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生在文言文里称什么?(有什么雅称)
有食医、大夫、郎中
食医
周 代掌管宫廷饮食滋味温凉及分量调配的医官。
《周礼·天官·食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孙诒让 正义:“此云百羞百酱,亦举成数也。此并庖人共其物,内饔割亨煎和之,膳夫馈之,食医唯掌其调和齐量而已。”
大夫
古代医生位于大夫之列,由民间口传至今;而朝政中人现今读作大夫(dàfu)应是望文发音,至读音改变。
郎中
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侍郎是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拓展资料
食医
“食医”这一名称,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书中在主管医疗卫生的官员下设了四种不同职责的医官;食医、疾医(内科医生)、疡医(外科医生)、兽医。食医负责调配王室贵族饮食的寒温、滋味、营养等,相当现代的营养师。“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由两个“中士”担任。
大夫
大夫,多义词。大夫(dàifu)这个称谓,是古代的一个是官阶,不是官职。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
郎中
“三教九流”一般都理解为古代职业的名称,并认为这是泛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教九流”,往往含有贬义。
“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医乃中九流,比士、农、工、商下一等。地位不会很高。
拓展资料:
大夫-百度百科
食医-百度百科
郎中-百度百科
二、医生的美称有哪些?
1、白衣天使:意思是说:她们纯洁、善良、富有爱心;她们救死扶伤,童叟无欺。她们被比喻为是奉上帝的差遣到人间来治病救人的天使。 人们都喜欢把护士比喻白衣天使。
2、岐黄:不少文艺作品里,在提到古代医药时,常用“岐黄”一词。有人认为这是一味中草药,甚至说这是中药黄芪、大黄的简称。其实,这是误解。尽管“岐黄”确与医药有关,但它实指一部古代医学名著《内经》和它的作者。
3、青囊:名医华佗的典故,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4、杏林:名医董奉的故事,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5、悬壶:修道求仙的传说,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葫芦里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
三、古代对行医人的称号、?
1.宋代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大夫本是官名。
2.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3 级。
3.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
4.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
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 dài,而不读 dà。
四、中国古代都是怎么称呼医生的?
称呼有大夫,郎中。
1、大夫
旧时,太医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古汉语中大字音dai,daifu一称流传至今成为对医生的敬称。
应当指出的是,daidu的读法是大夫这个称谓的古语读法,而现今所谓dafu云者,是建国后几次汉语多音词规范化时提出的读法。
千年来汉语发音的遽变,使得现代人按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音去读“大夫”二字为dafu,而民间俚语及古汉语发音此词应为daifu。
2、郎中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扩展资料:
在古代历史上,因为科学技术的不发达,治病救人的医学经常和巫术纠缠在一起,医与巫合称"巫医"。唐朝时期,部分长期为皇室治病的御医却得到皇帝额外的封赏,人们为了表示尊重,就称有医道的巫医为郎中或大夫。
值得注意的是,和郎中一样,大夫也是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是鲁国的大夫。 最后,宋朝之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从宋朝开始,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