中聊~,何须极浦望朱宫。”
【尔来】自那时以来;近来。《蜀道难》:“~四万八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尔汝】1.古代尊长对卑幼者的称呼,引申轻贱之称。《魏书?陈奇传》:“尝众辱奇,或~之,或指为小人。”
2.表示亲昵。《柳敬亭传》:“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者。”
参考资料:尔_百度百科
2. 文言文的尔是什么意思
尔
形容词义:
1、形声字。本义:窗格花纹。后引作薾。华盛的样子。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诗·小雅》。毛传:“尔,华盛貌。”
2、近。通“迩”。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诗·大雅》
尔上敦黍于筵上右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仪礼·燕礼》
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周礼·地官·肆长》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也。——《荀子·哀公》
3、浅近。
4、代词义:
1、第二人称代词,你。
尔为尔,我为我。——《孟子》
尔安敢轻吾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2、您;你们。通常放在关系词“所”之前。如尔曹:你们大家。
3、那。
尔夜风恬月朗。——《世说新语》
4、这个;此。
问君何能尔。——晋·陶渊明《饮酒》
5、如此;这样。
尔毋从从尔。——《礼记·檀弓》
助词义:
1、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
2、相当于“了”。
非死则徒尔。——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应诺声。相当于“是”。如尔尔:应答之词,等于唯唯、是是。
4、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己”“罢了”。
唯手熟尔。——宋·欧阳修《归田录》
3. 文言文中走什么意思,什么又是走的意思
文言文中走的意思为:跑,文言文中行是走的意思
例:《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白话释义: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例: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白话释义: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
一、走拼音:zǒu
释义:
1.人或鸟兽的 *** 互向前移动:行~。~路。孩子会~了。马不~了。
2.跑:奔~。
3.(车、船等)运行;移动;挪动:钟不~了。这条船一个钟头能~三十里。你这步棋~坏了。
4.趋向;呈现某种趋势:~红。~热。
5.离开;去:车刚~。我明天要~了。请你~一趟吧。把箱子抬~。
6.指人死(婉辞):她还这么年轻就~了。
7.(亲友之间)来往:~娘家。~亲戚。他们两家~得很近。
8.通过:咱们~这个门出去吧。
9.漏出;泄漏:~气。~风。说~了嘴。
10.姓。
二、行拼音: xíng
释义:
1.走:步~。人~道。日~千里。
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始于足下。
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装。~程。~踪。西欧之~。
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5.流通;推行:~销。发~。风~。
6.做;办:举~。执~。试~。~医。~不通。简便易~。~之有效。
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通知。即~查复。
8.(旧读xìng)行为:品~。言~。罪~。兽~。
9.可以:~,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了。
10.姓。
扩展资料
走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走,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属皆从走。
白话版《说文解字》:走,小跑。字形采用“夭、止”会义。字形采用“夭、止”会义,表示小跑时人必须收腹弯腰屈背。所有与走相关的字,都采用“走”
作边旁。
走汉字演变:
走相关组词:
1.走嘴[zǒu zuǐ]
说话不留神而泄露机密或发生错误:她说着说着就走了嘴了。
2.走扇[zǒu shàn]
门扇或窗扇由于变形等原因而关不上或关不严。
3.走风[zǒu fēng]
泄露消息。
4.退走[tuì zǒu]
向后退去;退却:见势不妙,赶紧~。
5.走卒[zǒu zú]
旧指供人驱使的差役,现比喻受人豢养,帮助做坏事的人。
4. ''许''的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许”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答应;允许。《出师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赞同。《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③期望。《书愤》:“塞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
④处所。《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⑤表示大约的数量。《核舟记》:“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⑥这样;这么。刘克庄《沁园春》:“天造梅花。有许孤高,有许芬芳。”
⑦表示感叹语气。韩愈《感春》:“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5. 文言文里的与是什么意思
与 yǔ
1. 和,跟:正确~错误。~虎谋皮。生死~共。
2. 给:赠~。~人方便。
3.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 〔~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 赞助,赞许:~人为善。
与 yù
1. 参加:参~。~会。
与 yú
1. 同“欤”。
与 yǔ
1. 计算机的一种逻辑运算方式【两运算数都为1结果为1,否则为0】
一般来说,文言文中的与都是给的意思。
希望采纳,谢谢!
