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会馆的介绍

三山会馆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福建旅沪水果商人于1909年集资兴建,1914年竣工位于上海市南浦大桥桥堍中山南路1551号,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因福州城内有三座山:东南于山、西南乌石山(亦称道山)、北面越王山(亦称闽山),故会馆得名“三山”。三山会馆1959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9月移建竣工对外开放。现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上海市红色旅游基地,2010年世博会城市文化特色展示馆。

上海三山会馆观后感

不深入下去,还有什么用呢?而如果精于一门,在一门上下功夫,在完全掌握了一门后再学另一门,也未尝不可。或者,就专于一门。比如只研究数学,当一名数学家;只研究音乐,当一名音乐家;或只现就科学,当一名科学家。做任何一件事都深入下去,功到自然成。

以后,无论学哪一门课程,我都要深入地去学,而不仅仅是学一些肤浅的东西。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知识。当然,那本《伊索寓言》我一定会好好地珍藏,它将使我终生受益。

三山会馆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上海不仅是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是一座光荣的城市。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外,在南浦大桥桥堍,有一座“三山会馆”, 由福建旅沪水果商人于1909年集资兴建,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同时也是上海市“红色旅游基地”。文先生那次游览完“四行仓库”后,又来到了“三山会馆”进行参观。

看着这“门面”,文先生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红色清水砖面的围墙内,想必保留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旧时光。

进入大门,面对正殿,中间是一石板铺成的大天井,衔接门楼突出的一座建筑为戏台,即“打唱台”。两边为二层楼厢房,三面穿连。大殿内原藻井呈圆锥形、顶上雕有莲花,有落英缤纷之感。四角刻有福寿图案,至今保存完好。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这是上海保存最完好的古戏台,历经岁月洗礼仍饱含韵味,毫不褪色。

三山会馆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还是本市唯一保存完好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遗址。1926年10月、1927年2月和3月,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响应北伐、推翻军阀政府在上海的反动统治,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指挥部就设立于此,同封建军阀进行了殊死的斗争,谱写了中国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

望着那些珍贵的资料照片,文先生内心充满激动,为早年工人阶级英勇奋斗的“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而赞叹。

(三山会馆)

(会馆历史陈列室)

参观完“三山会馆”,文先生深深感受到:“三山会馆”是非常不错的景点,景区内有“新、旧”两栋建筑,旧的那栋就是晚清时所建的三山会馆,里面的戏台等都保留了当时原貌;新的那栋是会馆历史陈列馆,偏重对上海会馆史的介绍。

最让文先生深有感触是这里既是文物保护单位又是红色旅游景点。“三山会馆”初建于晚清,是在上海的福建水果商人的会馆;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又被作为我党领导的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总部。这“三山会馆”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红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让在此参观的人们欣赏到我国伟大的建筑艺术,同时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与此同时,文先生更加觉得此次上海“红色景点”旅游确实很有意义,“不虚此行”也。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参观三山会馆

三山会馆位于中山南路1551号,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福建旅沪水果业商人集资兴建,“三山”取名于旧时福州城的九仙山、闵山、越王山,古建筑雕梁画栋,别致秀丽:有精美绝伦的砖雕、石雕、木雕,有古色古香的大殿、厢房,有美轮美奂的古戏台,也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也是上海具有闽南特色的旅游景点,让我们走入陈列馆,了解会馆的历史。

第一部分:开埠前上海会馆的产生

据嘉庆年间上海县志记载:“上海为华亭所分,闵、广、辽、沈之货,鳞萃羽集,远及西洋暹罗之舟,地大物博,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

最早在上海建立会馆是1759年建成的潮州会馆,1810年改称潮州八邑会馆。

第二部分:开埠后上海会馆的发展

1.数字发展

据《上海人口的变迁》1980年统计:近代上海人口由1852年的54.4万增长到1949年3月的545.5万,人口的逐步增长给上海的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都市。

2.经济发展

据洋布公所记载,店号由1858年的14家增长为1932年的573家,既扩大了规模,又聚集了人气,也打响了公所的名号。

3.公所历史

据考证,上海曾建有会馆(公所)400余座,如同乡最早的“关山东公所”、同业最早的商船会馆,影响最大的“四明公所”等。

第三部分:会馆公所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这是清代粉彩福禄寿三寿星,福禄寿代表福气与好运,寓意公所生意兴隆,吉星高照。

二、古戏台

这是古戏台,古戏台是唱戏的地方,当人们谈完公事后,听戏就成为当时人们休闲娱乐的调剂方式,古戏台旁有东西两厢房,那应该是观众席,人们在厢房坐定,一边品茶,一边听戏,遇见唱得好的角儿时,除了喝彩叫好外,还会委托跑堂向角儿送礼献花,以示欣赏与崇拜,既捧红了角儿,也让古戏台热闹非凡,蓬荜生辉。

三、大殿

大殿里供奉着汉白玉妈祖神像,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她自幼聪颖过人,识天气、懂医理、善舟揖,乐善好施,不仅深受邻里乡亲的喜爱,更是受到我国沿海地区百姓及海外华人的崇拜。

四、砖雕

此砖雕为八仙过海,雕刻精美,人物形象生动。

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蓝采和及曹国舅,各有各的本事,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