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巾帼不让须眉的意思
巾帼不让须眉的意思是女子亦可为有所作为者,不一定比男子差
巾帼不让须眉,汉语成语。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古代有所作为者多为男性,巾帼不让须眉,就是指女子亦可为有所作为者,不一定比男子差。源出《三国志·魏志·明帝睿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
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
1、花木兰
花木兰是北魏宋州人,自幼喜欢舞刀弄棒,在朝廷征兵之际,不忍年迈老父和幼弟奔赴沙场,毅然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从军生涯。在漫长的征战生活中,她屡立战功击败入侵民族,最后凯旋而归,并被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现如今的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了“中国木兰之乡”,在这里有关于木兰各种文化形式,花木兰的故事还被迪士尼创作成了动画片,让全球都认识了这个中国姑娘的传奇事迹。
2、穆桂英
穆桂英是穆柯寨寨主穆羽的女儿,传言出生后,就跟随梨山老母上了梨山,自幼跟随梨山老母学艺,飞刀功夫出神入化,后来在杨宗保攻打穆柯寨时将其擒获,并对杨宗保一见倾心,欲与其结为夫妻。
杨六郎得知儿子杨宗保被擒之后,率军来救,结果却被穆桂英用飞刀打落下马,擒回山寨,幸好杨宗保及时赶来才避免了继续冲突,后来,穆桂英主动献出降龙木,带领宋军大破辽太后的天门阵。
穆桂英在和杨宗保成亲后归于杨家将之列,成为杨门女将中的卓越人物,她与杨家将一起征战沙场、屡建战功,在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出征西夏时,穆桂英挂帅深入险境,力战番将,最后大获全胜,后来又挂帅平南,是当之无愧的杨门女将、巾帼英雄。
二、巾帼不让须眉的意思是什么?
巾帼不让须眉: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
含义:指女子亦可为有所作为者,不一定比男子差。
出处:《三国志·魏志·明帝睿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
翻译:诸葛亮数次派遣使节递交战书,又送给司马懿头巾之类妇女穿戴的服饰,以此来激怒宣王。
扩展资料
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1、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高宗武丁的王后。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小国。
2、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有说苗族),四川忠州人。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明思宗曾写下了四首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3、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李渊嫡妻窦氏所生。嫁给武将柴绍为妻。李渊起兵后,平阳公主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响应李渊。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巾帼不让须眉
三、不让须眉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完整的应该是巾帼不让须眉。
出自:《三国志·魏志·明帝睿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
释义: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
巾帼不让须眉。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古代有所作为者多为男性,巾帼不让须眉,就是指女子亦可为有所作为者,不一定比男子差。
扩展资料
典故
梁红玉出生在淮安,从小热爱劳动,习文练武。当金兵侵犯到淮河流域时,为避兵祸,随母亲到镇江,与当时作为下级军官的韩世忠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婚后,在梁红玉辅佐下,韩世忠屡立战功,升官至浙西制置使。
公元1130年上半年,金兀术大破杭州城后,率领10万大军,满载劫得的金银珠宝,今嘉兴、苏州,沿着大运河来到镇江,企图通过镇江北撤,当时43岁的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率领8000水军守卫镇江。敌众我寡,韩世忠急与夫人梁红玉商量计策。梁红玉提出用埋伏之计御敌,韩世忠大喜。
韩世忠站在楼船上一眼望去,只见江面上来了黑压压一片船只。那是金兀术率领的500多艘战船。他们耀武扬威,横冲直撞,由焦山朝金山方向驶了过来。梁红玉在金山顶上看得清清楚楚,她英姿飒爽,猛然击起战鼓。
一通战鼓,韩世忠立即指挥水军,扯帆驶出鲇鱼套的芦苇荡,迎战金军。二通战鼓,韩世忠佯装失利,且战且退,转眼间隐进了茫茫芦荡。金兀术以为他们与以前遇到的宋军一样,贪生怕死,不堪一击。于是急令紧紧追赶,一路追进了埋伏圈。
对金兵的举动,梁红玉在金山顶上看得一清二楚,随即挥舞令旗,擂响了第三通鼓。随着震天动地的鼓声,埋伏在芦荡里的战船,脱掉伪装,嗖地飞向敌军。守军大多来自长江中下游,个个惯熟水性,梁红玉平时又十分注重操练他们,和金兵大战个个都以一当十,派上了大用场。他们有的钻进深水,用凿子凿金兵的船;有的用火炮、火箭猛击金兵。
江面上烟雾腾腾,杀声冲天。由于金兵大多不通水性,自入侵以来又从未遇到过这样猛烈的打击,早已死伤过半,溃不成军。金兀术急令回撤,一直逃到今句容附近的黄天荡。
韩世忠指挥宋军乘胜追击,把金兵包围在长江南侧的黄天荡里,使其进退无路。这一围就是48天。金兀术急于逃跑,便在阵前哀求韩世忠“成全”,愿以掠得的全部财宝,求他让出道路。
无奈之下,金兀术派出大批探子向老百姓问路,觅及黄天荡西端有一条原来通江的河道,由于这条河道的淤塞才使得黄天荡成为死荡,于是急令士兵星夜凿渠,挖通老鹳河(即今天句容市的大道河、便民河)进入长江,往南京方面逃走。
逃到南京后,金兵惊魂未定,又遇到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打击。金兵不敢停留,带着残兵败将绕道逃到瓜洲。在瓜洲,金兀术(完颜亮)被部下杀死在龟山寺。这一战役,韩世忠以8000水军,打得号称10万的金兵丢盔弃甲,元气大伤。后来,大家都以巾帼不让须眉来称赞梁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