6. 之和尔 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之释义:
1、结构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之
4.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5.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6.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7.动词,往、到:“吾欲~南海”。
助词
1.用作书面语,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例子:赤子~心;以子~矛,攻子~盾。
2.用作书面语,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
例子:中国~大;大道~行也。
3.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用于时间副词或不带宾语的动词之后,有凑足音节的作用,去掉对句子结构意义皆无影响。
例子:久而久~;久~,目似瞑;顷之,烟炎张天。《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
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前赤壁赋》
代词
1.用作书面语,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例子:反其道而行~;言~成理。
2.用作书面语,人称代词,虚指。
例子:久而久~。
3.用作书面语,指示代词,这、那。
例子:~二虫。
动词
用作书面语,往。
例子:君将何~?[2]
尔〈代〉
(1)第二人称代词
(2) 你(加上等就是你们的意思)
尔为尔,我为我。——《孟子》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尔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兼管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
(3) 又如:尔当(你);尔躲(你身上);尔汝(尊对卑称;贵对贱称;朋友间的亲密互称);尔济(汝辈,你们)。
(4) 您;你们——通常放在关系词“所”之前。如:尔曹(你们大家)。
(5) 那
尔夜风恬月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6) 又如:尔俸尔禄(那些俸禄。尔:其,那);尔语(那样言语);尔时(那时,彼时)。
(7) 这个;此。
问君何能尔。——晋·陶渊明《饮酒》
(8) 如:尔夕(今夕,这个晚上);尔日(当天,这天);尔为(这样,如此)
(9) 如此;这样。
尔毋从从尔。——《礼记·檀弓》
(10) 又如:果尔;乃尔;尔馨(六朝时语词。即如此);尔为(如此);尔许(若此,如许。尔,此也。许,助辞);不尔;云尔。
〈助〉
(1) 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
(2) 相当于“了”
非死则徙尔。——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应诺声。相当于“是”。如:尔尔(应答之词。等于唯唯,是是)
(4) 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己”“罢了”。
唯手熟尔。——宋· 欧阳修《归田录》
〈语气词〉
(1)相当于“罢了”。
唯泰山尔。——《左传》
(2)表示各种语气。
表示陈述:噫嘻成王,既昭假尔。——《诗·周颂·噫嘻》
表示判断:器之与人,非有尔。——《公羊传·桓公二年》
表示疑问,相当于“呢”:远国至矣,则中国曷为独言齐、宋至尔?——《公羊传·僖公二年》
7. 以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来。例: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 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
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
(以:是) 13、通“已”,止。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例: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以为」 1、把。
当作或作为。例: 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⑷相传以为雁荡。
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⑹撰长书以为贽。 ⑺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例: 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⑵以为妙绝。 ⑶人人自以为必死。
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3、把。
制成。例: 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三、尔的意思 尔的意思是什么
1、尔的意思是:相当于“地”、“然”,组词为卓尔、率尔。可以解释为你,你的,可以组词为尔父、尔辈、尔汝等。可以解释为如此,组词为偶尔、不过尔尔。
2、尔,汉语一级字,读作ěr,词性为代词、助词或语气词。
3、形声。本义:窗格花纹。后引作华盛的样子,又如:丽尔(华丽的样子)。
4、相关组词:尔后、 偶尔、 莞尔、 尔格、 淖尔、 诺尔、 猝尔 、燕尔、 宴尔、 摩尔 、俄尔 、率尔、 尔曹。
四、古文尔的意思
问题一:古文中“尔”是什么意思? 1.人称代词。你:非尔之过。2.指示代词。如果;这样:果尔。3.指示代词。4.形容词后缀。
