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中菜豆象的品质

昆虫记中菜豆象的品质是知足和忍让

菜豆象是《昆虫记》第十二章的内容。昆虫记的菜豆象这是一种忍让的精神,他们不会去与胜利者争抢,为了同伴可以生存下去,给予同伴以更多的食物。菜豆象还有一个品质是知足,它们只吃掉自己需要的干豆子,而不触及其它区域。但是,菜豆象是一种危害性害虫,幼虫在豆粒内蛀食,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

菜豆象外形特征:

成虫:体长2~4.5mm,近长椭圆形。头、胸黑色,被灰黄色茸毛。触角锯齿状,1~4节和末节橘红色,其余褐至黑色。鞘翅黑色,端缘红褐色,被灰黄或金黄色毛,其亚基部、中部及端部散生呈方形和无毛的黑斑。后足腿节内侧近端部有一长齿及两较小的齿。

雄虫外生殖器阳基侧突基1/5愈合,内阳茎骨化刺由端部至基部方向逐渐增大变稀。雌虫第8背板呈狭梯形,基缘深凹,端部疏生少量刚毛,从背板基部两侧角向端缘方向有两条近平行的骨化条纹,第8腹板呈“Y”形。

菜豆象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菜豆象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4毫米,长椭圆形,黑色,全体覆黄色细毛。头长而宽,密布刻点;额中线光滑无刻点,由额唇基沟延伸至头顶,有时稍隆起。触角11节,第1~4节丝状,第5~10节锯齿状,末节端部尖细,第一至四节和末端节红褐色,其余呈深褐色。前胸背板圆锥形,中区布刻点,端部及边缘刻点变小。小盾片黑色,方形,端部二裂,密布倒伏状黄色毛。

鞘翅行纹深,行纹3、4及行纹5、6分别在基部靠近。后足腿节端部与基部缢缩,呈梭形,中部约与后足基节等宽;腹面近端部有一长而尖的大齿,后跟2~3个小齿,大齿的长度约为前2个小齿的2倍;后足胫节具前纵脊、前侧纵脊、侧纵脊及后纵脊,其中前侧纵脊在端部1/4不明显;后足胫节端部前的刺长约为第一跗节长的1/6。臀板隆起;雄虫第五腹板后缘明显凹入,雌虫稍凹入。雄虫外生殖器的阳基侧突端部膨大,两侧突在基部1/5愈合;阳茎长,外阳茎瓣端尖,两侧稍凹入,内阳茎密生微刺,且向囊区方向骨化刺变粗,囊区有两个骨化刺团。

卵:长椭圆形,一端稍尖,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黄色,透明,有光泽,表面光滑,无特殊的刻纹。

幼虫:一龄幼虫体长约0.8毫米,宽约0.3毫米,呈圆柱形,前部向后渐窄,略弯曲。有3对细而长的足与强骨化的前胸背板。头小,两侧各有1个小眼,位于上颚和触角之间。触角2节,基节有1个圆筒状突起向外倾斜,末节有1根长刚毛。前胸盾呈X或H形,上缘着生齿突4~5个,第八、第九腹节背板具卵圆形骨化板。足由2节组成。老熟幼虫体长2.4~3.5毫米,体宽1.6~2.3毫米。体粗壮,弯曲呈C形,足退化。上唇具刚毛10根,其中8根位于近外缘,弧形排列,其余2根位于基部两侧;无前胸盾,第八、第九腹节背板无骨化板;下唇须3节;各节气门明显,每侧8个。

蛹:体长3.2~5毫米,椭圆形,乳白色或淡黄色,肥大,毛疏,头弯向胸部,口器位于第一对足之间,上颚、复眼均明显,触角弯向两边,足翅分明。

昆虫记菜豆象的缺点

昆虫记菜豆象的缺点:

特点:菜豆象是一种鞘翅目昆虫,被中国列为对外检疫一种危害性害虫。主要借助被侵染的豆类通过贸易,引种和运输工具等进行传播。生活特征:一年一代,以成虫在贮藏室、树皮缝隙等处越冬。成虫需经6-14天取食豌豆花蜜、花粉、花瓣后才开始交配、产卵。

昆虫记菜豆象的概括?

