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揭秘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二月二( 龙抬头 ),此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也称农事节、春龙节,春耕节。传说这一天是万物复苏的日子,此后,雨水将增多,百姓也因此将这一天定为春季农耕的开始。那么,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问: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答: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至于剪头发,则是因为正月内剪头不吉

利,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

结束语:对于百姓来说,二月二龙抬头,不仅是农耕时节,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好日子,所以此日,大家伙都会扎堆去理发,寓意从头(重头)开始。

二、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01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龙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象征祥瑞。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三、2月2,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二月二,龙抬头”,古代天文学方面,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每到春分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古时传说这天是东方苍龙抬头的日子,人们通过种种形式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寄托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人们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

龙抬头其实是,四象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中的苍龙七宿,从地平线渐渐升起,龙的头是角宿。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二月初二与“龙抬头”相关的的活动很多,除上述的活动及食俗之外,还有爆玉米花、吃蝎豆、击梁驱虫等,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四、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

二月二,龙抬头 (谚语)

[解释]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古代天文学方面,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每到春分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其由来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

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在于确定时间,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出现在文献上将龙抬头与节俗联系在一起是在元代后

五、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有很多,二月二龙抬头是其中之一,当中意思很多人不知道,那么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1、 二月二龙抬头,相传在宋朝时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拿回去在自家在门前拜祭。这个习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2、 明清时把这天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动物一到冬天进入冬眠状态便是入蛰,等到二月二前后天气变暖,一些昆虫动物就好像从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中醒了过来一样,因此这节气为“惊蛰”。

3、 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加以想象出来的。人们期望龙出来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