问题二:文言文尔是什么意思 尔ěr
形容词义:
1、形声字。本义:窗格花纹。
2、后引作。华盛的样子。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诗・小雅》。毛传:“尔,华盛貌。”
3、近。通“迩”。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诗・大雅》
尔上敦黍于筵上右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仪礼・燕礼》
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周礼・地官・肆长》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也。――《荀子・哀公》
4、浅近。
代词义:
1、第二人称代词,你。
尔为尔,我为我。――《孟子》
尔安敢轻吾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2、您;你们。通常放在关系词“所”之前。如尔曹。
3、那。
尔夜风恬月朗。――《世说新语》
4、这个;此。
问君何能尔。――晋・陶渊明《饮酒》
5、如此;这样。
尔毋从从尔。――《礼记・檀弓》
助词义:
1、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
2、相当于“了”。
非死则徒尔。――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应诺声。相当于“是”。如尔尔:应答之词。等于唯唯、是是。
4、通“耳”,表示限止语气,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己”“罢了”。
唯手熟尔。――宋・欧阳修《归田录》
问题三:尔丘尔文言文啥意思哈 ①1你;你的。《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点,尔何如?。”《肴之战》:“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2.你们;你们的。《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②这(样);那(样)。《孔雀东南飞》:“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形容词、副词或动词词缀。《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小石谭记》:“尔远逝,往来翕忽。”
④兼词。同“耳”,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唐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志油翁》:“无他,但手熟尔。”
⑤同“耳”。可译作“了”加强肯定语气。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徒尔。”《熟读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问题四:尔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楼主你好
这个字在文言里有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是虚词表连接或语气
另一种是对立的双方在说话时用来篾视对方的称呼。比如神雕侠侣一书中在大胜关英雄大会上,朱子柳对上霍都时使用的武器是一柄扇子,上面书有“尔乃蛮夷”四个字用来篾视霍都。
问题五:尔的意思是什么 你 你的意思
问题六:古文中汝,尔,子,君各自代表什么意思 它们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细微区别在于:
汝,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尔,多用于尊对卑称,贵对贱称,朋友间互称。
子,多用于尊称男性。
君,尊称,相当于“您”。
五、尔,字是什么意思?
〈代词〉
(1)第二人称代词
(2) 你(加上等就是你们的意思)
尔为尔,我为我。——《孟子》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如:尔当(你);尔躲(你身上);尔汝(尊对卑称;贵对贱称;朋友间的亲密互称);尔济(汝辈,你们)。
(4) 您;你们——通常放在关系词“所”之前。如:尔曹(你们大家)。
(5) 那
尔夜风恬月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6) 又如:尔俸尔禄(那些俸禄。尔:其,那);尔语(那样言语);尔时(那时,彼时)。
(7) 这个;此。问君何能尔。——晋·陶渊明《饮酒》
(8) 如:尔夕(今夕,这个晚上);尔日(当天,这天);尔为(这样,如此)
(9) 如此;这样。
尔毋从从尔。——《礼记·檀弓》
(10) 又如:果尔;乃尔;尔馨(六朝时语词。即如此);尔为(如此);尔许(若此,如许。尔,此也。许,助辞);不尔;云尔。
〈助词〉
(1) 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
(2) 相当于“了”
非死则徙尔。——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应诺声。相当于“是”。如:尔尔(应答之词。等于唯唯,是是)
(4) 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己”“罢了”。
唯手熟尔。——宋· 欧阳修《归田录》
〈语气词〉
(1)相当于“罢了”。
唯泰山尔。——《左传》
(2)表示各种语气。
表示陈述:噫嘻成王,既昭假尔。——《诗·周颂·噫嘻》
表示判断:器之与人,非有尔。——《公羊传·桓公二年》
表示疑问,相当于“呢”:远国至矣,则中国曷为独言齐、宋至尔?——《公羊传·僖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