昆虫记菜豆象的概括

法布尔通过阅读各种古老的关于饮食的文字,以及从乡野间打听到的传闻推测出,菜豆这个家伙,是从其他地方引进来的,而非原产。因为来的时候没有带来老乡,而这里的象鼻虫行事谨慎,因为不认识这种新事物,所以对菜豆没什么兴趣。(这倒是做科研的一个不错的思路。)我想,还有一个原因,恐怕是其他豆子的产量也很丰富,象虫够吃了所以也不会打菜豆的主意。 法布尔为了验证自己的推理,还托人从菜豆家乡大陆寄来了一包被虫蚀过的干菜豆。从上面把虫卵分离,养在广口瓶中。 他把新生的象鼻虫放到自己的试验田中,结果发现象虫并不吃菜豆,饿死了。 几经试验,法布尔发现,原来菜豆不喜欢吃新鲜的豆子,喜欢储存在仓库中的干豆子。 到这里,法布尔大功告成。

菜豆象有哪些生活习性?

菜豆象的生活习性:此虫以幼虫或成虫在仓内越冬,部分在田间越冬。次年春播时,随被害种子带到田间,或成虫在仓内羽化后飞往田间菜豆田。另外,此虫同样可以在仓内连续繁殖。

雌虫产的卵并不黏附在豆粒上,而是分散于豆粒之间,或将卵产于仓内地板、墙壁或包装物上。在田间,卵多产于成熟豆荚的裂隙处。幼虫共4龄。

初孵幼虫胸足发达,四处爬行寻找蛀入处;引起各虫态死亡的温度及时间为:在0~2摄氏度下为56~66天,在-4摄氏度下为15~30天,在-10摄氏度下为12小时,在-17摄氏度下为6~8小时,在-27.5~-35摄氏度下为30~35分钟。此虫不能忍受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在48摄氏度下约20分钟死亡,在52摄氏度下约10~15分钟死亡。

《昆虫记》中的菜豆象是什么?

菜豆象是被中国列为对外检疫一种危害性害虫,主要借助被侵染的豆类通过贸易,引种和运输工具等进行传播。卵、幼虫、蛹和成虫均可被携带。

菜豆象是多种菜豆和其他豆类的重要害虫,幼虫在豆粒内蛀食,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

菜豆象幼虫的l龄幼虫体长约0.8mm,宽约0.3mm。中胸及后胸最宽,向腹部渐细。头的两侧各有1个小眼,位于上颚和触角之间。触角1节。前胸盾呈“X”或“H”形,上面着生齿突。第8、9腹节背板具卵圆形的骨化板。

足由2节组成。老熟幼虫体长2.4~3.5mm,宽1.6~2.3mm。体粗壮,弯曲呈“C”形;足退化。上唇具刚毛10根,其中8根位于近外缘,排成弧形,其余2根位于基部两侧。无前胸盾,第8、9腹节背板无骨化板。

菜豆象成虫体长2~4mm。头、前胸及鞘翅黑色,密披黄色毛,背面暗灰色,与常见的几种豆象有明显区别。腹部及臀板为桔红色,密披白色毛,杂以黄色毛。头部长而宽,密布刻点,额中线光滑无刻点。

触角11节,基部4节及第11节为桔红色,其余为黑色,基部4节为丝状,第5~10节为锯齿状,末节呈桃形,端部尖细。前胸背板圆锥形。后足腿节腹面近端有3个齿,1个为长而尖的大齿,其后为2个小齿,大齿长度约为2个小齿的两倍。

经解剖,雄性外生殖器阳茎较长,外阳茎瓣端部钝尖,两侧凹入,两侧叶顶端膨大,内阳茎前端有两纵向微刺区,囊区色深。

扩展资料:

菜豆象主要分布范围有:缅甸、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朝鲜、日本、乌干达、刚果、安哥拉、布隆迪、尼日利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美国、墨西哥、巴西、智利、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古巴、尼加拉瓜、阿根廷、秘鲁、英国、奥地利;

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法国、瑞士、南斯拉夫、匈牙利、德国、希腊、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波兰、前苏联、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吉林等。

菜豆象主要寄主于:大莱豆、白皮菜豆、紫皮菜豆、小白芸豆、中白芸豆、大白芸豆、大理花芸豆、深红芸豆、淡红芸豆、黑花豇豆、小黑花豇豆、黄花豇豆、眉豆、金甲豆、雪白扁豆、红扁豆、绿豆等,对其造成危害。

菜豆象是多种菜豆和其他豆类的重要害虫,幼虫在豆粒内蛀食,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一旦传入,将对中国豆类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也给豆类出口产生严重影响。中国将其列为对外检疫昆虫类危害性害虫,严防该虫传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菜豆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